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ingwda 刘盈,女,1982年生人,爱好文学。

博文

读书趣事

已有 3832 次阅读 2009-3-19 15:5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读书

今天,去图书馆本打算听一个报告,去了才知我过错了日子。竟在阅览室里呆了一下午,浑然不知。里面环境很好,人很少,大大的窗,阳光可以进来,漂亮的沙发,很优雅。坐在那里,自己一下子似乎也该优雅一些,正正坐姿,装模做样起来。总之,一切让我快乐起来。

请允许我把下午读书的一点心得赘述于此吧。

看到了一篇也是谈自我的,洋货了些,I .and me . “I”对外的形象,社会对“我”的看法,“me

自己必须面对的真正的自我。I .and me太贴近时,处于无妨状态,无保护状态。也许给人家带来麻烦,他把保护自己的责任交给了别人。我读起来深有感触。举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天才诗人顾城。(不过,我从前也谈过两个“自我”纯是由自己的心境感觉而来;还谈过“爱上爱”也是,后来在好多书上看到那个观点早就有,可见,大多数时候我的大脑还是接近于正常人的)

还看到一篇外国很大的一个“家”写的“我为什么活着”。一 :为了爱情;二:为了读书;三:为了对世界万物苍生受苦难群众的怜悯之心。大抵如此吧,误差不大。可能只有怀着“三”那样的心胸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字,只是对于这样一个不思进取的小女子,为了“一”“二”足矣。也终于知道,原来读书可以和爱情一样神圣,令人沉醉向往。

周国平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自己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平静”。我不知道自己是把第一点体味过了头,还是把第二点没有领会够。

 

不羡慕那些无法追逐的或是注定要失去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读书趣事

上一次这般投入的读书是15年前了。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是夏天,在爸爸的学校里晒麦粒,我被分派隔一段时间去把小麦翻一遍,那样干得快些,空闲时就钻进学校破旧阴暗的图书馆里,也不开灯,趴在那就看。傍晚,爸爸要把粮食装起来让我给他撑口袋,他回家弄板车的空当,我把装粮食的口袋解开,跑图书馆里把中意的书塞进麦子里,再使出吃奶的劲把口袋系上。神不知鬼不觉,弄了十来本吧。有少年文艺,大林和小林,(好像还有当代小学生,不记得了)。回家那一路,想着那些书马上就是自己的了,我就差没乐死。在后面给爸爸推车也更卖力了。还是没脑子,从小的病根,粮食得入仓啊,我连哪个袋子都不记得了。爸爸狠狠的打了我,那时候经常挨打,太犟。然后我因为挨了打就有理由不吃饭了,边哭边拿出书来看,一会儿就不哭了,还笑呢,看的是“大林和小林”,其中一个被冰冻了后来又活了,两个一样大的人又不一样大了。然后有好几个黄昏,我特别喜欢做饭那会儿在那烧火煮饭。好几本书犹豫着先看哪一本,翻开目录(那时候可能连“目录”那两个字也不会看,也不知道那个叫法,就知道开始的那页上写着题目),也看不出什么来,好像做了很庄严的决定,拿出一本,那顿饭很快就烧熟了。妈妈会喊我“别把书给烧着了”,“别让火灭了”。我那时也多么想把那书给我的小伙伴炫耀分享啊,可我不敢。爸爸在我看完后就拿回学校了,一周左右吧。马上又后悔自己读的太快了。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张抗抗是个女的,少年文艺里有篇她的文章,当时觉得好长。在炉灶旁,在火焰前,她外甥(女?)的一声“小姨 ”让我知道女的也可以叫那样的名字,还可以当作家。(不过我一直觉得那不是她的真名,今天在图书馆也看到有她的“作”女,很难与那个真人联系起来)。不过自那以后,再没偷过东西,除了几个苹果,桃,山楂,黄瓜,西瓜等等等等。

 

高一寒假,还有一次看书的经历,同桌的。也不知好坏,第一次看一本小说,解无聊呗。谁呈想,竞是“废都”,当时只想怎么会有作者叫那样的名字,还写文章?唯一的解释就是想出名?很久以后,才知道贾平凹真的很有名,就乐于炫耀读过其大作了,想着原来写那样的书也能出名;又过了很久以后,还知道那本书是他写黄的一本书,在炫耀时就谨慎的多了,被问及书名,一律“记不清”了,倒也像真读过好多书似的。其实,当时在读的时候,就知道不是很光彩了。早上醒了,拿出来读,妈妈去我的房间叫我,见我看书就喜滋滋走了,妈妈几乎不看书。听见爸爸过来,就要赶快藏一藏了,有一次偷梁换柱慢了,爸爸把书拿过去一翻,“小说啊,你也看?”“提高写作能力啊”。好在他没看到关键部分,倒是我出了一身虚汗。当时就觉得看了开头就看完吧,以不能半途而废来勉励自己,总算看完了。现在只记得有一断是写男主人公与他们家站在凳子上要取什么东西的小保姆,还有一节是写在野外郊游的。一本书,就剩了这么点印象。后来,进书店屡次想问营业员寻那本书,算了,丢不起那人。不过,那时候趴在被窝里看书,对我眼镜片厚度的功劳可不小。

今天又寻到了那炉火旁的饥渴,那被窝里的新奇。快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9756-221314.html

上一篇:终于找到组织了。
下一篇:恰同学少年--关于好问 非勤学
收藏 IP: .*| 热度|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