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son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ksonne 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

博文

您愿意让您的子女从事医生这一职业吗?

已有 4576 次阅读 2009-11-24 22:29 |个人分类:研究体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医生

盛弘强 2009-11-24
 
 经过外科实习的同学有所体会,外科手术持续站立数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上手术台前不敢多喝牛奶饮料,怕中途上厕所。
 
 现在有床边机械拉钩,但是并非所有的手术术式均适合机械来固定,有时不得不让实习生上场,一天的手术下来腰酸背痛,胳膊不自觉地发抖。手术过程不敢有所怠慢,怕招来上级医生或者护士的骂声。有道是“持续性拉钩、间歇性挨骂”。
 
实习生或者住院医生最主要的工作便是写病历(入院录、病程录、手术记录、出院录等等),晚上通宵值班补助的费用还不够买一碗面条。
 
有的时候,医院住院医生不够,实习医生带着BP机,充当一唤的角色,凡是有风吹草动,一唤必须及时到场,哪怕是深更半夜的,只有处理不了的才会叫上级医生(二唤是主治医师级别,三唤是主任医师级别)。
 
担心自己的诊断出错,也是为了病人安全和保护医生自己,医生开会诊单叫其他专科医师会诊的几率比以前大了很多。
 
 西医是实证主义科学,必要的排他性诊断总是要开具检查单据来检查,病人不了解,总会埋怨检查了很多,都是正常的,一定是医生乱收费抓收入。(注:我并不是鼓励毫无根据的乱查一气,前提是检查需要根据病情需要和病人做沟通,说明检查的原因与必要性,但往往病人问题不断,而医生需要处理的病人很多,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医生每天处理的病人数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医生处理的人数)
 
急诊的场合需要优先照顾危重患者,这也是需要遵循的原则,但是有不理解的病人总是以自己为重......
 
绿色通道是必须开放的,但是不付钱就医或者住院一段时间中途逃跑的病人也不少见,主诊医生需要负责,医院往往需要责任到人,谁拉进了这样的病人需要罚当班医生的款。医生在救治的时候还要担心患者是否赖账,还要担心自己是否因此会被罚款。
 
现在数码相机和录音笔普及,医护人员的书写记录可以被翻拍,对话也可以随时录音,这当然是患者的权利,但总觉的不是滋味。
 
家属可以肆无忌惮的骂医生,可以打医生,于是火气大的医生甚至就有脱掉白大褂和病人家属干架的。
 
医护人员长期面对的是病人,病人的情绪不佳也会感染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长期保持一副微笑的状态还是非常辛苦的。但要是嘻嘻哈哈地面对患者也是不允许的。
 
       还有医生这一职业 一辈子需要不停地考试、进修再学习,需要熬夜,没有固定的假期,法定假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不排除医生中有不负责任的一些人,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年轻医生都是认真负责的,也是任劳任怨地在干活。还有一些任劳不任怨地会发些牢骚。

        我们呼唤医者父母心,同样社会也需要还医道以尊严

        医院不是简单的商场买卖,商场可以遵循买卖交易自由原则,但是医院不能将患者拒之门外。


       之前我写了一篇博文是 有一种职业从业前需要宣誓  想说的是,这一职业的神圣与责任,

       其实,医生这一职业注定要你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我随机地问了一些医生,您愿意让您的子女从事医生这一职业吗?回答肯定的不多。




附:我之前写的或转载的关于医生医疗相关的博文

《白色巨塔》照进现实生活 医院是个江湖?(转载)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名医手下多冤魂

M.D.与Ph.D.漩涡中的中国医学生

对国内新一代病理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司机不能疲劳驾驶,医生疲劳工作是否可取?

求医问诊与自我防病


转帖:
[医护心情]致卫生局局长,上海市市长的一封信:2010年上海医学毕业生强烈呼吁,不要仓促全面推行“住院医师  转帖丁香园
  尊敬的领导
   2009年11月伊始,2010届医学生应届招聘按历年常规展开。当很多学生已经和医院达成双向协议,卫生局一声令下,所有的医院均不能签约,必须经过 该局组织的3年住院医培训才能再次就业,否则就是非法行医。等于再次把人事安排的权利收集到政府部门。谁能保证能公正透明?
  一个草率的决定,将改变多少学子的命运!这种重大决定的出台,有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呢?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该项政策直接受影响者(姑不论“受害者”)的声音呢?在招聘工作已全面铺开的时候,仓促地来个一刀切,是负责任的行为吗?
  
  我们心中的疑问:
  1、如果要施行政策,为什么在求职季之初(7~8月)没有出台政策?为什么直到今天,很多公司医院已经开始甚至结束招聘还没有具体政策出炉?
  2、三年内有什么政策保障我们的劳动权益,医疗保障权益?
  3、三年后有什么政策保障我们的就业?
  
