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原野上 播撒梦想的种子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adnet 猫眼看网路: 你上网了吗? 钟送黄昏鸡报晓 忙处人多闲处少

博文

科网群英烩No.0047 苏青 科技出版——铸造科普精品 传播科技魅力

已有 4913 次阅读 2010-11-10 14:34 |个人分类:科网群英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客, 媒体, 博主, 网络, 科学网

 

 

科网群英烩
让水滴洒向为科学网灌水勤奋笔耕的人们 —— 科网群英烩粉墨登场

 

  

关键词: 科学网,博客,博主,网络,媒体,文化,科学,技术,科普,出版,苏青,色球,色空间

 

 

—— 群英 场 ——

 

 

 

 

学者苏青 发表于2010-10-10 0:15:47
查看评论:3 │ 浏览:429   打印   推荐给朋友     

 
编辑心得
如何准确、精炼表达出版社的出版理念

 

为作家出书,出作家好书”,看到这行字,你马上会想到作家出版社;自然,看到“生活·读书·新知”,你肯定知道这是三联书店。可见,用一段精炼、精彩的词句,去准确表达一个出版社的出版理念,是多么地重要

出版理念是出版社特征特色特点的准确展示,是出版社员工价值取向的鲜明表达,是出版社编辑出版实践的行动指南,是出版社履行社会职责的度量标杆,是出版社安身立命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个社的出版理念应该简短精炼,让人好记易背;一个社的出版理念应该特点鲜明,使人过目不忘;一个社的出版理念应该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

那么,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又是什么呢?

是我们简介里所说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太长了,记不住;太一般化了,没特色;太平淡了,没文采;太官腔了,没品位。

那么,袁隆平院士的题词“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怎样?周光召院士的“普及科学,服务公众”又如何呢?都很好,但似乎都没有照顾到我社的副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搬回魏公村大楼后,我社需要一个全新的面貌;转企改制后,我社更需要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不妨从确定或更新我社的出版理念开始。

重新反思我们的出版定位,重新审视我们的理想追求,重新构建我们的价值取向,重新展示我们的精神风采。

挖掘我社蕴藏的财富,借鉴他山成功的经验,汇集职工智慧的文采,提炼我社出版的理念。

抛砖引玉,我先提出一句:铸造科普精品,传播科技魅力

科学网上多高手,也有我社作者、读者,诚挚地希望大家帮助我们奉献出您的高见。

 

附:部分出版社的出版理念

中国传媒大学:大传媒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

电子工业出版社:阅读改变人生,科技引导进步

复旦大学:读复旦书,做卓越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

科学出版社:立足科技,面向教育,传播科学,创造未来

厦门大学出版社: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

作家出版社:为作家出书,出作家好书

上海交通大学:弘扬学术、传播科学

外文出版社:用外文说明中国,以图书沟通世界

武汉大学出版社:弘扬学术,关怀人生

华夏出版社:传播人道主义,弘扬华夏文化

漓江出版社:聚桂林山水之灵气,揽世界文化之精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植根教育,弘扬学术,服务社会

明天出版社:今天读明天童书,明天圆今天梦想

人民交通出版社:伴千万交通人成长,使数亿出行者愉悦

吉林大学出版社:和谐发展,务实创新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延深法学思想,重述法学教育

华文出版社: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民族心力

南京大学出版社:创学术品牌,酿天下书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传播学术经典,关注大众阅读

湖南科技出版社: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发展

新世界出版社:关注社会进程,专注大众出版,奉献阅读新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服务教育,传承文明

中国妇女出版社:永恒之女性,引导人类上升

大连出版社:弘扬先进文化,创造阅读价值

中国宇航出版社:育德启智,书载人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海洋出版社:传承海洋文明,引领海洋科技

江西人民出版社:与书为友,天长地久

中国标准出版社:普及标准,传播科技

世界知识出版社:让中国了解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打造外交文化,传播世界知识

上海书店出版社:弘扬传统文化,积累珍贵资料

三联书店:生活·读书·新知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融古今中外知识,扬中华民族风采

同心出版社:同心打造和谐社会,携手共创文明家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1606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科普出版社,出版理念,科技
相关文章: Science与科技部的PK
[观点]关于“科技振兴,还得人文先行”
“官方”做出的重大决定往往是错误的
东北大学举行第十二期“成长之路”之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活动
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可比性研究
科技部回施饶一文的评论比新闻有意思啊
科网群英烩No.0077 任胜利 科技写作的好教材 & 期刊编辑的好楷模
科技部对施、饶二位教授的公开回应很官方
[转载]关于美国《科学》杂志刊文事宜的答复【中国的科研文化】
施、饶会不会被招安?
当前推荐数:7    推荐人: lixuekuan 赫英 钟炳 陈龙珠 罗帆 zhaoxing skystar  
[3] 标题:主题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发表评论人:已删除 [2010-10-30 13:38:15]   
此评论已被科学网删除!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skystar [2010-10-20 16:33:04]   
快乐科普,智慧科技

含义:科普,应该使大众快乐地学习,侧重有趣,故用快乐。
   科技,应该学者获得新知,所以智慧。
呵呵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陈龙珠 [2010-10-10 9:51:09]   
:) 行念一致,不容易吧?
记录总数:3 总页数:1 当前页:1 93[1]4:

 

 

 

学者苏青 发表于2010-10-8 1:07:28
查看评论:0 │ 浏览:576   打印   推荐给朋友     

 
诗联拾趣
知识就是力量——《我与一本书》赏析

知识就是力量

——《我与一本书》赏析

 

《我与一本书》时代烙印明显,作者许向阳在诗中描绘了“文革”那个荒唐年代的荒唐景象:“那是一个荒年/荒唐的风燃起了荒唐的火/焚烧着人类的精神食粮。在“风”、“火”交加的“荒年”,许多经典书籍被列为“封资修”遭受查禁和焚毁,“逃窜的文字灰烬/在荒原上奔走呼号”,“我”的思想、精神和情感以及一切的一切由此也被放逐“于那片人迹罕至的荒漠”,并“饥渴而死”。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没有了精神食粮,“只有肉体还活着”,无异于行尸走肉。

幸运的是,“通缉的那本封皮残缺的余毒/流落到荒地的一隅”,并由此使“我奇迹般地回生了”,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这就是“书”的力量,它能使一个精神死亡者死而复生,把理想和信念“萌生”成“一株不死的青蒿”,“站成了大地上/最忠实的植物。”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里,是“书”改变了无数个“我”的一切,滋润了无数个“我”“荒漠”的心灵,也使无数个“我”睁开了“虚掩的瞳孔”,重新审视外部世界。诗人艺术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知识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理想和信念的支撑。读完全诗,读者自然会联想到培根对知识的经典诠释——知识就是力量。

