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科学新闻》关于博士生培养对我的采访

已有 6310 次阅读 2010-3-4 14:00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新闻, 博士生培养

说明:2月25日晚准备休息前顺手查阅了一下邮件,收到了科学新闻编辑部王玲编辑的邮件,她说科学新闻要作一组博士生存现状的报道,希望我能回答几个问题,由于时间紧并希望第二天上午能电话采访我。恰巧我第二天要参加一个项目交流会,需要汇报我们的工作。这样就在疲惫和匆忙中,简单、随意回复了自己的意见,这已经是26日凌晨的事情了。最后也特别强调:“很匆忙,定有不妥之处。见谅。”第二天上午,王玲编辑给我发短信说,她很喜欢我的回答,并希望采用。我当时有点担心,回复说:可以采用,但是一定注意逻辑性。今天读到了正式发表的文字,有些地方稍有改动。
 
博士生培养是个大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是需要花费精力的问题,是需要持续投入的问题。
 
××××××××××××××××××××××××××××××××
罅隙中的中国博士教育
王玲
 
  在中国当前没有博士学术奖金的情况下,所有花费(包括科研和生活)都由导师支付,导师很难有自己独立的科研时间,申请经费、汇报课题、管理学生占用了多数时间。
  博士退学,博士自杀,博士摆地摊,博士去种地,在中国,博士成了媒体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博士生导师,在很多报道里成了博士生悲剧的导火索。
  但事实上,多数博士生导师仍然在努力地培养着自己的学生,尽管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对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不满和失望。
  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一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王德华研究员就这一沉重话题接受了本刊采访。
 
  科学新闻: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近日确定,博士招生规模将扩大2.5%,而近年来大部分的研究机构都明确提出只要“海归”,你怎样看待这种矛盾?
 
  王德华:这看起来是个很费解的问题,但其实也是很明了的问题。体制方面,当前一些机构的指标意识太强。另一方面,许多管理者没有认真思考研究生培养的问题,没有认真规划。扩招了,质量下滑是一定的。质量下滑了,用人单位就喜欢海归学者了。何况国家对海归学者本来就有特殊政策,有经费保障;而国内的博士没有任何倾斜政策。
 
  科学新闻:博士扩招是导致博士质量下滑的一个因素,你认为我们的博士生录取标准缺陷是什么?你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会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
  王德华: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有很大的问题,导师应该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利。我自己也只能按照当前的规定进行。我喜欢有主见、不偏激的学生,喜欢敬业和爱学的学生。但是,从考试成绩和短暂的面试,很难确定他们的真实素质。
 
  科学新闻:但是即使是很多入学时有科研理想的学生,在随后的博士生涯中也慢慢丧失了对科研的兴趣,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王德华:原因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些改变。周围环境的影响、同学的影响、家庭的影响等,都是重要因素。主要是看不到希望,感觉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科学新闻:中国的博士生导师一方面承担着培养博士的任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拼命申请项目,争取科研资金。在中国当前的科研环境下,一个博士生导师怎样平衡找经费,申请课题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关系?
 
  王德华:当今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说是不正常的。导师们纷纷离开实验室,当起包工头,主要任务成了管理学生、修改论文。在中国当前没有博士fellowship(博士奖学金)的情况下,所有花费(包括科研和生活)都由导师支付(科学院是这样),导师很难有自己独立的科研时间。申请经费、汇报课题、管理学生占用了多数时间。科学院是有经费才能招生,但是指导学生还是必须花费时间精力的,多数导师也是这么做的。
 
  科学新闻: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你认为在培养博士生创新性思维的过程中,导师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德华:导师的作用是协助、支持、赞许、肯定和鼓励。压制不可以,导师不喜欢的不让学生做不可以,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发挥他们的独创能力。
 
  科学新闻:具体来讲,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提高本土博士的竞争力?
 
  王德华:如果给本土的博士生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公平的待遇,也会有不少本土博士脱颖而出的。
  至于培养质量,导师和单位很关键。导师的素质需要保证,导师的责任心很重要,导师需要花费心血,导师和学生都不要功利化,为了论文而论文。提高导师的素质,取消以论文论英雄的要求,回归正常的科研轨道,在无忧的条件下,专心思考所痴迷的科学问题,日积月累,必有成果。
  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海归博士,轻视本土博士,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有明显的歧视政策更是错误的,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摘自新语丝2010.3.4 XYS20100303:博士“呼救”—中国博士生心理现状调查, 《科学新闻》2010年第4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299611.html

上一篇:导师亲自做实验和亲自指导(培养)学生都很重要
下一篇:大学生掏粪工与教育的责任
收藏 IP: .*| 热度|

12 赵星 王秀萍 陈儒军 马中良 郭保华 刘立 吕喆 柳东阳 张天翼 蔣勁松 李学宽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