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喜的科学和生活园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velysp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学研究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博文

我所见到的“拚刺刀”的美国教授们 精选

已有 7743 次阅读 2010-3-5 03:5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导师们应不应该上场自己“拚刺刀”,也来说说自己在美国的见闻。

 

第一个教授算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华人,45岁左右,当时是副教授,现在应该是正教授了。每天至少四五小时bench work,剩下的时间看文献。最疯狂的周六早上八点就杀到实验室开始干活,忙个不停。算是美国教授中最勤奋的一种了。

 

第二个教授,50岁左右,犹太人,正教授,系主任。偶尔做实验,特别是周末实验室没人的时候。除了做实验,经常看到推着给实验室添加液氮的罐子加液氮,或者是端着高压灭菌的盘子。经常坐在实验室电脑面前与学生讨论问题,有时候还争论得脸红。有趣的是一般周末看学校篮球回来,还穿着校服颜色的体恤就干活。从脸色和精神状态就可以判断今天的球赛输赢如何。

 

第三个教授,助理教授,女的,年龄是个谜,可能是太胖了,呵呵。经常在周末收拾整理实验室。刚开始还想这个清洁工是真不错,大周末还加班。后来知道实验室刚开张,就自己一人。事实上美国助理教授刚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做实验的应该占大多数,很普遍的现象。可以理解,美国这边人少,人力贵,刚开始的时候自己需要多投入。

 

导师自己是否亲自做实验应该完全是个人风格,不应当成为一种评判好坏的标准吧。学生期待的是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导师能否提供为人师长的帮助,无论是技术难题或者是课题的长远规划,而不是是否始终在试验台上。由于扩招的原因和体系的差别,中国导师在寻求经费中就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自然就忽略了学生。就学生而言,还是不要过多抱怨,自己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算是自己成长过程的一种锻炼。导师一般最欣赏的就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47-299800.html

上一篇:将来您需要什么细胞和器官,随时定做!
下一篇:大学有海归,为何中小学就不能有海归?
收藏 IP: .*| 热度|

10 刘建彬 李世晋 刘凡丰 吕喆 盖鑫磊 钱磊 谭志军 lftkf xchen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