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kin 美丽的贝加尔湖

博文

9所高校将建立中国版“常春藤联盟”?

已有 6085 次阅读 2009-10-14 11:37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哈工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科大、西安交大等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强强联合”,共同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被媒体称为打造建立中国版的“常春藤联盟”。

   这九所高校是国家钦定的要率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建立中国版常春藤高校联盟,一直是九所高校的心愿,今年终于梦想成真了^_^。

   “常春藤联盟”之名通常是指美国东部八所高学术水平,历史悠久的大学: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达特茅斯和康乃尔等大学。这八所大学都是公认的一流大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教授水平高,学生质量好,因此常春藤大学又时也作为一流名校的代名词。  

    但是,美国的“常春藤联盟”和中国的九所“985”联盟还是有很大不同滴^_^

1、美国“常春藤联盟”的8所高校清一色的都是私立大学,而中国这些高校全是公立大学。

2、美国“常春藤联盟”的8所高校各具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既有大而全的、也有小而精的。而中国这些高校基本都是综合性大学,而且在教育部多年的正确领导下,连本科教育评估都是使用的同一个标准,在教学上也没什么鲜明的特色,大家基本上就是半斤对八两的水平。 所以9所高校本科生互换和研究生培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_^

3、美国“常春藤联盟”这个名称其实跟学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它的起源是在本世纪初,八个东北部的大学组成了一个体育联盟。美国的大学许多都属于某个体育联盟,专与联盟中的学校比赛,比较有影响的有“大东联盟”(TheBigEast)“东南联盟”(The Southeastern Conference),“大西洋海岸联盟”(The Atlantic Coast Conference)等等。 【大家在网上百度一下就知道了^_^】


     所以,那些第二、第三批进入“985”的高校虽然没有进入中国版的“常春藤联盟”,也不要有吃不着葡萄的心理,想想世界顶尖大学MIT、伯克利、加州理工不是也没进入美国的八所“常春藤联盟”吗^_^

附:北大清华等9所高校将建立中国版“常春藤联盟”

    在美国,“常春藤联盟”家喻户晓。无论是哈佛、耶鲁,还是这个高校联盟的其他成员,都是那些学习拔尖、特长突出学生梦寐以求的求学场所。

    现在,中国也开始尝试建立了自己的“常春藤联盟”。10月12日,包括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在内的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强强联合”,共同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共同培养拔尖人才。根据协议书,9所高校(中文简称“9校”,英文简称“C9”)将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利用优质办学资源互补优势,更好地培养各类人才。

九校聚首七年终成中国大学联盟

    建立中国版常春藤高校联盟,一直是诸多国内顶尖大学的心愿,因为一来可以通过交流互补优势,二来又能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早日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赶超世界一流。

    为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国内一流学府在2003年共同发起了“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今年是第七届。

    第七年,深化合作跨出了重要一步。有了“九校联盟”这个平台,名校掌门人脑中的独特想法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比如建立起数字化快速通道;定期进行校长远程战略研讨会;共享名师和优秀网络课程资源等,以此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互认交换生的成绩和学分共同培养年轻学者

    交换生,这个以往只存在中外高校间的名词,今后将扩展到国内高校之间。因为中国版的“常春藤联盟”将联合推进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在本科生层面,9校将开展课程学分互认和学生第二校园学习交换,这意味着交换生可以在另一学校进行学习,获得的成绩和学分得到9校的互相承认;在研究生层面,他们将设立学科培养平台,申请面向9校研究生,获准者可进行半年以上的访学研究,获得的课程成绩与学分同样得到互认。

    在学科建设上,9校将联合开展教材建设,共同培训青年教师,建立和发布以精品课程为主的学分互认课程目录,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此外,还将建设专门网站,建立博士学位论文网上相互评审系统,并增加以本科生为主参加的野外考察、生产实习等专业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初出茅庐的“C9”还将加强与美国常春藤联盟、澳大利亚“G8”等国际著名大学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扩大“C9”的国际影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262263.html

上一篇:杨澜访谈录——高锟
下一篇:最后一个开国上将——吕正操
收藏 IP: .*| 热度|

8 吴飞鹏 李学宽 饶海 丁阳 xys123 xxglx jsj cauyjs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