作者观察视角独特,表现手法含蓄。整首诗呈现给读者的时代背景是一片荒凉:“荒年”,“荒唐”、“荒原”、“荒漠”、“荒地”;在这样毫无生机、毫无生气的蛮荒环境里,居然“萌生了一株不死的青蒿”,真可谓万“荒”丛中一点“青”。而与强大的蛮荒抗争的力量,竟然来自于“一本书”。这种对比强烈的意境的营造与意识的流动,由此带来的审美效果,以及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升华,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艺术特征和丰富内涵价值。

书是知识的象征,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当前倡导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与一本书》这首诗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对“文革”焚毁图书、践踏知识、禁锢思想、摧残心智那段苦难历史进行了无情批判,而且还对人们进一步反思人与书的关系、匡正人们对知识的态度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启示作用,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人们值得仔细欣赏和认真回味的一首好诗(本文合作者大卫)

 

附:

我与一本书

 

作者:许向阳

 

那是一个荒年

荒唐的风燃起了荒唐的火

焚烧着人类的精神食粮

逃窜的文字灰烬

在荒原上奔走呼号

 

我是被放逐的

于那片人迹罕至的荒漠

我的一切都因饥渴而死

只有肉体还活着

通缉的那本封皮残缺的余毒

流落到荒地的一隅

于我的残骸上

荫生了一株不死的青蒿

 

我奇迹般地回生了

虚掩的瞳孔  启开了

一片绿色的向往

我爱上这里了

我扎根这里了

烈日栖身于我的脊背

双腿深陷在泥土里

身体站成了大地上

最忠实的植物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743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诗评,科协
相关文章: 落实科协年会精神,加强水电科普
关于可拓学的评价______(6)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
再温中国科协《致全国科技工作者倡议书》
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在肖传国案中难道就没有责任?
中国科协是谁的家?
中国科协是谁的家?
[转载]刘华杰:科技部、科协、大学你们做了什么?
科协,你是谁家的?
[转载]中科协力挺方舟子:希望有更多的方舟子!
中国科协所属期刊在CNKI, 万方和维普的全文上网情况
当前推荐数:20    推荐人: tashaxing liangjin tangchangjie Wuyishan jizx971 zhaoxing 卫军英 罗帆 lixuekuan 钟炳 秋天的布鲁斯 qhliu kfysdszy dabaoski yonglie guozhenru SmileyCat yyfu aging00 wns  
记录总数:0 总页数:0 当前页:1 934:

学者苏青 发表于2010-9-21 12:56:32
查看评论:6 │ 浏览:715   打印   推荐给朋友     

 
诗联拾趣
感动的书以及感动的人和事

——在《发现伍连德》新书出版首发式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是以一位“准伍连德迷”的身份来参会和发言的。我发言的题目是“感动的书及感动的人和事。”

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用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发现伍连德》这本图书的。我们常说,好的书能让人感动,读这本书、参加今天的首发式,有一种感动一直充盈着我的内心。

首先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伍连德博士,其人其事令我感动不已。这位祖籍广东新宁、出生马来亚槟榔屿的著名公共卫生学家,为中国和人类的检疫、防疫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一百年前,也就是191012月,中国的东北地区爆发肺鼠疫,“死尸所在枕藉,形状尤为惨然”,疫情“如水泻地,似火燎燃”,人心恐慌,四处逃亡。年仅31岁的伍连德受命于危难之时,被朝廷任命为全权总医官,派往疫区开展防治工作。他深入疫区开展调查研究,实施病理解剖,诊断传播途径,焚烧疫区病尸,不到两个月就成功控制住了疫情。

我们都经历过2003年的SARS疫情,感受过由此带来的万人空巷的恐慌,完全能够想见伍连德博士当时所面临是什么样的危局,遇到的是何等的困难。伍连德对肺鼠疫传播途径的准确判断并及时隔离病人,挑战了当时日本、法国、俄罗斯医学同行的权威;他为探究病理而解剖疫尸,为阻断疫情而焚烧疫尸,冒犯了当时中国的风俗民情;这些所作所为不仅需要创新的智慧、无比的勇气,更需要博大的胸怀、悲天悯人的大爱和舍生忘死的职业道德。伍连德渊博的学识、超人的见识、过人的胆识、创新的特质、优秀的品质和无私的大爱,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在学术不端行为猖獗、功利主义横行、浮躁气氛弥漫的今天,更为难得,弥为珍贵,愈加能触动、打动和感动我们一度麻木、坚硬、冷漠的心。

伍连德的人生是精彩的,他对中国和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之后,他不仅在中国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还通过不竭努力使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他先后在中国不遗余力地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还创办了医学高等学校(现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同道共同发起建立了中华医学会,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1935年,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提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科学家。

伍连德不仅是属于中国的骄傲,更是属于世界的骄傲

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期,我们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伍连德,甚至没有听说过伍连德这个名字,我本人也曾是无知的这一群人中的一员。在中国,历史的尘埃一度遮住了这位伟大科学家耀眼的光芒。然而,令我感动的是,5年前,中国新闻社记者《发现伍连德》的作者礼露女士得知伍连德其人其事后,就再也坐不住了,开始不顾一切地走上了“发现伍连德”之路。我不知道两年前刚被SARS病情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一位病弱女子,是如何完成这样一个连常人都倍感艰辛困苦的发现之旅的,但我却能体会到曾经深受烈性传染病之害的礼露女士,是抱着一种怎样的感恩之心和崇敬之情,去走近和膜拜曾经拯救过成千上万条生命的伍连德这位大英雄的。

令我感动的还有在礼露女士之前曾经为发现伍连德做过大量开创性、探索性工作的专家学者、出版同仁以及新闻界朋友,这其中包括今天到会的嘉宾和朋友。伍连德让礼露和我们大家感动,礼露和许许多多研究发现伍连德的学者们、“伍迷”们,同样也在感动着我们以及我们这个社会的更多的人。

我相信,今天来到这里参加《发现伍连德》首发式暨新闻发布会的朋友们,一定也和我一样深深地被感动着。许多人不远千里甚至不远万里自发自愿来到这里,仅仅聚会两个多小时,然后踏上回程,毫无功利,无怨无悔。

如果说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作家报人、“伍迷”朋友已经为发现伍连德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我们出版社的责任就是把这些贡献记载下来,把有关伍连德的各种历史碎片粘接起来,用出版物的形式把这种感动和爱传播开来,延续下去,让历史永远记住那些曾经为人类做出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

正因如此,我社资深编审肖叶女士和青年编辑郭璟女士一推荐《发现伍连德》这部书稿,我社就毫不犹疑出版了;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二话不说就与我社合作,并慷慨地提供了发布会的场地和各种服务;伍连德博士的孙女刘美瑞教授毫不犹豫从美国飞到北京,参加我们今天的会议;我个人也能十分荣幸地站在“伍连德讲堂”,与大家一道在这里缅怀、纪念伍连德博士。

