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中国,我把我的语言丢了 精选

已有 4052 次阅读 2008-4-14 21:10 |个人分类:显峰冷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人会为自己能够讲一口哪怕是蹩脚的英语自鸣得意,却很少有人因为无法用汉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安。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我很赞同教育部一位官员前不久所说的话:不要把外语和母语对立起来。但他的另一句话更另人深思:英语强势是导致汉语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一个民族总有一部分能够与世界交流的人(交流的工具就是外语),通过他们把先进国度的先进思想、技术、管理带回来,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开放兴盛总是与这样一批人息息相关。但这不是全部。我们的灵魂依旧根植在自己的文化里,而能真正传承民族文化的只有自己的语言。
今天生活在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度里,我却发现,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到博士,惟一始终必修、必考的课程是英语。
有很多事情会让你目瞪口呆:能不能读中文系研究生,取决于你的英语水平。即便你的中文再好,英语过不了关你就成了门外汉。能不能成为某个城市的市民,也似乎跟你的工作能力、专业水平没有太多的关系,惟一真正管用的是你手中的英语等级证书……
    没错,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度。
在这个国度里,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一大产业,这其中包括林林总总的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辞典,各式各样的教育器材等投入,等等,据统计,其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在这个国度里,外语水平已经成为人才的重要考评指标之一。在大学里,你必须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否则你就拿不到学位证;在职称评定中,英语已经成为一道首要门槛,英语不行,你的专业能力再好,也很难晋升。
在英语被视为取舍一切的刚性指针下,我们培养的一些精英写不出通顺的文章,总是在无法表达时毫不难为情地“蹦”出一个英语单词。我们的一些科学家能够用英语写出长篇的论文,却无法用汉语写就一小篇科普文章。
最令人不安的是,在这种狂热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迷失。年轻一代被席卷而来的“麦当劳文化”所包围,传统的礼俗、记忆、语言淡忘在来势汹汹的圣诞节、情人节里。
当有一天,我们的嘴边只剩下“超女”、“PK”,我们还能不能找到民族记忆的钥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92-21666.html

上一篇:当大学只剩下大
下一篇:徐荣祥“传奇”真相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