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两种增长模式的再平衡
2008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暴发,也使全球大多数国家对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认识出现了新的变化。以美国、法国、英国等为代表的消费主导型经济,其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内个人消费。在美国,个人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国际贸易长期逆差,净出口的贡献为负值。这类经济体个人消费超前,透支消费成为主流,居民的储蓄率在10%以下,甚至为0。这种模式虽然能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进出口逆差、储蓄与投资不足的弊端,从而影响了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积极倡导节俭风尚,号召居民量入为出,提高储蓄水平。
而德国、日本与中国这类长期享有大量贸易顺差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美法等逆差国的抨击,扩大进口、提高国民消费水平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促进消费、提高国民福利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更是促进本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因而,这种经济模式也转向鼓励居民扩大消费、适当减少储蓄比率、适当压缩外贸顺差,成为未来的政策取向。
两类经济的相互借鉴与平衡性调整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趋势。德国、日本、韩国等地未来消费比值很可能会有所上升,净出口需求对经济拉动作用会有所下降。而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的作用会有所提高。
2.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依靠制造业的兴起,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二战后美国制造业比值不断下降。但到六十年代中期,美国制造业比值仍在27%以上。其后制造业比值出现较快的下降,到2007年,制造业比例已降至117%。由于美国经济过度依赖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使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沉重打击,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作用重新受到了美国各界关注。先进制造业包含了精益生产、准时生产、清洁生产、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制造和绿色制造等众多先进模式,不仅能推动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更重要的是能带来一场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2009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为了保障“再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推出了一些相互配合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图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同样,英国、法国等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发达国家制造业比值会有所上升。但要看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完全不同,它是在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后,对制造业进行的一次新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其亮点。
随着资源环境的变化与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的制造业中,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海洋生物、新型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美国的《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的重点。美国尤其重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其能源部选择了部分新能源制造企业予以资助,还加快发展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实现对医疗信息化、智能电网、教育和宽带的支持。美国正推动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
随着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迅速跟进,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出现井喷势头。部分产品很可能在三五年内就会趋于饱和,市场竞争趋于剧烈。但大多数新兴产业由于产业链仍偏短,要成为主导产业仍为时尚早。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以及全球新兴产业的勃兴,将使全球经济的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将对浙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进出口贸易发展,直接产生较大的影响。
3.服务业的信息化与知识化
90年代初以来,服务业的信息化与知识化趋势明显。以文化知识与主要要素,以电子信息为主要手段,服务业出现了快速的结构转型与升级。IT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兴起即是这种趋势的结果。
《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报告2004》数据显示,版权产业(对应我国的文化产业)成为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经济部门。2002年美国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2540亿美元,占到GDP总额的12%,总从业人数为1150万,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4%,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到GDP总额的5.98%,版权产业外贸出口达到893亿美元,成为美国出口创汇产业中的第一贡献者。
在英国,2002年英国创意产业占总增加值的8%,成为全英第二大产业。创意产业出口额达115亿英镑,占全部商品和服务出口的4.2%;1997年至2002年英国创意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6%,为同期英国整体经济年均增长速度(3%)的两倍,出口额年均增长11%,远超同期服务出口增速(7%)与总出口增速(3%),就业人数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就业人数增长速度(1%)。
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4 . 行业的跨产业发展与融合
最典型的是90年代初在美国以至全球兴起的IT产业。IT产业既包括通讯、软件设计、网络交易、网络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产业,也包括电脑硬件生产、通讯设备制造等微电子机械设备制造业。
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整形美容产业、房地产产业等也都出现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第一产业等相互融合成大产业链的趋势。
另一方面,在服务业中,随着新兴制造业勃兴与跨产业融合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也迅速勃兴,改变了一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传统观念。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业为主体,密切为工业生产或工业生产者服务的物流、工程、研发、广告、咨询、设计等特色服务业的得以迅速发展,因其与第二产业的密切联系性,被称为2.5次产业。2.5次产业的兴起,促进了服务业的兴盛,改变了服务业的内涵与结构,也推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5.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成为亮点
自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由于各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低碳经济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金融危机更促进了这一趋势。
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催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理念与发展方式的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涉及的产业主要有两大板块:一是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二是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照明节能、清洁煤利用等。
与低碳经济相伴随,绿色经济也呈加快推进之势。2008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起了在全球开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的倡议,呼吁各国将国内生产总值的1%投入到五个关键领域:提高新旧建筑的能效;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发展高速列车、公共汽车等便捷公交系统;对淡水、森林、土壤、珊瑚礁等地球生态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发展包括有机产品在内的可持续农业。
“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同时,通过循环经济这一新的发展方式,能够促进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无疑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6. 全球化进程以区域一体化方式推进
尽管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全球化的进程仍将得以稳步推进。全球化的趋势将表现为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推进。欧盟的不断东扩、南下,北美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拉美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无不显示了这一趋势。而以中、日、韩与东盟为主体的的东亚贸易、投资合作与区域货币合作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未来15年内,建立在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基础上的东亚联结成一个巨大的自由贸易区与金融市场完全可以预期,同时,区域共同货币---亚元也会若隐若现。全球经济一体,尤其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将对浙江的进出口贸易、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产业竞争与合作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