是感动,把我们大家聚集到了一起。

谢谢大家。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5288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伍连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科普出版社
相关文章: 国家科学图书馆11月份活动安排
第六感之图书馆篇
[转载]香港著名实业家伍达观先生夫人伍马瑶女士一行参观我校呈贡主校区
观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有感
图书情报类中文核心期刊
设图情硕士点的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地位有感
有声图书 市场分析
图书馆治理
图书馆学研究价值取向的思考
当前推荐数:22    推荐人: famingkuang hcy98765 钟炳 Wuyishan lixuekuan 张志东 秋天的布鲁斯 tangchangjie Bobby freefloating book 曹聪 罗帆 liangjin 卫军英 kfysdszy shiganghe hjf306 远行的骆驼 zhaoxing zhulihong laorenzsyf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famingkuang [2010-9-21 13:17:25]   
苏兄,好久不见了,一来就给大伙带来精神食粮。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tangchangjie [2010-9-21 16:29:42]   
真的,好久不见了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angjin [2010-9-21 22:34:37]   
苏老师好!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卫军英 [2010-9-22 7:57:59]   
苏老师久违了,祝中秋快乐!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cosismine [2010-9-22 13:17:54]   
中秋快乐!!!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weijia2009 [2010-9-22 21:25:27]   
苏青兄中秋快乐!
记录总数:6 总页数:1 当前页:1 93[1]4:

学者苏青 发表于2010-4-26 21:20:33
查看评论:39 │ 浏览:1836   打印   推荐给朋友     

 
图书评论
博主谨告
        本人近日已调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诚挚地希望广大博友关注我社图书以及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u/kepushe/,并不吝为我社惠赐图书书稿。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424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科学普及出版社,图书,任职
相关文章: 国家科学图书馆11月份活动安排
第六感之图书馆篇
淘汰法应如何看待和实施——兼与张晓彤老师商榷
[转载]香港著名实业家伍达观先生夫人伍马瑶女士一行参观我校呈贡主校区
观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系统有感
图书情报类中文核心期刊
设图情硕士点的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地位有感
有声图书 市场分析
图书馆治理
当前推荐数:28    推荐人: 侯振宇 tashaxing liudongyang qlms chrujun zhaoxing dabaoski tarimriver nevergu yangfangimr 卫军英 sheep021 boxcar 陈龙珠 JYH64J98Y99H jizx971 刘玉平 harmonism chile ffy tangchangjie rensl liuli66 boring2005 famingkuang jxz1963 pony1984621 libseeker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nli2233 [2010-4-26 21:24:59]   
祝贺苏青老师荣升!
博主回复:Thanks.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qlms [2010-4-26 21:39:24]   
呵呵,我们关于地震次生灾害防控的书就麻烦了,具体我以后再给您写信吧。
谢谢!
[3] 标题:[此为悄悄话]
发表评论人:liudongyang [2010-4-26 21:42:21]   
[此为悄悄话]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Doris J. [2010-4-26 21:55:27] ip:123.119.155.*  
加油!!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xuekuan [2010-4-26 22:09:15]   
希望能经常看到苏老师的文章!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chrujun [2010-4-26 22:17:08]   
恭喜!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zhaoxing [2010-4-26 22:31:11]   
严重祝贺!
[8]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x [2010-4-26 22:47:38]   
恭喜!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tarimriver [2010-4-26 23:16:41]   
祝贺!
[10]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可真 [2010-4-27 7:10:36] ip:58.210.104.*  
好消息!祝贺苏兄!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chensuiyang [2010-4-27 8:38:12]   
祝贺,祝科学出版社读者多多,作者多多。
[12] 标题:
发表评论人:wangkj80 [2010-4-27 8:47:33]   
祝贺苏老师!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13] 标题:
发表评论人:nevergu [2010-4-27 8:58:08]   
祝贺苏老师,为科学普及做更大贡献。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周春雷 [2010-4-27 9:01:32]   
恭喜苏老师!
[15] 标题:
发表评论人:卫军英 [2010-4-27 10:07:09]   
恭贺苏老师及科技出版社,也多在这里普及一些啊。:)
[16] 标题:
发表评论人:JYH64J98Y99H [2010-4-27 10:53:45]   
什么时候把我们的原创博文也编一本书,丛书“科学网博主文库2010”,如何?
我们已经包销,价格公道点就行。
咱们老百姓也想弄本书。科学普及,多贴切。
[17] 标题:
发表评论人:JYH64J98Y99H [2010-4-27 10:55:36]   
打错了,是自己包销。出版社只赚不赔,少赚点就行。
[18] 标题:
发表评论人:csruwangjin2 [2010-4-27 10:57:06]   
为科普工作做更多贡献,多出好书,期待中。
[19] 标题:
发表评论人:sheep021 [2010-4-27 11:26:31]   
贺苏老师:
一元复,天下皆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20] 标题:
发表评论人:boxcar [2010-4-27 11:38:09]   
祝贺!

[21] 标题:
发表评论人:陈龙珠 [2010-4-27 12:51:42]   
祝贺!
[22] 标题:
发表评论人:陈安博士 [2010-4-27 15:29:00]   
祝贺的同时也表达一种期待

每年至少有几本不需要作者掏钱的书,做到真正的“科学普及”,保留一些理想主义

觉得对中国的科学出版系统都和对中国的科学界中99%的学者一样,只有失望了
[23] 标题:
发表评论人:cherrylu1960 [2010-4-27 15:40:49]   
俺的博客也开通了,加了苏社长的链接。这样能促使俺更多地思考一些问题。需要静思,现在的学术领域也很浮躁啊,科普领域也是一样。
[24] 标题:
发表评论人:jizx971 [2010-4-27 16:23:53]   
祝贺苏老师!
[25] 标题:
发表评论人:harmonism [2010-4-27 19:45:03]   
祝贺!
一点期望:科普图书不在多,而在精。希望我国的科普事业从此更上层楼!
[26] 标题:
发表评论人:chile [2010-4-27 20:50:19]   
呵呵,不错,希望苏老师能将中国科普事业做好,做老百姓喜欢的科普事业!
[27] 标题:
发表评论人:tangchangjie [2010-4-27 21:12:59]   
祝贺
[28] 标题:
发表评论人:famingkuang [2010-4-28 7:30:23]   
祝贺苏兄!发发真高兴!
[29] 标题:
发表评论人:jxz1963 [2010-4-28 8:30:55]   
升了!祝贺你呀!
[30] 标题:
发表评论人:cherrylu1960 [2010-4-28 14:44:38]   
苏社长,您好!很感谢您在我博客上的留言,一定按照您说的去做,说话实在的,才开火做饭两天,没想到浏览量还算可以,说明大家对科普事业尤其是科普创作还是很关注的,这对我也是个鼓舞。今天还跟办公室的同志开玩笑,我的博客想PK出版社的博客,并免费给大家的书做宣传。当然首先上传的还是我自己当责编的书了,这也是今天想弄还未来得及上的。在自己有一定访问量的博客上宣传图书,比在出版社的公共博客上做方便多了,哈哈。

