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鸡蛋也含三聚氰胺,中国的食品制造业怎么了?

已有 3332 次阅读 2008-11-3 21:42 |个人分类:时政评论| 三聚氰胺, 鸡蛋, 食品制造业

  当三鹿奶粉深陷三聚氰胺危机后,谁也没有想到冲击会如此之大。目前,全球对含三聚氰胺的中国食品的“清算”,并未因中国处理官员、救助婴儿而缓解,也绝不会仅仅在乳品行业上结束。现在各国对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含乳制品”都在进行大范围“撒网”,看是否还有漏网之鱼。从最近的形势来看,这种状况是越来越不妙。
  据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日前表示,鉴于香港市场上一种从内地进口的鸡蛋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香港将全面检测从内地进口鸡蛋,并将检测范围扩大至从内地进口的肉类及动物内脏。事实上,受三聚氰胺所累,不少跨国公司的产品也受到质疑,包括乐天、雀巢、玛氏等在内的跨国企业的多种含乳产品都被检出三聚氰胺。
  从以上现实可见,“毒奶粉”事件,现在已经绝不仅仅是一个乳品行业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含奶的食品,全部受其牵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展开一场规模浩大的三聚氰胺检测大战,并在事实上“围剿”中国几乎整个食品制造业。
  令人悲哀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媒体信息似乎出现了“短路”!安邦集团策略分析师陈功认为,全世界正掀起的这场不折不扣针对中国制造的大围剿,原来只是奶粉,现在正迅速扩大到所有奶制品。从中国厂家的产品,到以中国厂家为原料的世界其他品牌制造商,这种情况表明:全球任何一个食品制造商,只要谁跟中国沾边,谁就要自查自纠,否则后果很严重!安邦集团研究总部警告,我们的官员在这个问题,似乎再次犯了严重错误,国内媒体报道受限的代价是,将千辛万苦打造而成的“中国制造”,拖向了危险的边缘。现在,日本的食品品牌查出有毒,美国的品牌查出有毒,瑞士的品牌也查出有毒,而且跟中国奶产品都有不同的联系,这样发展下去,谁还敢跟中国的奶业合作?
  150年前发生在美国纽约的泔水毒奶事件,让当地奶业的信用丧失了40年,直到食品安全法案出台才稍有改善,但当初毒死美国8000多人的罪犯都已经死掉了。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却正在重演。
  但有的官员可能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不就是牛奶吗?不喝不就完了,有什么了不起?但这种看法却存在严重的问题。明白人一定知道,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人大不相同。中国人的食物的确离得开牛奶,但西方人一天也离不开,一顿饭也离不开,而且几乎所有吃的都离不开。所以,毒奶粉事件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震动极大,其最大的结果是两个:1、扼杀了中国食品制造业,没有人会在这上面跟中国合作了。这将会间接影响中国的农业。2、由于西方人因为这件事,了解了中国某些官员“要钱不要命”的胆量,他们将全面清查与中国所有的合作,以免假冒伪劣再次造成自己的严重损失。与中国的问题乳品企业不同,这些外资制造业不会有政府来提供资金为它们背书企业的损失。
  从这些现实来看,国内当前对毒奶粉事件的后期处理,显然又出了严重的问题。我们抓错了重点,从中央到地方似乎都在拿钱来试图解决企业的问题,比如某些地方政府要向中央政府提出申请,减免辨问题企业的增值税,还有的地方政府要为问题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甚至连金融政策部门也提出,要银行向乳品企业提供合理的贷款。但从性质上看,这些问题企业制造有毒产品则与犯罪无异。如果在如今的西方国家,像三鹿、蒙牛、伊利这样的涉毒问题企业,很可能在集体诉讼赔偿中赔个精光;至于那些企业家,要么自我谢罪,要么抓起来法办,不会有第三条出路。
  在笔者看来,我们的政府,现在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注资给这些犯罪企业,而是应该提供资金协助,让其他同业的企业收购他们,并且立刻让这些企业罪恶的品牌消失掉。同时,还应该直接收购或委托收购农民手中的牛奶,减少农民的损失。要倒掉,也不是让农民去倒掉。如果企业不要就援外,比如朝鲜、非洲。最后,当然是果断的抓起所有犯罪的企业家,显示有关部门已经回到了全世界公认的正确道路上。
  总而言之,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社会经济体系问题的一个爆发点,集中反映了国内商业道德、市场监管、政府体制、法制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和缺陷,也揭示了当前社会矛盾的脆弱之处。如果执政阶层不借此事进行系统性的整顿,真正实现提升,未来可能陷入更多的类似矛盾和纠纷之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879-204563.html

上一篇:城市三趣闻
下一篇:男儿有志 泪不轻弹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