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这个小文是我第一次为所照的蛙学写科普,完成于1992年,发表在《野生动物》1992年第5期第34页,照片在插页。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现在看来,这篇小文在隆肛蛙的分类方面已经过时了,因为其分类地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据费梁先生等《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2005年),隆肛蛙归隶隆肛蛙属(Feirana Dubois, 1992)。
感谢学生从PDF抄录下来,并扫描了照片,现转发如下。
……………………………………………
秦岭山区千米以上海拔的河流和水坑中,常可见到一种体形较大的蛙。其体形壮大,瞳孔略方形,趾端球状和趾间满蹼等特点与棘胸蛙类极相似。这种蛙就是由我国著名两栖动物学家刘承钊等于1960年鉴定发表的新种——隆肛蛙(Rana quadranus)。其名源于雄性个体肛部周围皮肤膨胀呈方形囊状泡隆起这一性征。此蛙属无尾目蛙科蛙属棘蛙群。
隆肛蛙体大而扁平,体长
解剖观察表明:隆起蛙肛部皮下有一较小的淋巴囊,其和体部皮下大淋巴囊间一下组织小梁象分隔,这就是其肛部隆起的结构基础,其它一些无尾类(如黑斑蛙)则缺乏这种淋巴囊。秦岭山区的隆肛蛙和巫山地区的不同,在生活时一般肛部隆起不明显:而活体经固定后雌雄个体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甚至有些雌性的隆起较雄性更显著,囊内充满透明得液体。组织切片研究表明雌雄蛙肛部的皮肤腺分布有差异,雄性含有许多大粘液腺,这说明隆起具有性差,可能与生殖有关。
成体栖息于河流、水沟和积水坑,也见于河边山林中,白天多伏于较大石块下或池边洞中,极少外出活动,傍晚和黎明为其活动高峰期,爬于石块上或水坑旁、惊动后迅速跳入水中。嗜食蚊、大蚂蚁、叩头虫和芜菁等,从胃中剖检出小昆虫等动物达20余种,有益系数为81%。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为其冬眠期,主要静卧于河流水中较大石块下,4月初开始活动并准备产卵繁殖。其卵相粘在一起呈团块状,卵径约2.5—
蝌蚪体形大而肥硕,但较巫山地区的小。体长可达
蝌蚪主要生活于静水区和流动很缓的水域,常以口部吸附于石块上。石块附近的蝌蚪,白天常伏于石下,黄昏后外出游荡。翻开石头,即迅速游向另一石下,不易捕捉。每年5—9月,均可在同一水域见到处于不同变态期得蝌蚪。由于海拔较高,气温和水温较低,结合饲养观察,推测其一般需2—3年、以蝌蚪形式越冬,然后发育成小蛙。
隆肛蛙体形硕大、产肉率高、肉味鲜美,今年来有大量捕杀现象发生。虽然其生活于河流中,但也是消灭害虫,保护农田的益虫,应注意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
嬉笑怒骂皆文章,嘻嘻哈哈闹博文,真真切切看自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