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angyu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langyu

博文

王阳明与龙场顿悟 精选

已有 6900 次阅读 2009-5-14 14:28 |个人分类:林中路|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王阳明, 龙场顿悟, 明代心学, 政治文化

        热爱国学的人,提起王阳明来,一点都不陌生。可以这么说,王阳明是中国儒家文化人格发展到明朝时期典型的代表,但王阳明身上有需要我们更加深入思考的地方。他“得君引道”到“觉民行道”的实践开启了宋代理学到明代心学之间的过度。所以,王阳阳是站在理学和心学分岭处徘徊和拓展的人。因其分岭,似曾徘徊;因其思索,得其深刻;因其严谨,得其洒脱;因其放手,得其收获;因其无欲,得其名扬。

       而这些主要是从王的龙场顿悟说起。当时,王阳明因其上书得罪明朝宦官刘瑾,被贬黜至黔西南的龙场。在被贬黜之前,王曾受过“去衣廷杖之辱”,试想一个忠君报国、满怀为民谋利的儒家文人,因其奸臣当道,小人陷害,国君不明,身受杖打自然悲伤,但最难承受的是心理留下的伤疤。这在其文字“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的痛痒,恐终不济事。”中可以深深看出这“上封事,下诏狱”般的杖打经历给王阳明带来的心理创伤。

      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其实是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走的问题。他深深思考中国文人向来追求的“内圣外王”的情节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怎么统一的问题:一个文人生存的价值是不是就是得到一个认可自身价值的开明君主的认可和赏识,在其封官印爵的名利下,引领君主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想追求?这样的得君引道是不是最佳的选择?换而言之,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你不能得到赏识和重用,你是否应该变通自己的主张,甚至改变自己的信仰和操守,去迎合世俗的逐利获得官场的一席之地?在报效祖国的立功,内省自身的立德,和著书立说的立言之间究竟哪个最为重要?立功、立德、立言不能兼顾时,又将怎么办?

       所有这些问题均在龙场顿悟期间得到了深入的思索。王阳明下居龙场,野兽为伴,风餐露宿,身处逆境,备受艰辛,但终不忘自己的人生思考。龙场顿悟,也许是王悲哀旅迹的一角,但却酝酿了深深的变革。经过龙场之思,王阳明放弃了得君引道的方向,开始正视人生的另一种价值:立德与立言,通过自身的立德和立言来建构自己的立功。得君与不得君已经不重要,关键的是能将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向世俗的卑微所妥协。这就是王阳明,一个身处逆境不移志向的人,一个不卑不亢的人,一个纵情豪放的人,一个洒脱真实的人。

       这次龙场顿悟后,王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将龙场顿悟视为王阳明人生的分界线,一点也不夸张。黄宗曦在《明儒学案》中指出:“学成之前,有三变;学成之后,又有三变”。而这前三变和后三变之分界线就是龙场顿悟。前三变是指“泛滥词章”的涉猎阶段,“遍读考亭之书”的究心朱学阶段以及“出入于佛老”的交融阶段;后三变是指由“龙场悟道”之后提出“知行合一”之说的“以默坐澄心为学”阶段,到专门倡导“致良知”之教的阶段,再到居越讲学,“所操益熟”阶段。由此可见,龙场顿悟后,他转向了陆九渊的心学,开启了觉民行道的实践人生。他是我国历史上首推国民教育之第一阐发者和实践者。众所周知,向来曲高和寡的心学也只是在文人雅士和静身修养之人间推广,而王阳明却将博大精深的心学立到了教化民众上来,将觉民行道做为圣贤立身处世之重任,可见其心境修养之深,魄力和胆识够勇,眼光韬略之远。       

       这就是对于王阳明来说意义非凡的龙场顿悟。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三:

      1 国破不当道所迫:王阳明仕途并不顺利,虽有立功,但终不能得人意,往往以悲剧收场。这与明朝当时宦官专权、国君昏庸、小人得志、社会嘈杂、战乱不断、人心恍惚、精神混乱分不开的。这样的乱世中,政治的官场的摸爬滚打最为艰难,除非你放弃自己的为民为国的操守,追逐于名利倾轧的角色技能的争斗中,使用浑身解数,饱得私囊,不然很难有全身立命之所。而这些是王阳明所不能容忍的,也是与其内心的信仰和操守相违背的,所以这才有了王阳明的抑郁不得志,身陷囹圄,罢黜边陲的境域。时世造就了王阳明,造就了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和坚持。

       2 家境的熏陶:王阳明出身在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家庭。其高祖王与准与曾祖父王杰,深通经典,著作颇丰;祖父王伦,雅歌豪咏更是不在话下;父亲王华才思敏捷,通达文史,谙习圣贤之术。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王阳明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启发了他为学读书求圣贤之追求,但同时也形成了王阳明藐视外物、尊重自我、不随流俗、傲视权贵、狂放不羁的个性。这为其舍弃权力世界,潜心钻研心学打下了家庭背景。

       3 人格的操守:王阳明自己有自己的操守和人格。他虽然也热忠于功名,但这无非是中国几千来积淀下来为学求官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在王阳明的心中,有这样一条基本的信仰:做人作官,要行以道,忠君爱国是首要,但也不能违背心性的善良和正义为民之道。虽然这样的圣贤之理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但王阳明坚持着,也操守着、信仰着。这正如王阳明在《龙场生问答》中所说的“君子之仕也以行道。不以道而仕者,窃也。今吾不得为行道矣”,正因为心中道的坚持,才有了其“君子退藏以伸其道,道不屈则为亨,故遁所以有亨也”之通达,才有了龙场顿悟的深刻。

       我一直认为, 为官没有错,错在不能坚持正道;官职设立没有错,错在官员任用的疏忽;官场沟通没有错,错在利益盘结的徇私舞弊;监督没有错,错在不能坦诚相待;官场谋利没有错,错在谋利不能为公。所以,为官须以道,设职须适度,任人须为贤,合作须依法,监督须尽情,谋利须为公。即使乱世,也不能放弃这样的操守;即使短时间内不能实施这样的政治秩序,也不能放弃理想的追求:立于志,根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样的观点,大概王阳明是赞成的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235-231721.html

上一篇:想您,妈妈
下一篇:夜的木棉花
收藏 IP: .*| 热度|

14 武夷山 李小文 刘玉平 郑融 陈绥阳 吴渝 杨秀海 周春雷 吉宗祥 王力 蔣勁松 韩红伟 zznwpu daerlangen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