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P在巴布亚新几内亚(
Papua New Guinea,简称巴新)公干,一年休一个月假,可以回国。最近,他媳妇快生了,请了半个月产假回来。不过,到今天都还没听到动静,下周,他又该去上班了。
每次他回来,大家总要聚聚。这盘也不例外,闲谈时,说起他在巴新看过National Geographic有部片子是讲一种鸟,不自己孵卵,而是在沙地上挖坑产卵其中,靠太阳加热沙子来孵化。关键是,他吃过那种鸟蛋,而据说,此鸟是受胁物种。
回到办公室,做了个小小的“研究”(也算是不辜负MG、楠锅等人对俺‘做鸡’的一片厚望一把)。原来,P君言及的这种鸟,就是传说中的塚 雉,Megapodes, 隶属鸟纲鸡形目塚雉科,全世界有7属21种(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9),其中有11个受胁种(Endangered, 濒危 4;Vulnerable 易危 5;Near Threaten 近危 2)。塚雉类是鸡形目中最原始的成员之一,它们最独特的生活习性在于不以自己的体温孵卵,而在沙土质地面挖坑借助地热、太阳晒热沙子或利用植物分解产生的 热量来孵化小鸟,或是以植物混杂沙土构筑突出于地面的”小丘“(直径3-4米,重约2-4吨,有记录最大的体积超过100立方米,重量大于50吨)也是利 用到的植物分解产热。这种独特繁殖习性,即是它中文名的由来。
塚雉类分布在澳洲和亚洲交界的地区,主要包括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及其邻近的菲律宾所属岛屿及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del Hoyo et al. HBW Vol.2 1994)。据我小小”研究“的不完全统计,巴新上应该分布有6种:肉垂塚雉
Aepypodius arfakianus, 黑嘴塚雉
Talegalla fuscirostris, 褐领塚雉
T. jobiensis, 红斑塚雉
Megapodius eremita, 斑喉塚雉
M. affinis 和橙脚塚雉
M. reinwardt 。在Birdlife International最新的受胁状况评估中,以上6种都被评为Least Concerned 无危,俺这才替P君稍稍松了口气。
P君说他的同事是以当地特产不容错过向他推荐的塚雉蛋。殊不知,捡食鸟卵(对塚雉似乎用挖掘更妥),正是威胁塚雉生存的第二大因素(仅此于栖息地破坏,据 del Hoyo et al. HBW Vol.2 1994)。也许是因为巴新主要还是个相对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的大岛,其上塚雉们的生存状况还是不是那么糟糕。而那些受胁的塚雉,无一例外的都是分布局 限在一个或几个小岛上,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经济利用(猎杀、食用)和外来引入捕食者(鼠类、猫狗等)几大因素共同作用下,落到了岌岌可危的危 险境地。岛屿上的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其实非常之脆弱的。有迹可查的灭绝鸟类,大多是分布在岛屿上,最知名的,也许就算是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
Raphus cucullatus 了,在被人类发现后的仅仅200年内,就死光光老(据维基百科)。
P君还提到了他们在巴新吃的一种日渐稀少的鱼(俺的鱼类学知识太贫乏,没法提供更多信息),还说到结束工作回国的时候,想带一株珊瑚回来摆在家里作装饰 品。我告诉他最好不要有这种消费行为,他总是回答:”我不吃,我不买,别人也会吃,也会买 ··· ···“云云。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样的道理很浅显,可是落实到个人实践的时候,真的就有这么难吗?满足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或是炫耀心理,真的就有这 么重要吗?
也许还可以认为巴新离我们太远,就算那里所有的塚雉、鱼,还有珊瑚都死光光了,对咱们也没有什么影响嘛!
那长江呢?长江,总该听说过吧。长江及其上游金沙江上那一座座的大型或是特大型水电站,总和咱们有着或多或少或远或近的关联了吧?白鳍豚,已经彻底没救 了。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鳍豚,没有渔民会刻意去捕杀,去吃它的肉,可它还是这么没救了,就快死光光了。下一个,会是江豚吗?在一条没有白鳍豚,没有江 豚,没有鲥鱼,没有中华鲟,没有··· ··· 的所谓母亲河边上,我们真的可以安居乐业,和谐地生活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846-292681.html
上一篇:
“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中华凤头燕鸥下一篇:
《中国兽类野外手册》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