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由于它是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的,所以属于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的范畴。当它在以数学方程式表达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而以曲线形式将科学发展规律绘制成二维图形时,便成为最初的知识图谱。从这意义上说,用定量统计方法发现科学知识指数增长规律的科学计量学奠基人普赖斯(D.Price),也是科学知识图谱的早期开拓者。随着科学计量学的发展,描绘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规律的数学模型,逐渐从二维空问模型发展为开始运用三维空间模型,科学知识图谱也相应地从简单的曲线图发展为较复杂的三维立体图。应当说,著名德国科学计量学家克雷奇默(H.Kretschmer)关于科学合作的三维空间模型研究,大大地推动了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因此,知识图谱绘制是科学计量学的发展与创新。
(以上内容来源: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02267)
(1)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等著.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本书是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用科学计量学及其最新的知识图谱与可视化方法,形象化展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共四个部分24章,系统阐述了科学知识图谱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在科学学与管理学前沿、工程技术前沿、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中的应用成果。该书图文并茂,彰显了色彩缤纷的科学知识网络世界,昭示科学知识图谱是跟踪科技前沿、选择科研方向、开展知识管理与辅助科技决策的一种有效工具。 本书可供科技界、企业界及从事科技管理、知识管理的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参考。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02267)
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2-6)
本丛书是一套跨学科研究书籍,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特点,内容涵盖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管理前沿领域的若干重大课题。这套丛书力图将科技哲学与科技管理两个不同的知识领域联接起来,展示科技、哲学、管理三者各自相对独立,又彼此渗透交叉的绚烂历史画卷与交响的知识乐章,旨在成为科技界、哲学界、管理界之间的桥梁,共同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哲学繁荣和管理进步。
(2)李作学.隐性知识计量与管理.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本书是基于知识计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表达,但并非不可感知和测度。本书探索了个体隐性知识的测评,是对隐性知识进行实质性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个体隐性知识的测评采用黑箱模式。在参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获取和传播隐性知识的直观体验认知模式和西方心理学上对隐性知识测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与个体隐性知识相关的具体指标,然后采用与专家访谈的形式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整、归类、删补,最后抽象出个体隐性知识的5个维度和28项相关具体指标。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17405)
(3)侯海燕.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本书是基于知识图谱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本书利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计量学》的文献数据,绘制出各个阶段和总量的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不仅从总体知识图谱揭示出科学计量学的主流领域、热点前沿,以及活跃在前沿领域的学术群体及其代表人物,而且通过不同暑期的知识图谱展现出科学计量学前沿领域的演变历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17404)
(4)陈悦.管理学知识图谱.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本书是基于知识图谱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本书借助于科学计量学中的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和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方法,在阐释管理学的学科界限和管理学学科演进的研究范式,廓清管理学、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学)等主要学科概念的基础上,以常义管理学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科学计量分析为主要手段,论析管理学的学科结构和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从而从管理学学科内在结构的变化和管理学与外部相关学科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来探讨管理学的发展动因,揭示管理学学科知识结构演进的规律性。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17407)
(5)杨中楷.专利计量与专利制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本书是基于知识计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本书在专利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下,对专利制度的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探讨,以期获得对专利制度功能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17403)
(6)尹丽春.科学学知识图谱.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本书是基于知识图谱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著作中通过一幅幅知识图谱或表格的解读,形象地展示出某一门学科的学术前沿、代表人物和演化图景。本书具有学科前沿性,数据完整性,方法先进性,内容创新性的特点。全书立足于科学学引文网络,整合复杂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层面对科学学的引文网络进行研究,探讨网络的结构及其对知识的流动传播产生的影响。
附1: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目录)
来源: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02267
中文部分
总序
序言一
序言二
导言:在知识前沿可视化的大路上
