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会对教职员工实行年度考核。虽然各个学校考核的方式不一样,但考核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包括教学、科研以及服务三大块。
教学方面基本上考核的教学学时数,例如有些学校规定的教学学时数为300学时。教学学时包括课堂教学、实训、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或者论文等。
科研方面的考核包括论文、项目、获奖等。为了便于管理,不少学校直接使用中国科学院分区表,将发表论文的划分为三六九等。项目大致分为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纵向项目一般分为市厅级、省部级以及国家级。
对于纵向项目一般都有研究期限的限制,周期通常为两到四年不等。如果有项目,没有结题,一般是不能申请同类型的项目。
获奖一般可以分为教学方面与科技方面的奖项,获奖只针对少数人,因为大部分人都拿不到。所以,科研方面的考核对大多数人而言,主要是指论文和项目。
服务方面主要指为单位服务,比如当然一些兼职的秘书或者班主任,还有社会服务,例如参加学术会议,各种学会的活动或者担任各种期刊的编委等。
年度考核中关于教学和服务方面的考核,完成难度都不大。因为这两项内容只要按部就班即可完成,难的是科研方面的考核,因为科研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年度考核的本意就是督促员工完成任务,为单位创造价值。但如果将年度考核的要求制定的过高,那么不仅不会达到考核的目的,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
例如最近网上比较火的一个事件,某单位制定的年度考核标准非常的高,按照职称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教授3000分,副教授2000分,讲师1500分,不考虑年龄的差异,学科的差异。
可能外人对这个赋分制度,不太了解,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了解到一下的这个考核的难度。假设某人是副教授,年度考核在科研方面需要完成2000分。一篇中国科学院分区1区论文,赋分1000;2区的论文,赋分500;3区的论文,赋分250;4区的论文,赋分150。
仅靠发表论文来完成,该副教授必须一年发表2篇1区论文,或者4篇2区论文,或者8篇3区论文,又或者14篇4区论文。当然,可以分别组合论文来完成,例如1篇1区,2篇2区,外加2篇3区或者3篇4区。
还有一种完成方式就是通过项目来完成,假设该校通过项目来完成考核,到账经费1万元,赋分20分,那么100万的项目,才能完成考核。
当然,也可以通过项目与论文的组合来完成考核,比如获得50万的项目,然后在发表1篇1区论文、或者2篇2区论文,或者4篇3区论文,又或者7篇4区论文。
众所周知,搞科研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不一定会有好的实验结果,这意味着就无法发表论文。
此外,论文的发表周期比较长,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甚至更久。至于,项目尤其是纵向项目,更难申请,毕竟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
那么实行这么高的年度考核标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部分人都完不成。既然大家都完不成,那就索性都躺平,这不仅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也体现了该考核标准,脱离实际,违背科研规律。
总之,过高的年度考核标准,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就算有人能够完成,也必然也是追求短、平、快的研究,毕竟保住饭碗要紧,哪还有时间去踏踏实实做研究呢?
很多博文未发布在博客,更多精彩见本人微信公众号,按三秒识别关注
1/1 | 总计:9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31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