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护肤学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jianq 欢迎大家来到理性护肤学堂,一起探讨护肤的乐趣和奥秘!

博文

护肤笔记之外油内干

已有 4927 次阅读 2010-3-20 10:40 |个人分类:护肤笔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外油内干

护肤笔记之外油内干
 
我们都知道皮肤按出油(即分泌皮脂)程度可以分为油性、中性、混合性和干性等不同类型。区分的方法也很简单:清洁面部半小时后,在不使用任何护肤品、皮肤自然分泌油脂的条件下观察出油情况,如果感觉紧绷,是干性皮肤;用面巾纸在面部轻按,如果全脸没有明显的皮脂分泌,是中性皮肤;全脸都出油,说明是油性皮肤;T区(前额、鼻梁和下巴)出油而U区(两颊)没有,说明是混合性皮肤。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到,皮肤没有外油内干这种类型。那么什么是外油内干皮肤呢?这是个通俗的说法,表示皮肤出油厉害,而同时又缺水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外油内干?常见的解释是内干说明需要补水,要加强保湿。相反的意见则认为不存在外油内干的现象,因为皮脂在皮肤表面能减缓水分散发,既然皮肤显油性,水分就不容易挥发,皮肤怎么还会缺水呢?因此外油内干只是一个营销话题而已,目的是忽悠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也有折中的看法说外油内干是一种皮肤病,应该找皮肤科医生咨询;或认为外油内干和角质层太厚有关。需要适当去角质。
要清楚解释外油内干,需要理解为什么会同时存在油和干这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这就要从皮脂的分泌机制和角质层的结构谈起。皮脂分泌受什么机制控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结论。比较一致的理论是反馈说,认为有两个因素在影响皮脂的分泌,即皮脂积蓄产生的内压力,以及皮肤表面皮脂分布产生的抗压力。皮脂的积累就像水库蓄水一样,到了一定程度,就发出信号:要开闸泄洪啦,不然水库顶不住。于是皮脂就从皮脂腺排泄到皮肤表面。而分布在皮表的油脂到了一定的量,也会发出信号:油脂够啦,再多就要造成水灾了。于是皮肤就停止皮脂分泌,此时抗压力和内压力就达到了平衡。内压力和抗压力相当于供应和需求,如果供需一致,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中性皮肤了。可惜大部分时候要么是供过于求(油性),要么供不应求(干性)。
皮脂的分泌机制暗示我们一个事实:出油太多不能单靠去油解决,无论把脸洗得多么干净。去除了皮表的油脂,相当于减弱了抗压力,于是皮肤会分泌皮脂,重新使抗压力和内压力达到平衡。实际上去油后,慢则三小时,快则半小时,油脂就会再次出现在脸上。只要有足够的供应(油性皮肤),就会持续出油。
如果光是出油也就算了,我们大不了多花钱买洗面奶或香皂而已。问题在于这些清洁产品去油的同时,还会对角质层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负面影响。角质层位于皮肤的最外层,它的组成类似于砖-泥结构,砖是排列整齐的角蛋白细胞,泥则是填充于其中的脂质层。两者联手起到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以及阻挡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的功能。脂质层是油溶性物质,如果长期使用强碱性的皂类产品清洁皮肤,在洗去皮脂的同时,也会去除脂质层,从而削弱角质层的保湿功能。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干和油会同时出现了:秘密就在于油性皮肤过度去油。只要是油性皮肤,皮脂就有充足的供应,无论怎样清洁,都会表现为外油;另一方面,清洁产品在去油的同时,也可能会去除脂质层,如果长期过度去油,内干就是不可避免的。覆巢(角质层被破坏)之下,又焉能有完卵(正常的保湿功能)呢?所以如果遇到外油内干,除了要适当做好保湿工作,更重要的是不要过度去油,要让皮肤自然新陈代谢,恢复其正常的屏障功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3184-304582.html

上一篇:"实用护肤简论" 第7章(4)
下一篇:护肤笔记之激素和激素依赖性皮炎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