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的季节,期待明天的收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jian129 刘剑 (瑞典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博文

由河南蜱虫致多人死亡想到的

已有 7128 次阅读 2010-9-9 01:34 |个人分类:人生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预测, 发达, 蜱虫, Tick, 发展中

看到很多新闻报道河南多人被蜱虫叮咬致死(http://news.qq.com/zt2010/bugdisaster/index.htm?pgv_ref=aio等)。住在城市里的人和很多农村人可能都不太熟悉蜱虫为何物。但在山区长大的我却再熟悉不过。在我的家乡我们叫它“草爬(趴)子”,因常见于草丛而得名,很容易附着到经过的禽畜以及人体上吸血以及传染疾病。蜱虫咬人是难以避免的。但由此致人死亡是不值得的,也是不应该的。谁之过?维稳还是无知?是不是对生命的无视?

并非只有国内才有蜱虫。蜱虫英文名字Tick,发达国家并不比中国少。考虑到绿化率高的因素,还很可能比国内多。在瑞典几乎人人都知道有这样一种和人类不太友好的害虫。去年冬天雪很多,草地长期被积雪覆盖,Tick冻不死,所以他们预测今年春天会格外多。系里多次在会上提醒大家注意这个问题,并和医院联系好,安排人员打预防针,由系里出钱。打一次预防针一般5-10年内有效,瑞典人基本都不用打,所以他们更多地是提醒像我这样的老外。

猪流感swine flu暴发的时候,瑞典也是全国免费打预防针。

通过对比至少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如果把医疗以及教育等等“基础建设”考虑进去,中国的发展程度包括广度和深度都没那么乐观。要是把钱都花到该解决的问题上,也就没有多少多余的钱来娱乐以及购买美国国债了。我认识的老外对中国的印象分为两类:一种是停留在90年代之前的印象,贫穷、落后、温饱存在问题、没见过世面;另一种是比较updated城市印象,高楼大厦、富丽堂皇、歌舞升平,生活美满。不能说哪种不对,都对,只是他们接触到的人、物片段不同而已。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策略。发达国家是预防,未雨绸缪;发展中国家是对策,出了问题再解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每次发生自然灾害都有大量人伤亡,而同样的灾害发生在发达国家却“无关痛痒”。如新西兰近日7.2级地震竟无人死亡!!预测/预防相对更难、更重要,也是能力更强大的表现。如果放到科研中,发展中国家这样做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国家,因为问题还没出现人家都已经预测到了,早就掌握了原创权。

(3)科普的重要性并不比科研低。科学的意义更在应用、推广和普及,否则再好的研究发在再好的刊物上也是一纸空文。我相信很多生物、医疗或健康方面的研究人员一定知道蜱虫的对策,也很可能在他们的论文和专注中讲解过。但这并不等于科普。真正地科普应该是普及到相关的普通人,而不只是存在于决策圈、学术圈或其他很小的圈子里。

(4)科研立项应该立足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这点科学网之前也提过)。西方发达国家这点做得很好,他们很多学科的兴起、发展和衰败都是与需求相关的。国内很多则是侧重容易出“高质量”文章或“成果”的领域。但实在看不出有些牛人、牛领域和牛文章的真正意义。与国计民生完全无关。貌似是决策的问题。

蜱虫只是一个例子,很多问题都是如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08-361037.html

上一篇:要放下自己
下一篇:第六届国际磷素研讨会(1)
收藏 IP: .*| 热度|

3 侯成亚 刘庆丰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