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氛围”

已有 339 次阅读 2025-3-25 13:3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无氛围,无以学。邻居是个大四学生,好长时间了,父母与一个弟弟都回乡下老家,就他一人留守,我看他每天上下午都到图书馆阅览厅学习,但图书等一应用品皆自带来,辛苦出读,要的应该就是一个读书氛围。我也有同感,同一份刊物,在家里读不过半小时就会放下去干其他事情,在阅览厅可以轻松愉悦看上一小时,他和我一样都是自看自的,既不与他人交流,似乎也不会去关注他人。

氛围之妙,妙上云端。湖北黄冈中学、安徽毛坦中学和河北衡水中学一直是高考话题的引领者,前伏后起,有说不完的底层少年艰辛励志与家国大政方策故事。与其说这些孩子们面对的是多么优秀的老师,不如说就是一个氛围!这样的氛围只要能够营造出来,真个是“无往而不胜!”营销组织可以用,宗教团体可以用,教育机构当然也可以用。

四十年前在厦大读书,有一天徐俞同学颇为兴奋地对我说,一位美国留学生对他说了个英文“金句”:“中国的大学是将最聪明的年轻人集中在一起浪费四年时间”。我听了也很兴奋,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但若干年后细一想好像又不是这么一回事。那时高校还没有实施学分制,个别学校试行也极不彻底,学年制也并非一无是处,学校与老师的安排不仅可以节省极为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或许更重要是可以营造出同场竞技与休戚与共,甚至是相濡以沫的氛围,“同班效应”演绎出的诸多青春好戏或许会让后人羡慕。尽管还是可以作各种各样的批评,但当年台湾教育界人士挖苦大学生的“由你玩四年”(大学英音),在大陆尚是奇谈,所以凡事都不是绝对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并不是说学年制胜过学分制,好比我不会说计划经济好于自由经济,事情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轻松评头论足的,塑料袋不好人人知道人人用,是温水煮青蛙还是杞人忧天倾?极端天气与极端主义,科学家与政治家,饮鸩止渴与持续发展,都是大话题,话都会说,道理都懂,遗憾的是想制止的制止不了,想推行的推行不了,这样的集体无力感如果没有好的方法来舒解,时间长了肯定是你和我的大问题。

话扯远了,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应该是常常给人带来美好心情,这种美好有时就是无痛不乐,无辣不欢,无逆境哪有逆袭?有时也是风花秋月琴棋书画,顺境让人更优雅更自信。今日到寺庙或咖啡馆的备考族,看似特立独行,其各自的氛围,古已有之。

唯一不变的是自古以来,优秀的教师与领导,比如潘先生,都是创造好氛围的大师。

如何才能实现上述抽象又具象的好氛围?有哪些具体指标,指标又如何量化细化?我也不知道。

老伴也爱上了这样的氛围,想晒一张她在图书馆的认真读书照,还是考虑到如今照片大家都审美疲劳过度了,就不晒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8-1479227.html

上一篇:金樱花
下一篇:梅州行
收藏 IP: 119.2.227.*| 热度|

3 杨正瓴 郑永军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31 0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