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部落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zx1999

博文

最近博客写得少了

已有 3242 次阅读 2010-8-10 09:43 |个人分类:飘渺虚无|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博客

        最近博客写得少了,原因是觉得想表达的无法表达,想做一些图书的宣传的,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又能打动几个人?还有就是不停地作书,不停地作书,像猴子掰玉米一般,掰了就丢,全然不顾,貌似是在奋力前行,其实筐里有多少东西呢?每年出版那么多书,市场里读者知道和了解书又有多少?一本书,有出版的资金,出了之后,放进书库或者是被作者拉走,就结束了,没有了。这是在做什么?和制造垃圾也强不了多少吧,难怪每年的读书日,调查国民的阅读时间总是在逐年下降。一方面读者希望有优秀的,知道读者所求所需的物美价廉的图书;一方面是,在市场利益驱逐下,作为图书市场的生产者,出版社,在未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奉献出来的是很少的优秀作品,大部分是不合时宜不符合市场的废纸垃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从事图书行业的这些年,越来越看不明白了,可是越来越想弄明白。

        最近一个多月,先是南方洪灾,接着是东北洪水,N多城市内涝被淹,M多的河流决堤溃坝,O多的农村庄稼绝收,P多地方发生滑坡泥石流,导致很多人遇难,包括8月8日的甘肃舟曲。这让我想起来,以前出的一套丛书《环境危机》来,这套书有6本,其中有一本叫《干涸的世界》,讲的是世界水资源的。在众多洪灾的8月份谈《干涸的世界》,似乎有点不合时宜,甚至有些脑袋钻水的感觉。但想一想,3月份西南五省区的大旱,又恍如昨日。三四月份还是在干旱的西南五省区,现在又在遭受着洪水的威胁和侵袭,这的确有些讽刺的意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说一句全球气候异常,或者今年灾害多发,甚至2012世界末日就要到来的玩笑话就能解释的吗?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人类的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索取过度和当地政府和商人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地开发。就拿8月8日泥石流掩盖了三分之二县城的甘肃舟曲来说,在几年前,就有文章呼吁关注因为开发矿产乱砍滥伐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埋藏的巨大隐患,但是无人理睬。这个无人的人,是领导。不幸悲剧发生了,这篇文章也在网络上找不到了,更杯具。

        《干涸的世界》里,世界上各地因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水灾和旱灾的图片和文字很多很翔实,但我总会发现这些都是国外的图片,都说国外的文字,没有一篇关于中国的,是不是中国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显然不是,如果国内允许出版一套这样的从书,那么只需要按照现在图书的大纲,去国内寻找相对应的实例,都是能找到的——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能已经有不少热心公益和环保的人都拍了,写了出来了,但就是出版不了?为什么,为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你懂的!”。往往在这个时候,总是感觉到自己无力无能,浑浑噩噩做些无关痛痒的事情,有时候就是对自己生命残忍地阉割。

         呜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439-351587.html

上一篇:假如给你3个有电的晚上(选摘《漫画发明简史》)
下一篇:干涸的世界(下)
收藏 IP: .*| 热度|

1 刘洋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