[31] 标题:
发表评论人:JYH64J98Y99H [2010-5-15 15:46:33]   
当了领导了,不“博乐”了。
[32] 标题:
发表评论人:cherrylu1960 [2010-5-22 11:00:38]   
夏凤金,高立波,李惠兴,我社的年轻人开博的越来越多了,可惜科学网不接受本科生开博。将支持年轻人进行到底!
[33] 标题:
发表评论人:phd9992000 [2010-5-23 21:12:26]   
嘿嘿 一不小心 遇到了个大官
[34] 标题:
发表评论人:pony1984621 [2010-5-25 8:32:31]   
苏老师好厉害~祝贺祝贺啊!
[35]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齐彦收 [2010-6-2 12:52:57] ip:121.22.64.*  
苏社长的平台更大了,可以演出更加精彩的重场戏。《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观园》这些读物可读性很强,很喜欢,相信今后会办得更好。祝苏社长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为繁荣中国的科普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6] 标题:
发表评论人:yejian [2010-6-7 22:30:39]   
数月前即听到点风声,呵呵,恭喜苏老师
[37] 标题:
发表评论人:刘少华 [2010-6-18 15:25:15]   
恭贺恭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新的岗位上,能创建新的辉煌。
[38]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先锋思想家文盲 [2010-7-1 0:23:02] ip:113.64.120.*  
文盲祝您快乐.真正先锋的思想图书您们出吗?http://blog.sina.com.cn/wenmang111
[39] 标题:
发表评论人:famingkuang [2010-7-1 13:39:33]   
奋斗三两年,再上一台阶!
记录总数:39 总页数:4 当前页:4 93[1][2][3][4]4:

 

学者苏青 发表于2009-9-19 16:41:25
查看评论:25 │ 浏览:2502   打印   推荐给朋友     

 
信笔涂鸦
雷宇:雷人的雷语

 

我这里说的雷宇,可不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急先锋,时任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兼行政区公署主任,并被誉为“海南改革开放第一人”,后因“海南汽车事件”而黯然辞职的雷宇。我这里说的雷宇,乃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雷宇,这位记者9月17写的一篇“两院院士揪心科学家底线降至‘不撒谎’里面的一句说实在是雷人,堪称由于误解而诞生的经典雷语。

我是刚才在科学网上读陈永江老先生的博客发现这篇文章的(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6233),这篇题为“两院院士揪心科学家底线降至‘不撒谎’——科协欲当学术腐败审判官”的博文,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杜祥琬院士认为,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我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有5000现在只能算一篇论文,按照现在的学位标准可能连硕士学位都得不到。这就启发我们反思,对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该如何掌握。”

请注意,这里特别强调杜祥琬我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有5000引号表明,这句话还是杜祥琬院士“亲口”说的。

这句话实在是雷人,但雷人的不是杜祥琬本人。

我起初以为这篇文章是陈永江老先生写的,仔细看是陈教授的“转载重要文章”。于是,在《中国青年报》网站上,我搜到了该报记者雷宇写的这篇文章,见链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9/17/content_2856636.htm

杜祥琬院士乃著名的工程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他1964年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毕业,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即著名的九院)科技委副主任、副院长。我和杜院士同住一个小区的前后楼,这几年我还曾约得他为《科技导报》写过两篇“卷首语”文章,因而对杜先生也算熟悉。杜院士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在核武器和强激光技术方面的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他部委级奖就有十多项;我知道的他出版的论著就有《核试验诊断理论》、《核军备控制的科学技术基础》等;据我在九院的朋友说,杜院士至少发表有50多篇学术论文。

可见,杜祥琬“亲口”说我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有5000字”实在是地地道道的雷语。那么,这位雷宇记者又怎么会写出这样一句明显雷人的雷语呢?

雷宇先生的报道表明,这段话出自杜祥琬院士在9月上旬中国科协在重庆举办的第十一届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的重点发言。这次年会我也出席了,并代表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负责人共同主持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我对由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亲自主持的科学道德建设论坛非常关注,但由于分身无术,没能参会,甚感遗憾。但会后,我很快就拿到了这个论坛的全部速记稿,并认真读完了全部文稿,同时委托我刊资深编辑陈广仁博士将论坛内容整理成文,准备发表在《科技导报》“学术聚焦”栏目。

雷宇提到的那段话,杜祥琬院士在会上原话是这样说的:

刚才我提到老子的话,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就只有5000字,按照现在的标准只能算一篇论文,按照现在的学位标准可能连硕士都得不到,但是现在人来理解,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启发了我们对定量的评价和对定性的评价,我们如何掌握。”

由于是学者做报告,不是领导念讲话稿,杜院士的讲话基本是口语,语法上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是,他的意思很明确,老子——李耳(约公元前580500年之后)一辈子就写了《道德经》这么一篇文章,总共也就5000多字,按现在的科研考核标准,估计连硕士学位都授不了。

中国人太喜欢自尊“老子”了,在某些人的嘴里,“老子”几乎就成了“我”的代名词。如果雷宇当时在论坛现场听杜院士的报告,以我小人之心揣度,有可能是把杜祥琬院士的“老子”误为“我”的自称了,但杜先生乃海内外知名学者,身居高位,温文尔雅,怎么可能在中外学者云集这么正规的高层论坛上放此粗言?或许雷宇用的是第二手材料写新闻报道,但是,但凡动动脑子,查查资料,也不至于写出如此雷人的雷语来。

想想看,如果自己仅凭一篇5000字的论文就能评上院士,杜祥琬院士怎么又会对当前这种以论文数量取胜的科研评价制度如此深恶痛绝呢?即使确实是以一篇5000字的论文评上了院士,杜祥琬院士的这篇论文一定也像陈景润院士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那篇论文那么有名。否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公允地讲,雷宇的这篇新闻报道还是蛮不错的。但是,在引用杜祥琬院士这句话时,雷宇,真是雷人出雷语。

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6593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雷宇,杜祥琬,新闻,搞笑
相关文章: 科技部回施饶一文的评论比新闻有意思啊
[转载]国务院:支持新闻媒体曝光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搞笑诺奖2010]当你需要鲸鱼的鼻涕
学术报告预报: 中国新闻纪录片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成了《科学》杂志新闻的主角
新华社电视台《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面向全球的电视网络
QQ360之爭之新聞的雷人雷語
【数学都知道】2010年11月6日
重大新闻:google.com归来
做LED的同行看过来,看这大手笔的旧新闻
当前推荐数:19    推荐人: 张志东 qlms famingkuang Bobby 侯振宇 周春雷 Metasequoia yatou cwufp satangell jlxt33 xinmayouyou lixuekuan Wuyishan musicriver rensl hcy98765 caojx yujoak  