第一部分 科学知识图谱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第1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
1.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及其由来
1.2 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
1.3 科学知识图谱的原理与分类
1.4 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的研究现状
1.5 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第2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基本方法
2.1 引文分析理论与方法
2.2 共被引分析理论与方法
2.3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4 词频分析方法
2.5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第3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技术手段与软件介绍
3.1 应用的数据库
3.2 应用的软件
第4章 专利计量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4.1 专利计量的基本方法
4.2 专利引用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
4.3 exCITEr——专利引用分析的基本工具
第5章 CiteSpace 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
5.1 引言
5.2 识别和跟踪研究领域的演变
5.3 CiteSpace Ⅱ
5.4 操作步骤
5.5 结果
5.6 检验
5.7 讨论和今后的工作
5.8 结论
第二部分 科学学与管理学前沿知识图谱
第6章 科学学理论体系与中外比较
6.1 科学学理论体系建构的一般范式
6.2 中国科学学理论体系现状与态势
6.3 国际科学学理论体系现状与态势
6.4 中外科学学理论体系与研究活动比较
6.5 新世纪科学学理论体系与学科发展思考
第7章 科学学前沿知识图谱
7.1 数据来源
7.2 分析与结果
7.3 结论
第8章 科学计量学前沿知识图谱
8.1 数据来源与方法
8.2 分析与结果
8.3 结论
第9章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地位
9.1 管理学及相关管理学科的概念
9.2 现代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9.3 一般管理学的学科地位
9.4 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9.5 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变化
9.6 结论
第10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管理学理论前沿分析
10.1 数据来源
10.2 研究方法
10.3 数据分析结果
10.4 结论
第11章 国际创新管理前沿与热点图谱分析
11.1 数据来源与期刊
11.2 前沿图谱与主流领域
11.3 代表人物与热点论文
11.4 结论与展望
第12章 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的可视化研究
12.1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数据来源
12.2 数据处理与绘制科学图谱
12.3 战略管理学的前沿演进分析
12.4 结论与展望
第三部分 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图谱
第13章 现代工程前沿图谱与中国自主创新策略
13.1 现代工程前沿的一般发展趋势
13.2 电子及信息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
13.3 生物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
13.4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
13.5 我国走向现代工程前沿的自主创新策略
第14章 纳米科技前沿知识图谱
14.1 数据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14.2 分析与结论
14.3 结论与展望
第15章 国际航空航天工程前沿知识图谱
15.1 引言
15.2 数据来源及期刊
15.3 分析与结论
15.4 结论
第16章 专利计量国际前沿之计量研究
16.1 国际专利计量研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16.2 专利计量研究国际合作前沿(1995-2007.4)
16.3 发明者计量研究国际前沿
16.4 专利计量国际前沿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16.5 专利计量研究的主要前沿领域
16.6 简要评述
第17章 国际工程管理前沿知识图谱分析
17.1 引言
17.2 数据来源与方法
17.3 分析与结果
第四部分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第18章 科学合作的本质分析与计量研究
18.1 科学合作概述
18.2 关于科研生产力和科研生产关系的界说
18.3 科学合作活动的双重属性
18.4 科学合作活动的双重功能
18.5 科学合作在科研生产关系和科研生产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18.6 科学合作双重属性的计量分析
18.7 科学跨学科合作及促进学科交叉与发展的研究
18.8 结论
第19章 科学计量学科学合作结构知识图谱
19.1 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19.2 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的合作中心
19.3 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的密度和中心性
19.4 整个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的合作领域
19.5 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中子网络的合作领域
第20章 中国36所高校科技合作研究
20.1 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
20.2 数据来源
20.3 方法
20.4 结果
20.5 结论
第21章 COLLNET成员科学合作网络研究
21.1 基本分析
21.2 网络稳定性的研究
21.3 k-核分析
21.4 层次集聚分析
21.5 结束语
第22章 期刊合著作者的有序合作结构
22.1 引言
22.2 计算Ni和Nii的方法
22.3 一些假设
22.4 数据和结果
22.5 期刊Science的数据及结果
22.6 期刊Nature,Proc Nat Acad Sci USA和Phys Rev B Condensed Matter的数据和结果
22.7 结论
第23章 纳米科技合作
2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3.2 纳米科技领域合作的总体状况
23.3 纳米科技领域科学家合作网络
23.4 纳米科技领域国家间合作网络
23.5 纳米科技领域学科交叉网络
23.6 结论
第24章 纳米专利发明合作网络研究
24.1 专利发明合作研究的文献基础
24.2 纳米专利发明合作的必要性
24.3 数据来源
24.4 数据说明
24.5 高产发明人合作网络分析
24.6 美国纳米专利发明合作分析
24.7 结论
结束语:迈向知识计量学的新起点
中英文词汇对照
外国人名索引
英文部分
Preface 1
Preface 2
Introduction: On the Road to the Visualization of Knowledge Fronts
Abstract
Contents
附件2(学术google top2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