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Sun

博文

听诊器的故事 精选

已有 9832 次阅读 2009-1-30 18:22 |个人分类:行医杂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医学史, 听诊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去年新开辟了一个叫做“医海撷珍”的栏目,目的是给“枯燥”的医学论文中加点佐料,让医生在阅读学术内容感到疲劳的时候,看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放松放松。我有幸被编辑部的老师点名主笔,陆续写了一点东西。

    听诊器的英文名称stethoscope一词源自希腊语stethosskopeinstethos的意思是chest(胸),而skopein的意思是explore(探索)。听诊器作为医学的象征,其地位甚至超过医神杖(二蛇盘绕的手杖);除了像护身符一样悬挂在脖子上晃来晃去的听诊器,还有什么更能说明你是医生呢? 那么,听诊器是如何发明的呢?

       18169月一个凉爽的早晨,35岁的法国医生Rene Theophile Hyacinthe Laënnec17811826)正在巴黎卢浮宫的庭院内散步,他发现了两个孩子用一根长长的木棍传送声音信号。一个孩子把耳朵放在木棍的一头,就能听到从另一头传来的、而且被放大了的,针头搔刮木棍的声音。后来有一天,Laënnec应邀请给一位有心脏病的年轻妇女会诊。胸部触诊和扣诊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但考虑到病人的年龄和性别,Laënnec又不想进行直接听诊(immediate auscultation,把耳朵直接放到病人胸壁上)。在此尴尬之际,他想到了那两个孩子用木棍传递声音信号的事。正是这一生活中的现象使Laënnec得到灵感,发明了听诊器。他自己是这样描述的:

我想起了一个大家熟知的声学现象:如果你把耳朵放在一根木棍的一头,就能清晰地听到用针头搔刮木棍另一头的声音。我想这一物理特性对于解决我面临的问题也许会很有用。我把一张纸紧紧地卷起来,一头放在病人胸前,另一头放到耳朵上听;我能听到她心脏的搏动!比直接在胸壁上听还要清楚得多!这使我既感到吃惊,又感到兴奋;我马上认识到,这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用的方法,不但可以研究心脏,而且还可以研究胸腔内所有能发出声音的运动。

Laënnec终于发现间接听诊(mediate auscultation)听到的心音,比直接听诊更清晰、更响亮。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对制造管子的各种材料进行了实验,改进了设计,反复听诊肺炎患者的胸部体征。经过认真细致的实验,最后他决定采用一种直径3.5cm、长25cm、中空的木质管子(见图1);这就是现代听诊器的前身。

        Laënnec用自己的发明研究了心脏和肺脏的声音,而且发现他的诊断能得到尸检的证实。1819年在他38岁的时候,Laënnec发表了第一篇身体听诊的原创性著作 关于间接听诊、肺脏和心脏疾病诊断的专论”。

        Laënnec发明的木质听诊器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下半叶,直到橡皮管听诊器问世。期间听诊器经历了多次改进,例如两个耳件的听诊器、把钟件和振动膜结合起来的听诊器、以及后来的教学用听诊器、电子听诊器和鉴别听诊器(有2个胸件)。听诊器的演变过程见表1

  Laënnec是一位临床诊断学大师,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听诊器完善了胸部物理检查技术。他还引入了许多今天仍在使用的诊断和疾病术语。他第一次描述了支气管扩张,对肺部疾病进行了分类。他描述了杂音和震颤、支气管和肺泡呼吸音、胸语音、羊鸣音、支气管语音、各种不同的啰音等。Laënnec卓越的医学事业和听诊器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胸部疾病诊断和研究的进步。

 

 表1  听诊器的演变

年份

发明者

改进

1816

1828

1843

1851

1855

1894

1925

1945-1946

 

1956以后

Laënnec

Priorry

Williams

Marsh

Cammann

Bianchi

Bowles,Sprague

Rappaport, Sprague, Groom

多人(例如Leatham, Littman等)

纸卷、以及后来的木质管子

漏斗状钟件、管子更为轻便、耳件变小使得密封更好

第一个双耳听诊器(用铅管做耳件)

听诊器胸件上安装了有弹性的薄膜

双耳听诊器安装了可弯曲的管子

第一个带硬质振动膜的听诊器,被称为“扩音听诊器”

把钟件和硬质振动膜结合起来的胸件(今天仍在使用)

实验了各种不同的设计以确定现代双耳听诊器的最佳特性,例如把胸件、内体积小的短管和适宜的耳件结合。

开发了各种不同的现代听诊器,在重量和外观上都有改进,但仍采用Rappaport, SpragueGroom的原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9004-212218.html


下一篇:初识zur Hausen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