[1] 标题:哈哈
发表评论人:张志东 [2009-9-19 17:22:13]   
太雷了! 我也看到这篇报道了, 就没有多想. 以为工程院的, 可以不用写论文也可以当院士的. 没有想到, 哈哈,..
博主回复:确实很有意思。但是,在中国,除了陈景润有可能因为那篇著名的论文当院士,袁隆平因为杂交水稻对人类贡献太大不写论文也可能当院士外,其他人几乎没这种可能。即使是陈景润、袁隆平,他们当选院士时也不止一篇论文。哈哈。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famingkuang [2009-9-19 18:18:32]   
果然是雷人雷语。也许此时他正在懊恼不已呢。
博主回复:但愿记者本人能意识到这个错误。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Bobby [2009-9-19 19:49:39]   
原来如此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周春雷 [2009-9-19 23:11:03]   
难怪当时看了报道感觉挺纳闷的。:)
博主回复:但凡有这种感觉,可能就有问题了。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xinmayouyou [2009-9-20 11:53:30]   
是够雷的。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hcy98765 [2009-9-20 12:42:48]   
有趣的是,如果你听过钱文忠讲《三字经》,就会发现,这位记者还不算太“雷”,钱文忠比他更“雷”。如,钱说“褒姒”就是“褒大妈”,等等。

博主回复:我就听过钱讲“玄武门事变”。别的没有听。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xuekuan [2009-9-20 13:28:32]   
今年才知道“雷人”是谁!
[8] 标题:苏同学,我这里还有更雷的
发表评论人:陈安博士 [2009-9-20 18:33:14]   
一次在某大学带着学生做系列学术报告,回头该大学的学校报道出来了。
每提到我的学生倪慧荟,就说“她”,可是,倪慧荟是男生啊。
一看就知道是按照日程来做的报道,根本不在现场。

性别都敢搞错,搞错个“老子”也算不得啥啦,苏同学你说呢
博主回复:陈同学说的是,这个可能就是武夷山老师说的“被采访”闹的。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jlxt33 [2009-9-20 23:34:26]   
老子和杜院士都挺尴尬,挺喜剧的。是不是说明国学教育确实该加强了,千万不要总把“老子”当作“我”。
博主回复:不知杜院士看了那篇报道作何感想?
[10] 标题:
发表评论人:yujoak [2009-9-21 12:38:48]   
很有喜感,中青报也很配合,至本评论发表时,该雷语还在网上挂着呢。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9/17/content_2856636.htm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captain [2009-9-21 13:08:21] ip:165.246.42.*  
放在娱乐界,这样的新闻被无限放大,不知道要当多久头条了...
[12]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leiyu [2009-9-21 16:30:05] ip:202.99.27.*  
我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雷宇,对于报道中出现这样的错误我首先对我们的读者和杜院士表示歉意。
需要声明一点,我交给编辑的原稿中,是杜院士会上原话内容,手头有录音和已发送稿件为证,稿件提交时我先后在重庆、黑龙江出差,刚刚回到报社,我查到的第一次版样上也是我的原话内容,报纸出版中有记者采访写作提交稿件——编辑处理——校对等一系列流程。
[13]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问下苏青 [2009-9-21 17:05:22] ip:202.99.27.*  
我相信作为一个记者,也不会出这么大的失误。刚看了雷宇的回复,问题果然出在校对上。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对此感兴趣的人完全可以向中青报寻求核实。毕竟,校对没改错,也不可能愿意承担责任。
如果事实真如雷宇所言,则苏青的这篇博客完全是标题党,且受到了标题的束缚,做了全称判断,最后一句“雷宇,真是雷人出雷语”更是对事情定性
苏青如果真当过编辑,当不会不知道一个记者的作品最终面世,不会是记者一个人的功劳,编辑、校对都会参与其中,他们会根据情况作出修改或者勘误,不过,有时候也有可能“勘正”。熊丙奇也就此事写过一篇评论,他在评论中就没有排除编辑和校对改错的可能性。
苏的这种评论,缺乏对事实存在多种可能性必有的敬畏,盲目地选择了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这对了解媒体操作流程的人来说,就更不可思议了
这样的错误,跟把“老子”改为“我”有什么大的差别呢,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甚至更等而下之,因为这是一种先入为主主观思维上的错误
这样的评论,发在科学网上,是不是一种对科学精神的反讽呢
欢迎争论!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谢洋 [2009-9-21 17:37:41] ip:202.99.27.*  
尊敬的苏老师和各位读者
非常抱歉!我是当天雷宇这篇稿子的版面责编,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我们报社的出版流程记者的稿子送过来以后,由编辑改定,然后拼版。版面第一次拼出大样后,同时送交“检查校对”、“值班老总”和编辑本人来做最后的核查。核查结束后,由编辑将大家的意见和核查出的错误誊到一起,然后再交拼版的工人予以更正。
这个错误发生后,我们核对各自的大样,发现是“检查校对”的老师改错了,但是按照流程,检查校对老师的错误,应该由版面责编一一核对后,誊到一块再进行修改。但当天因为版面临时换文倒版,编辑忙中出错,没有一一核对“检查校对”的错误,就让拼版工人直接改了,结果发生了纰漏,导致错误的产生
这次的出版事故,给记者本人的信誉带来了损害,也使《中国青年报》蒙羞,更让杜祥琬院士蒙受不白之冤。在下深感愧疚!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的教训,严格制定的出版流程,一步都不能省。任何一个小错,也许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身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只能谨慎谨慎再谨慎,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无论大小
也欢迎各位继续关注《中国青年报》,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促使我们进步成长。
[15]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问下苏青 [2009-9-21 17:57:16] ip:202.99.27.*  
由于Ip地址显示与雷宇的一样,为避免怀疑为同一人操作,我愿意实名参与辩争。
我是雷宇的同事,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叶铁桥,刚才那篇“问下苏青”的帖子是本人发的。按理说利益关切者应当回避,但刚看了苏青的这篇博文,觉得不吐不快,所以才有这样的发言。
我想谈谈个人对某些时评的看法。
当下对时评批评声很多,像叶匡政甚至写过《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我虽然不尽认同,觉得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而言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也对当下的时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深有同感。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某些时评对所引用的事实出现歪曲,这或者是因为时评作者对事情掌握不透,或者出现了理解偏差,但总之,只要是所引用的事实出现了扭曲,文章所得出的结论就很难站得住脚
作为记者而言,经常有稿子被时评作者引之为评论的基础,但我很遗憾地看到,时评作者对原稿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经常发生。
所以我觉得,评论本应值得审慎对待。然而,我却很遗憾地看到,一些写手仅仅为了稿费或者点击率,经常过于滥用了这种文体,导致谬误经常发生
刚才对苏先生的发言,有情绪激动的地方,敬请谅解。但我也建议苏先生认真思考一下这篇博文的表述是否存在问题。因为雷宇是从重庆传回的稿件,刚才编辑此稿的同事也做了澄清。事实证明,雷宇在此事件中没有过错,反而还因这次事件遭受了声誉上的影响,您的博文所依据的事实和做的推论都存在问题,这会不会让雷宇蒙受更多不白之冤呢
对于这篇稿子出现的错误,虽然作为一个记者,无法代表报社向读者表示歉意,但作为报社一员,给我警醒是在以后的报道中更加精益求精,力争把所有错误都消弭在报纸出版前
我的邮箱driftinglake@126.Com,电话010-64098213,真诚欢迎所有基于事实和理性所进行的辩论。
[16] 标题:
发表评论人:jlxt33 [2009-9-21 18:39:54]   
有意思,看了记者、责编、同事的说明,觉得更有意思,当时觉得报纸的文章出来应该不是一个人的事,怎么这么多流程就没有发现问题呢?我没查这篇文章哪天发的,那为什么不做更正呢?还是没发现呢?《南方都市报》每天都有改错的版块,错了不要紧,关键是要改错,不管谁的错
其实苏老师也不必太在意,标题的问题,关键是报纸发表的文章表明的是记者XXX,也有写责编XXX,读者是不是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谁的错,才能评论呢?
[17] 标题:亲者痛仇者快
发表评论人:cyj [2009-9-22 0:50:47]   
当一个人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予以夸大发酵,而且沾沾自喜的时候,这个人恐怕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了!
请先生们问问全国人民,他们感兴趣的是:“在重庆会议前后,两院院士门,究竟对什么重大问题发表了那些讲话,宗旨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抓住文人中的一两个失误大做文章,文词再锋利,调子再高。都只会令全国读者厌恶和遗憾!他们会错误的认为:—— 此人的动机唯恐和他的宏论大相径庭吧!
[18] 标题:
发表评论人:林凡 [2009-9-22 10:36:56]   
令我奇怪的是,为什么科学网上的同期报道并没有出错?(可以查看科学网当天的网页快照来证明不是现在修改的文字)
是否科学网有不通知原始来源的作者和编辑修改文章的权利?

