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巴:文革时期的养生之道
孙膑在魏国装疯卖傻,
不但保住一条命,
而且还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结巴本来是一种缺陷,
但在文革却是一种养生之道。
另外文革时期的文风特色也是结巴。
例如,
“最红最红最红”;
“最高最高最高”;
“最大最大最大”;
等等。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
不结巴也得结巴。
我们的一个高中语
嗓门太大,而且不善于结巴。
结果在领队喊口号时喊错了,
本来应该喊“打倒 $ $ $”,
却喊成了“打倒¥¥¥”。
当场就被红卫兵和革命群众,
用砖头打掉满口的牙齿,
而且还不给打麻药。
我们村有个小伙子,
虽然有点结巴,
但是善于领队喊口号,
而且从来也不出错。
群众也喜欢跟着他喊,
既好玩,又革命。
例如,他这样领喊:
“打倒,打倒,打倒,打倒,……”;
喊一连串的“打倒”之后,
才搭配一个“XXX”。
“万岁,万岁,万岁,万岁,……”;
喊一连串的“万岁”之后,
才搭配一个“XXX”。
那时农村虽然艰苦,
但是能有这样的帅小伙,
领导着我们喊革命口号,
大家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那时没有电视台,
农村的文艺节目很单调,
结巴的文化氛围也能给人带来点笑声,
不亚于央视春晚。
有一次生产队分口粮,
他(帅小伙)家的袋子不够用,
就去向亲戚二大娘去借。
当见到二大娘时,
他急着说:
“二大娘,二大娘”,
“把你的毛,把你的毛,把你的毛,把……”,
二大娘:“浑小子,你找死啊,拔二大娘的毛”。
他接着说:“把,把,把你的毛口袋借给我一条”。
(毛口袋,一种用羊毛编制的袋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