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换流年之读书与生活
李 侠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又将如何?当年才子纳兰容若的感慨还是有些深意的。无聊间也会常问自己:不同的开始将有怎样的结局呢?我不知道,人总要在某一个时段必须做出选择,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所谓愿赌服输就是这个道理。流年偷换,早已中年,每天也是疲惫地坚持着,坚持什么呢?是信念还是惯性?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如今每日最愉快的时光就是在忙完那些琐事后,仍能够有心情随手翻看一本随意碰到的书,不用考虑前后,翻到哪页看哪页,我喜欢这其中暗含的不确定性。在等级森严的国家里,也仅有那点偶然性还能让平淡乏味的生活尚存有一丝希冀:自由意志的力量有时是人类的一种心灵安慰。
昨日黎明前后,忙完最后一件事,有一种自由的感觉,随手拿起角落里的一本书,竟然是茨威格的《昨日世界》,看了几页,竟然感觉眼睛发热,赶紧放下。在这安静的深夜,不能打扰别人,到窗口吸一支烟,慢慢恢复平静,要尽快睡觉,再过几个小时,还有事情要处理。恍然想到,几年前有学生问我:为什么看书?今天我可以告诉他,读书可以冲淡那些无边的寂寞。记得网上流行一句话:哥喝的不是酒,而是寂寞!对此,我是深以为然的。就如同读书,真正的阅读是与功利无关的,它是心灵的安慰。
我们注定要生活在我们自己的生活里,无人可以替代。在意义稀缺的年代里的眺望,尽管是茫然的,但我们仍要坚持眺望,为的是让心灵在局促中还能体味到一种属于心灵的宽阔。
记得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过风一样的生活!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今天是2009年11月09日,也是柏林墙倒掉20周年的日子,一晃这些年过去了,那一年我是技术员,在某个工地,坐在田野边看日落,吸着廉价的香烟,想象着那时还无法看见的今天,父亲还在,母亲的眼睛还能看见东西,还能说话,最小的弟弟还在读书,而此刻就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那些模糊的文字,不觉间泪如雨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