可参考以下文章:
《可见两院院士会诊“学术不端流感”炮轰SCI崇拜症》“杜祥琬院士认为,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老子一生就写了《道德经》一篇文章,只有5000字,现在只能算一篇论文,按照现在的学位标准可能连硕士学位都得不到。这就启发我们反思,对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该如何掌握。’”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436.shtm?id=223436

《杜祥琬院士痛陈十三种学术不端行为》“杜祥琬说,先哲老子一生唯一的著述《道德经》不过五千言,若按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这位先哲可能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不好的评价体系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142.shtm

[19]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ggg [2009-9-22 21:31:52] ip:117.32.153.*  
我想,杜院士看了,应该是幽默一笑了之
[20] 标题:也谈杂文和本文
发表评论人:[游客]阿豆 [2009-9-22 21:32:31] ip:59.172.242.*  
以前看过鲁迅的杂文,觉得很精彩,后来看过杂文类的杂志,越来越觉得没意思,不是别的,就因为其中大有以偏概全、偏激、无痛呻吟之感。苏先生的这篇文章不能说不好,只是可能没有多考虑新闻出版有采、编、排的过程,而将问题全部归结到雷宇一人身上,实为不公平。而且苏先生将标题的噱头弄得很大,我觉得对中青报,对雷宇本人都是极为不负责任的。我认识的雷宇也是学工科出身,平时对文字工作非常认真仔细,就其知识面和新闻业务的精熟而言,谅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从中青报和雷宇本人的介绍来看,苏先生应该是错怪雷宇了

[21] 标题:相信雷宇写错了的人有点弱智
发表评论人:[游客]道理 [2009-9-22 21:49:55] ip:59.172.45.*  
苏青,科技导报的副总编,是不是自己有什么怨气想借这个事来出一下?还是像那些不甘寂寞的娱乐名星想将自己炒作一把?如果是后者目的达到了!我本来是不知道何者苏青,现在知道了!我看过雷宇不少文章,文章写得很有深度,这种低级错误可能是他犯的吗?看了后面的一些评论,确实不是他的错。
“雷宇:雷人的雷语”不愧是副总编,标题做得很“雷人”!
[22]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小白兔 [2009-9-23 21:50:24] ip:125.34.46.*  
其实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出错正常,因为是人就会出错;纠错也很正常,让错误就此止步。我个人觉得,犯错也好,纠错也好,最为珍贵的是能以宽容、谦虚的心态面对不同的声音,就像陈老先生一开始写的:"看到苏青同志的文章,我以为雷宇记者看到后,也会感谢您的纠正文章的"。

这样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到此画上句号就相当圆满了。但,不知为什么?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上了博客而变得复杂了起来,个人认为这毫无意义,与其无休止的在这个问题上绕来绕去,倒不如去好好的思考一下,如何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

我想说,你们是编辑,是记者,要知道,你们被广大的读者群无条件的信任着,所以,尽管错误可能会在多个环节中发生,但中间的诸多环节是广大的读者所看不到的,作为读者,我们不会去关心错误产生的原因,我们看到的只是变成铅字后的最终结果。

评论里谢洋写得就很好:“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的教训,严格制定的出版流程,一步都不能省。任何一个小错,也许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身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只能谨慎谨慎再谨慎,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无论大小。”这才是你们最应该做的,其实你们写的每一篇稿子,就像你们的孩子,谁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半点瑕疵。孩子如果不摔跤不会长大,同样,人如果不能去发现自己的缺点也不会成长,这件事重要的不是批评和被批评,重要的是如何用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心去对待自己的作品。

翻过头又看了一遍苏青的博文,我相信他的初衷是好的,后来对雷记者的态度也是真诚的。希望大家都能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去看待整件事情。

