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之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rer009 西藏农牧学院

博文

藏东南地区波棱瓜人工栽培技术

已有 5161 次阅读 2009-11-6 13:54 |个人分类:农业技术|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西藏, 波棱瓜, 人工栽培

藏东南地区波棱瓜人工栽培技术


    波棱瓜又名塞季美朵、塞美塞古(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 Baill.),为葫芦科波棱瓜属一年生攀援状藤本植物[1,2],在西藏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地区海拔2600~3000m的山坡林缘及村寨等附近。果味苦,晒干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柔肝,治黄疸性传染性肝炎,消化不良等症。波棱瓜作为藏药中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近年来市场对波棱瓜子需求逐渐加大,但受西藏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限制,波棱瓜在西藏人工栽培较少,为此笔者根据以往数年的田间生产经验,特总结藏东南地区的波棱瓜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藏药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
1 选地、整地
    根据波棱瓜的生物学习性,选择2600~3000m的生境进行人工栽培比较适宜。波棱瓜喜肥喜光,不耐渍水,应选择地势高岗、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的向阳地块作为种植地。
    由于野生波棱瓜生境土壤肥力较高,而藏东南地区土壤肥力状况一般较差,因此,种植地块还要增施有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左右,施肥后平整土地。
2 播种
    以林芝河谷地区为例,一般春季播种时间为5月中下旬,采用穴播方式,施用底肥后,每穴播中3~5粒种子,覆土3~4cm厚,株行距控制在0.50 m×0.70 m左右,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波棱瓜雌株率降低,影响产量。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藏东南地区夏季雨水较多,加之温度适宜,杂草生长速度快,对波棱瓜的正常生长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波棱瓜没有搭架甩蔓并能有效遮光抑制杂草前,应根据波棱瓜长势,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在杂草5cm左右高度时就要及时人工或喷药清除。
3.2 追肥 藏东南地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栽培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中耕除草,在初果期和结果中期进行追肥2次,一般混施尿素200kg/hm2、过磷酸钙150~225kg/hm2。
3.3 水分管理  波棱瓜苗期需水不多,只要地表2~3cm处有湿土即可正常生长,进入结果期后,需水量较大。相对于黄瓜、南瓜等瓜类作物,波棱瓜生长势较差,不耐旱涝,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及时挖沟放垄排水,以防田间积水,另一方面,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坚持小水勤灌,随灌随渗的原则,浇水后应及时喷洒药剂,避免“根腐病”的发生。
3.4 间苗 植株进入2 片真叶期后应及时间苗,间苗一般留强不留弱,同时还要注意的是,间苗一般只拔去雄株,但切不可将雄株全部拔去,一般留1/5左右的雄株即可,但藏东南地区的波棱瓜雄雌株比例远远高出这个数值,因此间苗一般只间雄株即可。
3.5 搭架 多用竹竿搭架,木杆也可,竹竿的长度在1.5~2.0m左右即可,杆子直立苗株附近,插杆深度15~20cm,每行竹竿每隔半米高度拉横绳一道,将每行的竹竿都连接起来,便于波棱瓜布蔓,立竿后应及时引苗杆架。
4 病害防治
  波棱瓜不耐渍水,而且藏东南地区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湿度较大,藏东南地区人工种植的波棱瓜主要是根腐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虫害危害很小。
   对于波棱瓜根腐病,可用“地菌灵”或“敌克松”等药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如植株发病,可用“根腐宁”或“地菌灵”喷雾或灌根防治;而对于细菌性角斑病,可采用“乙膦铝”或氢氧化铜等药剂防治,氢氧化铜等药剂在结果期应慎用,避免伤果。
5 果实采收和贮藏
藏东南地区波棱瓜的采收时间始于9月中下旬。波棱瓜果实的成熟过程较为特别,即使植株下部的果实已经成熟,上部的茎蔓还在继续开花挂果,波棱瓜果实采收期较长。如不及时采收,波棱瓜种子就会从果壳中脱落,因此在波棱瓜果实外皮颜色发黄、果实尖端发褐时就应即时采收。
   采收的果实应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风干,在果壳完全开裂后,翻动或抖动果壳,收集种子于通风干燥处晾干,但应避免阳光曝晒。收获的种子经过清选后要达到色泽黑亮、籽面平整、无翘板、无麻裂的外观要求,以保证商品质量。种子置于通风、阴凉、干燥处贮藏,留种的种子要避免阳光直射,以防芽率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隆云,德吉拉姆,卫莹芳,等.藏药波棱瓜子的文献查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 (12):893-895
[2]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561-269038.html

上一篇:浙大海龟博士自杀事件中的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
下一篇:在西藏当大学教师(新)
收藏 IP: .*| 热度|

1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