毋庸置疑,博导是科学家,纯粹的学术型科学家;对科研满腔热情且一丝不苟,散发着浓厚的儒雅气质...
因为这个,因为他总是为他人着想,因材施教,要教会我们真的东西,我们这些他的学生,都非常敬仰他。
前段时间一直在为选题的事情纠结,经过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换了好几次;最终在他这次回国定下来了。我没有听从‘大家’的建议,最后选择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难但应该是最适合我的那个选题,这也是导师现在学术上的瓶颈。我想自己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争取在这个问题上能作出一点贡献。
这学期精力太分散了,老师让学得Fortran、Unix和给的几本有关水循环、生态水文、生理生态方面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花得功夫太少,所以老师决定给我们特别是我补课;我想他肯定是着急了吧,真是好惭愧!像他那样尊重学生兴趣和自由的老师,也说出“最近要是没有什么事的话,都在办公室呆着吧,确定我想找你们的时候能找到”。最近,又给我三本书看:《科学研究的艺术》、《Unix环境高级编程》和他90年代读博士期间珍藏的一本期刊(过年带回家看吧,坐火车也能看呢)。开了两次小课,听众就刚回国的师兄和我,其实是给我补课,师兄对那些过程不能说是精通但也多是了解的,而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
但是,听完他的课很容易看出他的良苦用心:提纲挈领地过一遍那些生态过程,比如气孔模型的主要机制,相关的气候因子(光、温、湿、风、二氧化碳等)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怎么用图像和公式去表达这些关系...这样我就不得不花功夫去看看他编写的那本《农田生态过程与模型》了,书中包含了老师近20年的学术精髓,更细更详尽的知识都在里面。
在交谈的过程中,老师很喜欢我们与他互动,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回答;鼓励大家争论,‘即便你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毫无关系;忌讳的倒是没有一点想法,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时不时,讲讲他的上学经历,讲讲他的老师们,以及老师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像他老师和老师的师兄弟那样的一流科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9471-406735.html
上一篇:
八达岭滑雪体验下一篇:
踏上南下回家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