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pum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vepuma

博文

吃一堑 长一智

已有 4107 次阅读 2010-7-15 19:5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模式识别, 成熟, 人际关系

    今天被卷入一场小小的纷争中,让我的心情很不爽,令我更不爽的是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同一个人、以同样的方式卷入这样的纷争,俗话叫“吃一百个豆不嫌腥”,谚语叫未能“吃一堑,长一智”,哎……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教导我们:只要活着就一定会犯错,这些话的意思是允许人犯错误,也理解人犯错误。但是虽然圣人、伟人与一般人一样都会犯错,但是他们同样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因为他们都会从上一个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举一反三,今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长此以往,人就会越来越成熟,所犯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少,所走的弯路就会越来越少,人就会不断的进步,就越趋近于伟人。
    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放到我这件事中就可以理解为人都有点自我纠错能力的,总犯一个错误其实也不是那么太容易。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比如说我,在某些事情上会一再的犯错呢,而且每次犯错后都懊悔不已,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么,这不是自虐呢么。好吧,为了咱以后更趋近于伟人,或者往小了说不给自己添堵,今儿个就好好总结总结,自我批判一下,看看自己在吃第一百零一个豆的时候啥样。
    首先从主观上来说,自己一直对这个事情准备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痛,不明白这个事情虽小,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出问题的。同时,自己的社会阅历还差很多,这个是个硬伤,对一些矛盾和斗争认识的太肤浅,其中不是别的问题,而是对社会和周围环境的适应问题,所谓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更何况我根本也不强,要么适应,要么被淘汰,游戏规则就是这么定的,能不能玩明白就看自己了。
    其次,我要发挥一下敢于幻想和自我逃避的精神,从客观上找找借口。我认为从理性思维的角度来看,人脑就是一部超精密、超复杂的机器,由于人类还没聪明到可以把自己的大脑研究明白的程度,因此可以把大脑看成一个黑箱,经历的那些事是输入,经过这个黑箱处理后,输出就是你的行为,至于黑箱中是怎么处理输入的,有会输出什么,这个机理没人知道,但是我更愿意借用一个我不太懂的术语“模式识别”来解释。大脑在积累的一定的经验后,可以对某些事形成某种模式,就好比建模一般,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物,就带入到模型中处理一下,很快就会得出结论。生活中基本都是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甚至对哪一类人一看就厌恶,都是这些“模型”在起作用。那么对于有些“大脑”来说,建立模型很快、很准,通过一次事情就能准确的建立起相关模型,并在再遇到这个事的时候准确的通过模型来识别出结果,那么拥有这样大脑的人就是一个强人。有的大脑对同类事物的聚类能力不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征不敏感,那么建立的模型就既慢又不准,这样就一定会影响到对以后事物的判断,久而久之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形成恶性循环,拥有这样大脑的人很难成大事,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就谢天谢地了。很不幸,我觉得我离后一种情况更近一些(也许平凡也是一种幸福?)。
    那么这个黑箱能不能得到改进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的关系。恐怕再唯物的人也得承认人都是存在个性的(这里的个性是与共性相对的),也就是有所差异,那么人的各项能力,包括智力、体力、适应力等有差别也就不难理解了。先天的部分基本很难改变,就好比我练一辈子篮球也进不了NBA,练一辈子唱歌也进不了娱乐圈一样,能做的是改变后天的部分,也就是通过努力让自己的黑箱在原有基础上更优化一些,而不是成为最好的那个黑箱。明确了这些以后就知道了自己应该作什么:
    1.主观上对每件小事都要重视一些,而且要非常重视,有时候宁可进度慢一点也要好好总结,争取不犯相似的错误。
    2.要勤,俗话说勤能补拙,对于先天不具备的东西,可以通过反复不断的做,从而形成条件反射,来接近最理想的结果(注意,我说的是接近)。古人练武功和背文章都是这个道理,烂熟于胸后就可以施展自如了。我想锻炼大脑也是,要敢于重复,要巧于重复,没有量变,谈何质变。
    3.有个名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不执著的人注定得不到天助。只要认准方向,不要考虑太细,先投入进去。有句话说的极端:一件错事,只要坚持一万次就能变成正确的事,想想好像也有那么点道理。我所见过的所有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没有自己的个性跟特点,没有一个随随便便就复制了别人的成功。
    4.要心胸开阔,但这不同于麻木,不同于犬儒主义,因为在犯了错误、遇到麻烦时,只有心胸开阔才能抛开那些对人的好恶以及对事的悔恨上,而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度过目前的难关,如何总结错误并吸取教训。做好了这些,让自己更加强大了,就是对阻碍你的人和事最有力的回答。
    本来今天挺生气的,刚开始写的时候发了一些牢骚,态度有点消极,但写到这里已经很平和了,要开始专注于自己的事了。我要感谢今天这件事的再次发生能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就当是成长所付出的代价吧,只是希望这样的代价越少越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5657-344188.html

上一篇:寻找研究的着力点
下一篇:观摩博士生预答和开题有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