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川游记】之二——成都的陈麻婆豆腐,兼说吃在成都【-1】

已有 3855 次阅读 2008-12-26 23:21 |个人分类:论游—走遍中国|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没有贴这一段的时候,我先在科学网贴了本文下集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0236,这样,只好把这一个前传写成-1了——谁让咱学数学呢】

  看《张居正》的时候,里面记载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就是关于京城的吃。某太监大人到外地去的时候,品尝当地的名吃“螃蟹”,吃到嘴里之后很诧异:怎么和京城的不是一个味道呢?心下还有点不悦,含蓄地责备了一下当地负责招待的官员。那些官员心中暗笑,其实,送到京城里的供品螃蟹因为当时没有冰箱这样的保鲜的设备,所以使用了尿来完成保鲜功能,于是,整个京城里的螃蟹便都普遍带了一股尿骚味,而太监们吃的时间久了,反而觉得是个很独特的味道了,一旦吃到了原汁原味的当地名吃,反倒不习惯了。

  看到这个故事让我不禁莞尔,到了成都吃麻婆豆腐的时候再联想到这个故事莞尔的感觉就有点古怪了:四川的麻婆豆腐和京城里的居然有着这么大的差异。好在不是涉及使用排泄物保鲜的问题而只是做法稍有不同,所以,我倒不至于被耻笑了。

  仔细想来,我最爱吃的两样东西都和四川大有关系,一个就是刚才说到的麻婆豆腐,第二个则是担担面。
  我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爱上麻婆豆腐的,总之爱得如痴如狂,爱得无怨无悔,爱得没有来由。

  只说自己连续吃麻婆豆腐的经历就可以了,我在前往澳大利亚前的时候一度大吃了一个星期的麻婆豆腐,每天必吃一次,从澳大利亚回来的时候刚好是2003年的5月,那时候SARS的余威还在北京肆虐,大家都诚惶诚恐,而我则不顾生命安危,又在饭店再次连续吃了一个星期的麻婆豆腐。

  这就是我对麻婆豆腐的追求程度。

  再说担担面。

  还得先说面条,我对面条的喜爱可能是从骨子里带来的,一直以来,如果可以吃面条我就可以不吃其他的东西,而每次当我一有身体不舒服,最盼望的就是我母亲做的手擀面,面质柔软、香气四溢。

  对于担担面,我原来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只有来了北京之后才知道它,但是,却一直没有吃过,都是机缘不巧的缘故了。于是,长时间内,这个名字只是我梦想中的一种食物,我猜测它应该是当年挑着担子卖的一种面食,取其方便不贵之意吧。我吃到它却在不到3年的时间,开始一吃,一下子不太适应的辣味和浓香的花生或黄豆味让我口舌一振——天下居然有这么做出来的面条。要知道我对面条的需求也不亚于麻婆豆腐,完全可以连续吃多天,当然,应该是不同类型的面条了。

  吃过担担面,以及湖北的热干面之后,我对于面条的认识终于从山东的捞面范畴达到全国的视野了,很让人痛心的是,我从此爱上了担担面。每次去四川或者重庆的小面馆,我总不忘去点上两碗担担面——一碗总是不太够的。

  这次去成都,我最惦记的除了杜甫草堂就是麻婆豆腐和担担面了,好在,这个微小的愿望很容易获得了满足。

  我们去的是杜甫草堂附近的一家陈麻婆,开始我提出去吃陈麻婆的时候,成都的朋友告诉我说总店已经前段时间起火烧掉了,让我正要可惜而转去龙抄手,结果出租车司机厉害,告诉我们陈麻婆不就是边上吗?我们一看,招牌果然是陈麻婆的样子,也就闻香下马,知味停车了。
  这是个两层楼的店面,楼下是快餐,楼上则是点菜,我们先去了楼上。

  下集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023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07075.html

上一篇: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更不怕冷?去年冬天在武汉洗澡有感
下一篇:论刘心武在红楼研究中三大创新的荒谬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