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从多少年前开始辽宁老铁山就形成了东北亚候鸟迁徙的最重要路径之一,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候鸟飞落到此地小住几日,它们为了完成长距离的迁徙,在这里补充能量继续旅行,所以老铁山一向素有鸟类“驿站”之称。可是近几年来这里的鸟类渐渐在减少,“驿站”的生态作用有所下降,这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鸟类的迁徙行为,还是由于老铁山生态环境变化使鸟类选择其他迁徙路线呢?
一、辽宁的气候正在悄悄变暖
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悄悄变暖,美国航天局1月21日发布新闻公报称,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据2006年第一期《辽宁气候变化公报》:辽宁1988年开始气温持续上升,最近十几年来是近百年来辽宁最暖的时期,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6℃,特别是明显,大连南部地区冬季升温变暖趋势明显,近百年冬季气温已经上升了
专家预测未来100年内,辽宁省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增温地区之一,增温范围在
二、候鸟种群数量正在减少
由于环志地点的不同每年的环志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差异,以近十年来保护区环志鸟类的数据做比较,小东沟环志点从2000年到2004年环志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近三年鸟站环志点鸟类的环志种类及数量下降的也比较明显,2009年日环志数量比2007及2008分别减少了74.42﹪和37.86﹪。这表明老铁山候鸟的急剧减少与气候变暖相关。
通过对保护区数据统计老铁山已有26种候鸟在近十年未出现,占老铁山候鸟种类的8.47﹪,消失的鸟类以水禽居多共有18种,这与气候变暖和近十年来旅顺滨海湿地大量消失不无关系。
三、热带地区鸟类渐增
从老铁山地区近十年来增加的13种鸟类新纪录种可以看出,由于气候变暖使得一些鸟类有向北扩展分布的趋势。白头鹎是一种喜欢温暖居住环境的鸟类,原来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2004年冬季我们首次在旅顺市区内发现了成群的疑似白头鹎的鸟类,在其活动区域进行了网捕证实了白头鹎在旅顺的新发现,并在《动物学研究》报道了这一消息。此后的几年间白头鹎鸟数量在不断增加,并有大量白头鹎在这里繁殖并越冬,这种鸟现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留鸟”,数量之多仅次于麻雀。由于这种鸟的大量入侵并以浆果为食,给这里的水果业特别大樱桃的生产都造成一定损失,这也佐证了气候变暖这一事实。
还有家八哥,这种鸟类原本属于热带鸟类,以前只能是放在笼子里饲养的鸟类,现今也有上百只的群体在这里生存,并已形成了野生繁殖种群。
四、候鸟迁徙时间悄悄滞后
老铁山秋季候鸟的迁徙高峰期大体在10月的中下旬,近几年候鸟的迁徙时间略有滞后的趋势。仅以我们保护区其中的老铁山脚下的两个鸟站环志点为例,小东沟环志点2000年至2004年鸟类最早迁徙期在
通过两个环志站点的数据对比老铁山鸟类的迁徙时间正在悄悄滞后,而且迁徙的高峰期的种群数量也在明显下降。
五、一些物种正在退出优势种群
老铁山候鸟迁徙主体主要由优势物种构成,以候鸟迁徙高峰期内在10小时观察到100只以上为标准,老铁山的候鸟优势种类有69种,占候鸟种数的22.48﹪,但其种群数量约占候鸟迁徙的80﹪以上,主体种群优势非常明显。但近年来一些优势种群正在悄悄消失,据近十年的环志数据统计,已有20个优势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正在逐渐退出优势种群,占整个优势物种的28.99﹪。
虽然不同年份的优势种群及种群数量略有不同, 但近十年来有一些种类明显减少,甚至已经多年未出现。最明显的是2000年迁徙数量最多的是黄雀(Carduelis spinus),占当年环志总量的45%,而后呈明显下降趋势,近几年环志到的数量还不到两位数。还有2001、2003年迁徙数量最多的是煤山雀(Parus ater),分别占当年环志总量的63.7%、38.4%,而后数年急剧下降近两三年来已经没有了踪迹。2002年迁徙数量最多的是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占当年环志总量的32.6%,现在的种群数量已呈下降趋势,近年环志数量已经不足环志总量的10﹪。另外一些小型鸟类近年也有的种群数量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如红胁绣眼鸟、黄眉柳莺、黄腰柳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令人感到异常的是十年前每隔两年都会有数量很多的美丽的太平鸟如期而至在旅顺越冬,这些可爱的小鸟特别喜欢吃龙柏的种子,成群结队地在市区里飞来飞去,给旅顺冬天带来勃勃生机,可是近十年内再也见听不到它们悦耳的叫声和的美丽身影了。
六、候鸟停留时间趋短
每种候鸟都是由很多居群构成的,它们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组成大小不等的居群进行集体迁徙,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迁徙过程,有的物种迁徙持续时间较长,有的物种迁徙时间持续时间较短,每种鸟的迁徙持续时间长短与候鸟的种群数量相关。
好多鸟类在途经老铁山时并不马上飞走,而是在老铁山地区进行觅食补充能量,再远走高飞到达目的地。通过鸟类环志发现近几年候鸟原地重捕数量减少了许多,如2001年秋煤山雀重复上网17只次,重捕率近10%,重捕持续时间最多达25天,由此可认为煤山雀种群在本地停留的时间在一个月左右。
据2001~2004年小东沟环志的12种“指示物种”数据比较,候鸟在老铁山的迁徙持续时间正在趋短。这种“趋短”现象并非由物种的种群数量起决定因素,也与候鸟的种类减少有一定相关。
近几年出现的暖冬现象使得候鸟迁徙推迟,有些候鸟干脆不迁徙,比如近几年冬季我们在海边湿地随处可见的海鸥、白鹭、灰鹤、雁鸭类等还有雀形目的戴菊莺、北红尾鸲、白头鹎、黄喉鹀等鸟类都有不再迁徙的现象。
去年年底正当我们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时,2010年初又迎来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少见的“严冬”景象。2009年11月以来北半球寒潮暴雪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专家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地表温度已经或即将停止上升,短暂出现的极寒天气只是地球气候变暖进程中的正常调整。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未来一定时期气温将依旧上升。
鸟类的迁徙行为与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它们将是气候变暖的直接受害者,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鸟类的行为,越来越多的鸟类无法适应所处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气候变化使得一些鸟类被迫改变迁徙时间和路线,还有一些鸟类甚至无法完成迁徙行为。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指示物种之一,我们人类应密切关注其分布、种群消长、生活状况以及未来命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