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遭遇与艺术创造

已有 3183 次阅读 2009-11-1 15:1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童庆炳

?
        我常思考一个前人思考过无数次的问题,人与动物有什么不同?我思考的一个结果是动物不会把“遭遇”变成回忆与创造,而人则能把“遭遇”变成痛苦的回忆与艺术创造。譬如,一支老虎被猎人打伤,它幸运地逃脱,它只能狼狈地逃回自己的伤口,它不会分析它刚才的不幸“遭遇”。一旦它的伤口愈合,他更不会回忆起那次受伤的经过,写出一篇小说来。人却不一样,譬如武松在景阳岗打虎,这是他的一次危险的“遭遇”。他凭着他的超人的勇气和力气,把那条老虎打死了。这过程十分生动,老虎“一按”,武松“一惊”,老虎“一扑”,武松“一闪”,老虎“一掀”,武松“一躲”,老虎“一吼”、“一剪”,武松又“一闪”……对武松来说他是记得住的,回忆得起来的,要不他的打虎事迹是怎样宣扬出来的呢?如果武松是一个小说家,他也能写出一篇“纪实小说”来。所以人在“遭遇”什么事情后,他能回忆,能据此素材创作出艺术作品来。
        动物是在遭遇自然的运动中被动适应自然。人则是在被动的遭遇后还有主动的创造。文学作为一种人的活动,就是在遭遇后的创造。遭遇是被动的。如一次车祸,这并不是你自己事先“设计”出来的。但车祸过后,假如我们很幸运地活了下来,我们就可以回忆这次车祸,并把车祸进行一次曲折的、富于情趣的描写,就是主动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实践活动。动物因为只有消极的适应性的生命活动,而没有实践活动,所以尽管有“遭遇”,也写不出什么小说来。
        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作家的“遭遇”越多,他的回忆也就越多,那么他的艺术创造也就会越多越好。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即人的审美活动是怎么回事?审美也是人的一种主动的实践活动。人自己经历过的、体验过的、发生过情感联系的活动,人就能欣赏它,并觉得它是那么美。例如,对于我们这些60来岁的人来说,对目前“大紫大红”的流行唱法唱的歌,我们中有许多人不能欣赏,觉得像蚊子哼哼,像常人说话,既无韵调,又不嘹亮,欣赏不了。可是对于我们在五十年代唱过的苏联歌曲,无论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条小路》,还是《高高的列宁山上》、《纺织姑娘》等,我们一听到那曲调就如醉如痴,怎么也听不够,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歌曲曾经编织进我们青春的生命中,它与我们的青春的实践联系在一起,一听到这些歌曲,我们就情不自禁地沉浸于那欢快、那痛苦、那兴奋、那悲伤、那成功、那失败的日子里,我们似乎变得年轻了。美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离开人的实践,无所谓美。(2000/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237-266713.html

上一篇:请把山与水这篇文章做好做足
下一篇:黄梅戏能这样改革吗?
收藏 IP: .*| 热度|

1 iwesun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