《中国青年报》是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的一份报纸,以后我也还会继续支持它。

同时也支持苏青的直言,希望将来有更多敢于直言的“苏青”出现
[23] 标题:科学网上的不科学
发表评论人:[游客]葛优 [2009-9-26 14:49:09] ip:221.214.243.*  
苏青先生,看了你的标题和博文内容,我有些莫名奇妙,“雷人雷语”有些亏张了,噱头太大!
其一,博文中提到的争议的焦点“老子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有5000字,现在只能算一篇论文,按照现在的学位标准可能连硕士学位都得不到。这就启发我们反思,对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该如何掌握”。以一名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读雷宇发表的新闻,其中的“老子”虽未加引号或注释,但凡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能理解,这里的“老子”是指的李耳,而非我的称呼。试想一下,“著名的工程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会在公众性的学术会议用如此粗俗的语言来称呼自己“老子”吗?不可能,中国的文人,稍微有点文化的人,无论写字说话,讲究的就是措辞。一位著名的院士会在人前开口就说“老子……”吗?再看看这句话“老子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有5000字……”读者稍加推敲就知这里的“老子”指的是谁。为何苏先生非要将这里的“老子”与自称“我”联系上呢?如此联系,太过牵强,是不是怀疑读者的智商呢?或者怀疑《中青报》广大读者的智商?
其二,当然,如果这篇报道,在“老子"处加上引号,或稍作注释,会更加严谨些。人无完人,报纸也一样,无论是记者、编辑、校对还是谁,工作中确有疏忽。苏先生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中青报》的热心读者,若能以正确的方式向报社提出,是很受欢迎的,无论是报社还是记者都将感激您。但苏先生以这样的方式提出问题,幷用“雷人”的标题,“雷人”词语夸大事实,让人寒心,苏先生是在借助网络炒作自己吗?
其三 出现错误,幷非记者一个人的错误,很奇怪的是苏先生单单将矛头指向记者一个人。只能是苏先生不知道报纸出版的工作流程,不懂得新闻,不了解媒体。希望苏先生能考虑自己的名誉,他人的名誉
[24] 标题:
发表评论人:yejian [2009-9-30 23:06:14]   
楼下(23搂)的朋友实在有点莫名其妙,估计是看花眼了吧?如果报道原文是“老子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博主还会拿出来说事?还会怀疑读者智商?关键是原文是“我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啊,呵呵。

报道出了问题,作为一个读者,把问题归在署名的记者头上,难道不是天经地义?读者可不了解什么编辑流程的。在下也是混出版的,知道报刊社的流程,也知道报刊社不会不问青红皂白把错记在一个署名的记者头上。但是报刊社之外的人,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读者,在不清楚出错细节的情况下,署名的记者为什么就不可以作为批评的靶子?不用这个靶子来说事,难道泛泛地去批评报刊社更合理?难道去批评报刊社的主管单位更合理?难道去批评新闻出版署更合理?
[25]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fgffgf [2010-11-3 10:28:07] ip:218.2.113.*  
非常赞扬14楼诚恳的态度。大家都有可能犯错,以后尽量避免就好。支持中国青年报
记录总数:25 总页数:3 当前页:3 93[1][2][3]4:

 

学者胡业生 发表于2010-11-10 11:26:55
查看评论:0 │ 浏览:48   打印   推荐给朋友     

 
他山之石
[转载]学术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中国科协年会上,院士专家称,学术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对学术腐败麻木 科技界将自毁长城 资料图片学术打假,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外界看来,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前一天的一个小型论坛激起的反响或许有些难以想象。这一汇聚着数以百计的两院院士和数千科技工作者的大会,继2009年首次开设“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后,再次将学术道德作为首个专项论坛推出。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院士披露,2009年度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普事件”中,学术不端行为屡被揭露,公众呼吁科学精神回归;而2009年度评出的“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中也赫然出现这样的字眼:院士涉假引发学术界反思。 “我们的学术道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发出的警示振聋发聩。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则表示,“不能对学术腐败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否则科技界将‘自毁长城’”。谁来“鉴定”学术鉴定部门似乎已经尘埃落定的“汉芯事件”在“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再一次被提起。这一次矛头直指事件背后的学术鉴定部门。造假者何以轻易得逞,成果鉴定部门和相关人员是否也该承担责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黄本立教授认为“汉芯”造假还有鉴定问题、团队问题和监管问题三问待解。同样让这位老院士感慨的是“肖氏反射弧”理论的鉴定流程。黄本立院士引述媒体报道称,所谓“肖氏反射弧”这种理论在国外仅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999年、2004年,卫生部门曾两次对“肖氏反射弧”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结果分别为“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建议推广应用。而据参与2004年卫生部门鉴定的一位专家披露,当时鉴定的时间只有一个下午,鉴定组里肖传国的老师则一开始就大讲“这是国际领先”。一块民工磨出的芯片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小时鉴定出“国际领先”……对此,黄本立院士分析,一些学术研究、科研开发弄虚作假,显然与这种鉴定体系和机制的漏洞大有干系。 “对学术鉴定是否也应来个问责制?”黄本立院士建议:“既要让造假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也要使考核者负起应有的责任。” 此前,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对造假者惩戒机制的建立上,而科研攻关、友情鉴定在科技界被诟病已久。科技部科研诚信办公室顾问孟辉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在他看来,陈进的问题是典型个案,像这样的情况仅有行政处罚是不行的,“评审专家必须对审查行为有个交代。” 科研任务如期完成定会催生不端 “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许智宏院士展示了一张反映学术生态的漫画,画中代表着“质疑、批评、诚信、反思……”的大树都被砍光,一棵浮躁的大树却枝繁叶茂。许智宏则将此比喻为:“学术生态被严重破坏,‘化肥’使用太多,树木长得高大但不健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与会教授认为,现在不断在强调“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数量第三位”。但这或许正是一种“化肥太多”催熟的科技界表面繁荣,这其中有多少论文造假、抄袭,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而暴露出来的个案也足以让人触目惊心。同样让这位教授忧虑的是,一方面我国发表论文数量不断攀升,“国际领先”、“国际一流”的鉴定不断涌现,但在专业领域同行评议中获得国际影响的依然鲜见。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公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科学在世界的影响力仍然不高,在19个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3,甚至低于瑞士、以色列等小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认为,背后的原因在于,“科研任务必须如期完成、科研成果进规划、论文数量纳入考核指标等做法,定会催生短期行为和违背科学规律的不端行为。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这也让一些从海外归来的科学家十分不解:科学活动是探索未知,如果现在就能预测三五年后的结果,还要立项做实验干什么呢?!在年会特邀报告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说,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是有风险的,很多成果就是在过去不断的失败中产生的,因此科学研究只要是脚踏实地的,只要是努力工作的,课题哪怕没有达到原来的目标,同样可以支持。“我们要营造的就是一个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创新文化氛围。” 郑健超院士描绘的一幅画卷让人神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出现更多的如下的情景:人们好不容易找到躲在实验室埋头做实验的某科学家,向他祝贺获得某项大奖的殊荣。这位科学家回答说:有这回事吗,你们没有搞错吧? “那时,我们离科技强国的目标就近在咫尺了!”郑健超院士说 处长政治之弊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刘嘉麒至今有些弄不明白:“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些机关的管理干部往往这么说,我们是为科学家服务的,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但是你说哪件事科学家能定下来呢?真正定下来的都还是管理者。” “科技人员没法用正常的心态去工作,科技人员之间,科技人员与行政官员之间行为失常。”中国科协常委、河北农科院副院长王海波研究员如是说。年会上,很多科学家认为官员的力量或许过于强大。 “科学管理是科技的上层建筑,是对科学技术的活动和导向,做得好要促进科技的发展,做得不好会制约科技的发展。”一位与会专家认为,科技管理上管得过细过繁是弊端之一。他就此举例,从项目的申请到项目的检查,不知道要跑多少的路,写多少的报告,写多少的材料,也不知道在这个之外还要做多少的事情,所以科研人员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实在是太大了。有的时候申请成功了,没干几天又得要检查汇报,一个项目在执行的三年五年里头,好多事都跑在这个上头,无疑干扰了正常的工作。这也促使科技人员去做一些表面文章而不做实质性的东西。今年9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联合撰写的美国《科学》杂志社论文章中也曾指出,“每个人都很清楚: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订的全过程。” 面对今天的学术界现状,郑建超院士认为,光靠科技群体“洁身自好”还不够,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也非常重要。郑建超院士就此分析,我国目前体制下,大多数科学团体还不能摆脱对政府部门的挂靠依赖关系,一些部门领导习惯于把学术团体当成体现行政意志的工具,以至于学术问题受到行政干预的事时有发生。刘嘉麒院士也提出,科研管理和科技活动的关系必须得摆清楚,否则不光是影响科技工作,而且会腐蚀科研的生态环境,“为什么现在生态环境不好,大家为了跑项目,为了跑评估,就到处去拉关系。” 一位高校的在读博士就曾亲眼目睹自己的导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项目申请中被一个年轻人摇指训斥的场景,“那一幕,终身难忘”。(记者 雷宇)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2316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学者苏青 发表于2010-12-26 0:01:07
查看评论:32 │ 浏览:138   打印   推荐给朋友     

