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想闪电,如云自由漂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渝 我的微博:http://t.qq.com/iRaining

博文

关于“合理化”的联想 精选

已有 6168 次阅读 2009-3-10 23:59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关于“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的联想

第一次正面接触“合理化”:

杰拉尔德.科瓦奇和安迪.琼斯合著的《高技术犯罪调查手册——建立和管理高技术犯罪防范计划》一书中,针对高技术犯罪有如下观点,大意是:

“要实施高技术犯罪或者违反法规和公司制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
1.动机(motive)——如果一个人没有犯罪动机,他就不会去犯罪。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人必须能对实施的犯罪进行合理解释。例如,很多实施犯罪的虔诚宗教信徒(例如某些恐怖分子,尽管他们应用其宗教原则可能存在着问题)。令人惊奇的是,既然他们如此痴迷宗教,又怎么可能实施那样的犯罪,同时也相信为此罪行他们要下地狱,要遭受永生的诅咒?他们自认为他们所做的没有违反上帝的旨意(或者上帝会原谅他们)。如果他们不能合理解释或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正当的,就不会进行犯罪。这种合理解释不需要符合逻辑或者对任何其他人有任何意义,但是不法分子必须相信它。
3.机会(opportunity)——第三个条件就是机会。不法分子如果有犯罪动机并能使高技术犯罪合理化,但知道没有可以实施犯罪的机会(或者是没有实施犯罪而不被捕的机会),他就不会进行犯罪,除非想进监狱。”

在翻译此段时,我倒没觉得这种说法有任何触动之处。不过,有了一点印象,犯罪分子的合理化是和逻辑、意义、道德等东西无关,那个“理”是他自己的理,不是道理的理。

第二次正面接触“合理化”:

在网上下载了Dale Carnegie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语音书的前面几个章节来听。每次大约50分钟左右,作为睡前的轻松和休闲——否则,看到这样的书名就不会去看文字了。里面说了结交朋友的几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不要指责他人的不是,而理由正是“合理化”。任何人行为处事都是自我合理化的,不管他做得正确或错误,他自己肯定是认为“合理”才去做的。那么,每次去指责对方不是的时候,他会马上进行自我解释,这样就激化了矛盾,怎么可能结交到朋友呢?

听到这里,我倒联系起来,原来犯罪分子和普通人都习惯自我合理化这个动作,而且都试图站在有“道理”的一方。人所谓的理智或情感,揭开面纱,似乎都有点自欺欺人。

第三次非直接接触“合理化”:

阅读埃克哈利.托利的《当下的力量》很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完成。因为拖的时间太长,所以不免重复阅读了三遍开头的部分,有很深的印象。其中,第一遍是电子书,看到妙处,赶紧网购了纸质书来细读(由此可知,那些免费公开电子版本的好书根本不必担心销量的问题)。无法很快读下去,也是因为书中处处是妙语,不免要停顿下来扼腕长叹,当然不可能类似看小说那样一目一页的速度了。作者在前言部分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摘抄):

“我三十岁之前的生命,处在一个持续性的焦虑状态,其间穿插着自杀性的沮丧。过完二十九岁生日很长的一段期间之后,有一天的凌晨时分,我在一阵极端的恐惧之中以惊醒过来。我对世界升起了一股很深的厌离之情。其中最令我厌恶难耐的是我自己的存在。“我活不下去了,我受不了我自己。”这个念头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然后我突然觉察到这个念头的奇特之处。“我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如果我受不了我自己,那么必然有两个我在:就是‘我’和我所受不了的‘我自己’。”“也许,”我这么想着,“他们之中只有一个才是真的吧。”这一番奇特的体悟,把我震得万念俱空。第二天,我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这样的声音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那一天我走在城里,居然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似地,为了生命的奇迹而诧异惊叹。”

对于这段经历,作者自有解释,而我发现:那天晚上,作者也是在和“合理化”彻底决裂,抛弃了一切虚假的掩盖,否定了那个永远正确和伟大的“我”或“自己”,从而发现了本真。可见,合理化是人类习惯和喜爱的,也是造成一切困扰的行为之一。

不那么习惯强烈自我合理化的人,面对他人的批判会保持一点反思的清明——自认为被误会或曲解的热血上头大概还是免不了,只是看持续时间多长。如果人人都在指责面前摆正心态,不激发那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观念所形成的“小我”或“痛苦之身”进行反抗,那么人人都可以轻松结交到朋友,则世界一片安宁。

可惜,这是理想,不是现实。

当纷争起,参与者都在各自进行“合理化”,可谁真正在倾听对方呢?很多争论只是在表达自我的正确,并且自己相信不够,还要迫使他人相信——从而激发他人的合理化反应,如此连锁下去。如果人们愿意结交更多的朋友并施加自我的影响,显然,自我合理化的习惯始终是个障碍。

至于心理障碍者,和罪犯、正常人一样,他们依然擅于利用合理化的手段,只不过这个过程同样存在偏离。那些自杀者做出自杀的决定时,不管出于什么动机,肯定都是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或者为了报复,或者为了毁灭自我等等。如果停止合理化,大概也会因为认为自杀不合理而停止了。

对心理障碍者如何进行干预呢?人的行为三要素中,他们显然没有要主动产生障碍的原始动机——谁愿意这样。不过,他们的动机是在不正常状态下同样要做出各种决策,这样就会出现一系列有问题的动机。

而机会这个要素有时却不是人自己可以掌控——你当然可以怪体制、怪他人、怪童年等各种让你产生障碍的外界因素;如果可以逃避,那么逃避吧,也许就不会恶化问题。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就在依赖这一招。比如曹大侠所说的学生问题,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好的苗头了,赶紧请其休学回家吧,离开学校说不定就好转了。如果是辅导员没有多关怀,那么赶紧让老师们多谈谈心,是不是就好了点?种种外界处理。管用吗?应该是,不过只是在初期有点用,如果不注意分寸,还会起负面作用!理由见下。

最后剩下的合理化其实非常关键,但我们通常认识不到。你去找忧郁者谈心,如果言语不当,这次输入会激发其合理化进程,反而让他强化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一旦被一再激发出来,其负面能量不断得到补充,还拉得回来吗?索性停止输入和刺激,也许不会更糟。人在平静的状态下,不刻意合理化的状态下,不会有更多动机去触发新的行为,毕竟人体内部的能量有限——它就是靠外界的刺激来补充和强化。

要和所有人打交道,如果明白每个人都有合理化的一面,只是程度不一,那么,我们大概不会那么咄咄逼人,不会那么具有绝对改变对方的自信——因为他人也很难改变你,这一点每个人再清楚不过了。

2009年初,我许了一些新年愿望,其中之一是每天12点之前休息,理由是身体重要;而自己如今一再改变这个原则,每次都有足够理由。瞧,今晚我的理由是:我不是正在写博吗?写完再休息。

看来,这个愿望只好成为类似重庆蓝天计划一样,可以数数日子,看看一年到头在什么时间能完成200多天?啊,没什么信心。

要停止合理化,那就是只生活在当下——做现在做的事情,别找任何理由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846-219557.html

上一篇:给心灵插上翅膀—《假如我会飞》
下一篇:博客10万点击的神奇一刻
收藏 IP: .*| 热度|

16 武夷山 黎在珣 王桂颖 刘玉平 王芳 祖乃甡 阎建民 刘进平 曹广福 孙学军 陈安 杨秀海 陈国文 马丽丹 iwesun zhangxp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