  目前医生这个行业,背负着太多的责任,需要付出的太多。与其他行业比,上学时间最长,成长周期最长,休息时间最没有保障,风险大,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严峻的四个问题?
  1、 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的收入极低,纯粹一个民工工资,可能有时连民工工资都还不如。无法成家立业,无法尽孝道,无法生儿育女。
  2、 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没有医疗保险等基本的保障。现有买的保险是在你瞎了一眼,或断了手等重大残疾的时候才有的,也就是你要离开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才有的。
  3、 住院医生制度人为的将人划为三六九等,同样进医院的,同样是大学生,可地位完全不同。因为我们不是正式职工,所以我们没有该有的权利。
   4、住院医师制度没有真正起到培训的目的。住院医师实际上只是一个管床的人,一个写病历的人,一个开化验单的人。原因很简单住院医生不是医院的正式职工 他会真正培训你吗?很多的培训都是形式化,真正的技术性的东西是没办法学的。(实例:刚进了临床,就是练习你写病历,等会写病历了,你就可以一直写病历下 去了,我曾经一晚上写了四个小时的病历,几乎没停笔,写的手都握不住笔了。带着完成任务的喜悦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二天发现新来病人的病历还在等着你写! 晕~~~进了临床快一年,业务知识基本是在吃学校里教的老本,和点滴上级医生的查房经验,根本就没时间看书,没时间提高)
  
  党中央 是要构建的是和谐社会,医者父母心,对于一个想成为未来医生的人,我被残酷的剥削殆尽。我在现在和未来承担着的巨额债务能让我平静的成为那个有父母心的医 生吗?饿极了的人是不择手段的。是现在的少数人在不断的蚕食和挑衅。挑衅我们未来的医疗,挑衅我们当代大学生,挑衅我们当代的年轻医生,不让我们和谐。
  
   领导请听听我们医学生的心声……(来自丁香园——成立于2000年7月23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医药生命科学专业人士提供专业交流平台。国内规模最大、 最受专业人士喜爱的医药行业网络传媒平台。目前汇聚超过140万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的专业工作者,每月新增会员3万名,大部分集中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省 会城市的三甲医院,超过 70%的会员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全国45岁以下,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中,90%以上均知晓“丁香园”。)
  1、【讨论】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对新一代医学生残酷的剥削制度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57&id=5134176&sty=1&tpg=1&age=0)
  2、上海2010年医学毕业生进,强烈呼吁不要推行全面“培训基地”(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57&id=15998366&sty=1&tpg=1&age=0)
   3、医生太苦,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上班,而且常常胆颤心惊,一生可以救上千个人,但不能有一点失误,否则领导,病人,行政都不放过你。可在这样的环境,这 样的牛马式的工作强度下,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内外的干扰下,又怎么可能不出毛病呢。医生也是人啊。机器还会出问题呢。最好就不要做医生。
  
  建议:
  1 本科生、硕士、博士对于培训的要求或时间或待遇最好区别对待。不然则是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变相否定。
  2 希望能和用人单位签好合同后再进行培训,比如由用人单位选派入培训基地进行住院医培训,这样大家的心里有个底,知道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医院也有责任和自觉教好培训生。
   3、能否除了基准工资之外享受培训科室的部分奖金?或者帮我们解决住宿问题。(硕士1600,博士2500(未到上海市硕士毕业平均收入水平).还不负 责宿舍,上海租房子总要1000以上,还是最破的,学习美国,人家美国住院医待遇不低的,最起码不会寒酸到几个人合租一个房子的地步。
  4、真正做到培训与训练相结合,而不是当苦力被使唤。
   5、如果不及时解决,真的会造成优秀医学人才的流失。(实例: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辞职引发的思考http://www.dxy.cn/bbs/post /view?bid=57&id=15962560&sty=1&tpg=1&age=0)
  
  我们其实要求不多,但看着高涨的房价,日益降了再降的收入水平和医生的地位,以及附在紧张就业环境这个肉体上的残酷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我们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很难了
  
  全国人民都在骂医生,但其实这些医生不是我们,我们背负着骂名,拿着最少的收入,还要在未来为某些人弄坏的医生的名声做修补.
  
  最后还是希望我们国家更好,希望我们的改革开放能更好,希望在未来能看到我们医疗事业的光明前程。
  
  上海2010年 医学院医学毕业生
 (来自:http://www.sciencenet.cn/u/chinaneonat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3721-273652.html

上一篇:浙江大学关于建立海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绿色通道(转载)
下一篇:2003年-2008年 JCR期刊的影响因子
收藏 IP: .*| 热度|

2 王春艳 杨延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