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硕士和指导博士是不一样的,博士生因为之前已经经过了研究的基本训练,所以视野应该放得更宽一些。
??而硕士生呢?要很不同些——
??我们中国比较擅长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使得很多学生上到研究生阶段后,依然是原来的学习模式,那就是只会“捡兔子”而不会“打兔子”,更不会自己“找兔子”,那么,最好的指导方式其实是直接将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而不是给出一个领域方向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从导师的角色上看,他们也应该天生直接将问题以及相关的背景告诉硕士生,而不是将一个大而无当的方向告知学生。
??就象我,如果懒惰些,就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你研究应急管理就行;或者再具体点:研究应急管理的评价吧;或者我再负责点:研究能够用于应急评价的ANP方法吧。
??其实,以上的所谓指导啥都不是,根本起不到任何指导的作用。
??作为一个合格的导师,应该直接告诉学生,这里有什么什么问题,你应该去学习一下什么什么方法,然后看看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就比如,我们准备研究应急管理中的可挽救性Salvability(可救援性rescuability)评价,就要先看——问题在哪里?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在哪里?问题在
??1,能否说清楚这个评价的实际作用是什么?它和应急管理的其他评价有何不同?
??2,有没有其他人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有,考虑到什么地步?是仅仅一个启发式的想法还是已经有了一个漂亮的模型;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必须从0开始,先从哪个起点去考虑?
??3,如果准备要做这个评价的研究,可以使用哪些评价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需要改进吗?
??4,进一步地,我们要考虑在应急中实施救援,物的救援和人的救援一定是不同的,单纯考虑其中之一,能先给出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嘛?如果可以,能继续给出一个数学模型吗?这个数学模型采用哪类更恰当?
??5,当模型的问题基本解决,认为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达到评价可挽救性大小的事情,那么,能否给我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可能的用途?
??6,如果以上的问题都能够获得解决,我们现在需要一项技术来协助我们进行这个评价,设置一种情形(如水灾的逃难场景),你觉得哪项技术能获得应用?如果使用这种技术,能够监测到哪些指标?
??当然,一般情况下,如果导师能够给出一个基本的框架,或者写出一篇最初的文章,则更好。对于更踏入科研领域的硕士生来说,导师面向问题的指导是必须的,可以让学生少走一些没有必要的弯路。
??我想,这个的几个连续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了,研究可以涉及到其中的几个不同部分,根据需要来组合。
??我不太希望开始导师的指导是读文献,读更多的文献,读文献应该在明了问题之后,如果连问题都没有,希图通过读文献来发现问题,这样的导师怕是很难叫合格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