 
诗联拾趣
也是科学网博主灯谜

 

老骥伏枥:(马志飞,武夷山猜出,马志伟,武夷山提供)

美元坚挺(蝇头格):

红红的花儿(虾须格):(赫英,梁进猜出)

白花蛇大喜:

望烟花:

非诚勿言(博主二,白头格):

玄龄中书令整顿朝纲:房正纪(武夷山猜出)

拟初步同意:

过五关斩六将(粉底格):关连珠(梁进猜出)

和田印(秋千格):

记事史料汇集为册:

《道德经》适用面广:李学宽(武夷山猜出)

夫差大败勾践:吴国胜(吕喆猜出)

江上第一要塞:

清圣祖排出学生兵(博主二):康熙(武夷山猜出)

越州吴州是也:

一辈和一辈都不一样(白头格):戴代新(武夷山猜出)

道万福:陈安(武夷山猜出)

融金液:

山寨飞将军(调首格):

延坪岛六方角力(白头格):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7498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灯谜,科学网,博主
相关文章: 科网群英会No.0636马志飞 地质学 灾害学 地球物理勘探 科普 创作
科网群英烩No.3111赵彦 科学网 博主 鬼王 李亚辉 感动 无奈 红线
科网群英烩No.0731-1肖传国 伪科学 打假 媒体 科普 作家 方舟子
灯谜节目发奖状
为科学网设立“成果转化池”叫好!
蓝天上的白云 飞机 尾迹 与 玉树地震 地震云 对比
圣诞感怀:不为五斗米折腰
云南 昆明 大观楼 翠湖 人文景观
科学网开博,测试
科网博主灯谜(4)
当前推荐数:8    推荐人: qlms boxcar yatou xqhuang liangjin lixuekuan 张志东 laozu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boxcar [2010-12-26 1:17:11]   
夫差大败勾践:吴国胜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yatou [2010-12-26 6:36:44]   
谜面有趣。竟然还有道德经适用面广的谜。待我慢慢猜来:)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7:52:48]   
老骥伏枥:凌志远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yishan [2010-12-26 7:56:35]   
老骥伏枥:马志伟?或马志飞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yishan [2010-12-26 7:59:02]   
玄龄中书令整顿朝纲:房正纪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yishan [2010-12-26 8:01:57]   
《道德经》适用面广:李学宽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yishan [2010-12-26 8:06:40]   
道万福:陈书礼?
[8]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yishan [2010-12-26 8:07:49]   
一辈和一辈都不一样(白头格):戴代新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8:13:28]   
越州吴州是也:苏洲。
[10]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yishan [2010-12-26 8:15:59]   
清圣祖排出学生兵:张少军是一个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yishan [2010-12-26 8:17:27]   
另一个是康熙,“康熙张少军”是也。
[12]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yishan [2010-12-26 8:19:22]   
道万福:陈安。原来猜的不对。
[13]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angjin [2010-12-26 8:49:16]   
过五关斩六将(粉底格):

关连珠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angjin [2010-12-26 8:50:25]   
红红的花儿(虾须格):

赫英
[15] 标题:
发表评论人:suqing1961 [2010-12-26 8:56:44]   
梁老师出手不凡。我先有事情去了,晚上再陪大家。抱歉。
[16]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8:58:40]   
美元坚挺:钱宝钢
[17]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angjin [2010-12-26 9:03:58]   
和田印(秋千格):

章玉
[18] 标题:
发表评论人:yatou [2010-12-26 9:05:11]   
只能学习了。真是智慧无穷啊!
[19]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9:18:49]   
美元坚挺:贾宝平
[20]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9:20:21]   
美元坚挺:贾磊?(不好意思,瞎猜了!)

[21]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9:23:17]   
和田印:章文
[22]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9:26:21]   
融金液:王水
[23]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9:30:00]   
山寨飞将军:李假广
[24] 标题:
发表评论人:wujingzhi [2010-12-26 9:36:31]   
延坪岛六方角力(白头格):武京治 哈哈~~~自报家门了
[25]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angjin [2010-12-26 9:55:33]   
美元坚挺(蝇头格):

贾勇 或 贾克功
[26]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angjin [2010-12-26 10:07:30]   
记事史料汇集为册:

理文编
[27]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angjin [2010-12-26 10:09:10]   
望烟花:

张焱
[28] 标题:
发表评论人:xqhuang [2010-12-26 10:11:18]   
非诚勿言:贾炎
[29]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angjin [2010-12-26 10:22:10]   
延坪岛六方角力(白头格):

韩张雄

(没用白头格,看来不对)
[30] 标题:
发表评论人:laozu [2010-12-26 10:22:17]   
拟初步同意:许小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395-382363.html

上一篇:科网群英烩No.0078许培扬 肖方案庭审时为科学网做直播的知名博主
下一篇:科网群英烩No.0021王晓明 在那些塔、釜、管线中有我的追求我的梦
收藏 IP: .*| 热度|

3 刘洋 吉宗祥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