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脱离实际的年度考核只会适得其反 精选

已有 8387 次阅读 2025-3-1 14:50 |个人分类:科学网置顶博文|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会对教职员工实行年度考核。虽然各个学校考核的方式不一样,但考核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包括教学、科研以及服务三大块。

教学方面基本上考核的教学学时数,例如有些学校规定的教学学时数为300学时。教学学时包括课堂教学、实训、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或者论文等。

科研方面的考核包括论文、项目、获奖等。为了便于管理,不少学校直接使用中国科学院分区表,将发表论文的划分为三六九等。项目大致分为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纵向项目一般分为市厅级、省部级以及国家级。

对于纵向项目一般都有研究期限的限制,周期通常为两到四年不等。如果有项目,没有结题,一般是不能申请同类型的项目。

获奖一般可以分为教学方面与科技方面的奖项,获奖只针对少数人,因为大部分人都拿不到。所以,科研方面的考核对大多数人而言,主要是指论文和项目。

服务方面主要指为单位服务,比如当然一些兼职的秘书或者班主任,还有社会服务,例如参加学术会议,各种学会的活动或者担任各种期刊的编委等。

年度考核中关于教学和服务方面的考核,完成难度都不大。因为这两项内容只要按部就班即可完成,难的是科研方面的考核,因为科研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年度考核的本意就是督促员工完成任务,为单位创造价值。但如果将年度考核的要求制定的过高,那么不仅不会达到考核的目的,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

例如最近网上比较火的一个事件,某单位制定的年度考核标准非常的高,按照职称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教授3000分,副教授2000分,讲师1500分,不考虑年龄的差异,学科的差异。

可能外人对这个赋分制度,不太了解,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了解到一下的这个考核的难度。假设某人是副教授,年度考核在科研方面需要完成2000分。一篇中国科学院分区1区论文,赋分1000;2区的论文,赋分500;3区的论文,赋分250;4区的论文,赋分150。

仅靠发表论文来完成,该副教授必须一年发表2篇1区论文,或者4篇2区论文,或者8篇3区论文,又或者14篇4区论文。当然,可以分别组合论文来完成,例如1篇1区,2篇2区,外加2篇3区或者3篇4区。

还有一种完成方式就是通过项目来完成,假设该校通过项目来完成考核,到账经费1万元,赋分20分,那么100万的项目,才能完成考核。

当然,也可以通过项目与论文的组合来完成考核,比如获得50万的项目,然后在发表1篇1区论文、或者2篇2区论文,或者4篇3区论文,又或者7篇4区论文。

众所周知,搞科研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不一定会有好的实验结果,这意味着就无法发表论文。

此外,论文的发表周期比较长,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甚至更久。至于,项目尤其是纵向项目,更难申请,毕竟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

那么实行这么高的年度考核标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部分人都完不成。既然大家都完不成,那就索性都躺平,这不仅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也体现了该考核标准,脱离实际,违背科研规律。

总之,过高的年度考核标准,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就算有人能够完成,也必然也是追求短、平、快的研究,毕竟保住饭碗要紧,哪还有时间去踏踏实实做研究呢?

很多博文未发布在博客,更多精彩见本人微信公众号,按三秒识别关注

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475421.html

上一篇:终于发现论文投稿周期过长的原因
下一篇:从导师的角度谈,如何准备研究生复试?
收藏 IP: 218.107.223.*| 热度|

25 宁利中 池德龙 褚海亮 史晓雷 杨正瓴 许培扬 朱晓刚 王从彦 刘进平 周忠浩 王涛 夏向阳 尤明庆 高宏 木士春 郑永军 梁洪泽 郑加强 崔宗杰 崔锦华 钟炳 孙颉 刘跃 辜英求 王林平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IP: 182.34.3.*   回复 | 赞 +1 [9]王林平   2025-3-7 11:46
对教师的考核标准高了,对学生的太低了。
回复    
2025-3-11 08:3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61.48.208.*   回复 | 赞 +1 [8]任国玉   2025-3-2 09:19
副教授2000分达标,不应限于科研;科研也不应该仅限于论文和项目经费。科研以外还应该包括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科研除了论文和项目经费,还应该包括学术活动组织、学术报告、学术服务、科普等。中国科学院有的研究所也有这样的评价体系。这样综合下来,倒也不难达标。
回复    
2025-3-4 09:2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20.244.60.*   回复 | 赞 +1 [7]胡大伟   2025-3-2 08:17
跟种庄稼差不多,科研成果也有丰年和平年,今年得了3000分,明年就很难得这么高的分了,因为庄稼还在长着呢。
回复    
2025-3-4 09:2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9.112.221.*   回复 | 赞 +1 [6]崔锦华   2025-3-2 07:45
实际上年度考核就不应该包括科研考核!否则就等于扼杀脚踏实地的真正有价值的科研!就是不讲理!因为明摆着的道理就是:有价值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绝大多数都是经过长期磨砺而后才产生的!而绝不是每一年都可以产生的!年度科研考核的想法做法就是傻痴权力体现!
回复    
2025-3-4 09:2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21.33.239.*   回复 | 赞 +1 [5]李东风   2025-3-1 19:48
皇上不急,太监急什么
审核未通过
审核未通过
IP: 61.163.70.*   回复 | 赞 +1 [4]贾少培   2025-3-1 19:47
这个道理和现状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懂,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没有人会去戳破。
审核未通过
审核未通过
IP: 223.72.69.*   回复 | 赞 +1 [3]许培扬   2025-3-1 18:40
“脱离实际的年度考核”确实是许多企业和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痛点。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形式大于实质,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员工贡献,还可能打击积极性、滋生形式主义。当遭遇脱离实际的考核时,既要通过策略性沟通减少个人损失,也要意识到这是组织管理滞后的信号。对于职场人而言,更重要的是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的价值终会在市场中得到验证,而不仅限于一份考核表。
回复    
2025-3-4 09:2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37.132.27.*   回复 | 赞 1 +1 [2]展婷变   2025-3-1 16:56
这些道理大概没人不知道吧,可是谁理会啊!
回复  这教育不知要被他们折腾成啥样
2025-3-2 11:22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审核未通过
回复  可以装作不知道啊!
2025-3-4 09:253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20.231.180.*   回复 | 赞 +1 [1]池德龙   2025-3-1 16:30
  
回复  感谢池老师点赞!
2025-3-4 09:2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9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31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