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想闪电,如云自由漂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渝 我的微博:http://t.qq.com/iRaining

博文

喜欢推荐给学生的学习方式 精选

已有 14362 次阅读 2010-4-14 15:58 |个人分类:教育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习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典之语,深得我心。

在本科和研究生的课堂上,我最喜欢的方式是教“渔”(fishing),而不是交“鱼”(fish)。只不过,即便暗示、明言、身教或甚至反复重申,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当即心领神会。

我喜欢看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专注而激动的眼神,或摇头晃脑欣然赞同,不时在纸上写下心得。老师们都是这样,假若见到一片茫然或漠然的脸庞,那样的打击还真是令人丧气的,以至于下次课还得再次鼓着勇气和激情来感染学生。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也是需要个人用一生去反复实践和体验的经历和技能。每个人在其中收获不同,但倘若有心,一定是事半功倍。

自认为是一个还算善于学习知识的人,至少过去的学习成绩是一个粗陋的成效检验。对于生活中的学习,那显然差了很多,很多道理即便明白也不会勇于实践。后文的建议,仅仅针对学习知识罢了,是不完全的归纳,突然想起便借机写了下来,让看到此文的学生多明白一点老师的心思而已。

(1)主动学习:也就是主动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好学生都有明显的这种特质。主动,也有好奇的驱使。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探索之心,这种动力就会促成主动出击的学习,不断去寻求事物背后的成因和答案。

在课堂上,我有时会故意留个小尾巴,一个在课本上不会直接找到答案的小问题,或者是需要在计算机上编程实践一下才会得知。我会让学生在课下找到答案,然后在下次课告诉我。

对于我的本科课程学生,他们通常的响应是很不令人满意的,而且趋势是逐年越发如此。

记得某次数据库课程留下一个小要求:请大家把课本上的实例库在access等任意DBMS软件上建立起来。举手之劳而已,从安装软件到键入数据,不会超过半小时,几乎没有难度。第一次有这样的要求时,我会申明不是每个人必做,故意准备看看会主动学习的人多少。

结果,下次课一问,两个人举手说做了。其他近60人没有。再问原因,以为是没有计算机可用。结果,所有人笑了。在这事上,还真是我孤陋寡闻了,原来所有学生都有计算机!但一周的时间里,这些大二的计算机学生很少用计算机来学习!

一个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不主动走向知识的学生,你讲述多少知识会管用?

(2)验证性学习:即遇到问题要勤动手验证,其中会涌现更多知识细节,只有动手才能真正明白。

确实如此,不同学科不一样,和信息技术有关的学科一定是要动手实践的。可很多人漠视实践和验证。

由于知识演化是快速的,某些书本上的知识在印刷时是那样,真正在某个操作系统和环境中会有细微或较大的改变。那么,养成亲自验证的学习态度和作风是极其重要的。

同样,我也喜欢在课堂上进行当场验证。一般,还和主动学习的方式结合起来。在抛给学生需要下课后找寻答案的问题后,如果下次课他们的答案缺失,我会干脆带他们一起来快速验证,用事实说话。这种方式往往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对各种软件工具也一样,要尽可能多用,多接触,克服心理障碍,慢慢就会达到不需要任何手册都能快速上手。

(3)归纳和演绎式学习:对问题求解的特例进行深入分析和展开拓展,抓住问题实质和规律,尝试获得通用解,并用更多特例来进行验证。

我最喜欢这样的过程,是一种挑战。

常常对学生说:如果你没有发现解题模式,即便解了1000道题,也还是不会1001道题怎么做。

我最爱的事情是从小样本上找规律。比如,给一个特例来提取里面的通用解题模式,然后尝试解答其他同类问题。有时,这个过程不太顺利;一旦成功,与之而来的成就感是令人满足的。

于是,也会抓住机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如何获得通用模式,貌似抽象,但都可以通过体会来得到提高。

(插话:前段时间参加了TRIZ理论的师资培训,对这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我个人最感兴趣的部分便是归纳和演绎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刚好投了我所好。)

在本科课堂,或研究生课程中,我常常跳出知识本身讲述个人归纳体验得到的方法,或许对应付考试和实践都管用。

(4)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从研究角度去学习和创新。

主要指研究生教学。我给研一学生开课的目的就不是讲述知识为主,而是引导他们选定方向,学会综述,确定目标和研究内容,设想课题计划和方案,同时进行验证编程或实验,掌握技术文档的写作。

自然,在我的课堂上,总是类似课题讨论组的活动,师生互动多。最终,他们在我要求下要进行一次类似开题答辩的演讲,同时提交一份类似开题报告(或课题申请书)的堂下考卷。

幸好,相比本科课堂而言,研究生们在课堂上的活跃度总是让我比较满意的,尤其是我自己的学生,因为我的缘故,会“不得不”把我的课外作业暗示变成一种必须完成的课程要求。真一直这样,倒也是渐入佳境的学习状态。

(5)储备性学习:未雨绸缪的学习方式。

遇到了什么知识,不管有没有用,有兴趣学习的话就学习着,哪怕只是享受学习的乐趣。

我经常这样干,也为此受益不少。不经意学习基本上总是管用的。因为,很多时候,人遇到问题时能想到的办法往往是过往的经历决定的。一个不经意的学习举动,可能在未来埋下一个成功的伏笔。

暂时写到这里,差不多可以结束本话题。每周固定的课题讨论时间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846-311978.html

上一篇:研究生论文进入查同时代?
下一篇:答学生问:研究生选择研发工作还是非研发工作?
收藏 IP: .*| 热度|

41 霍艾伦 黎在珣 卫军英 马昌凤 陈儒军 曹广福 朱志敏 曹聪 张焱 王修慧 陈国文 许浚远 李宁 吕喆 王欢欢 苏红 吕乃基 苗元华 柳东阳 张天翼 陈胜华 陈湘明 李学宽 陈广明 张新 李泳 刘亮 钟云飞 唐常杰 左正伟 丛远新 王萌杰 周能娟 李金刚 张凌 高绪仁 秦川 pansy2008 XBXxbxXBX liangqiang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