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已经开学了,收到的关于研究生方面的第一个通知就是,要求在2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研究生的预答辩工作。这意味着,2022级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已经到了收官的阶段,为了确保学生的论文不出问题。
在批改完补考试卷以后,就将2022级研究生叫上来一起交流。一方面是了解与监督他们学位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就是告知他们学位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因为这些年每年都评审学位论文,所以对学位论文的评审还是比较了解。这次的交流内容与以往的不同,主要是从评审专家的角度来看学位论文。
评审学位论文基本都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标题、摘要、目录、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参考文献、致谢、正文。
第一,标题。标题应该言简意赅能够概括研究内容。尽管经过开题、中期、甚至预答辩阶段,标题按理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些年评审学位论文,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去年评审的学位论文标题为“疾病问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但实际的内容全部都是基于糖尿病的。所以,标题改为“糖尿病问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更为贴切。
第二,摘要。主要关注“为什么做”,“做了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得效果怎样”这四方面。具体来说,就是简要说明做的意义,做了什么内容,如何做的以及最后的做得结果怎样。此外,还会关注英文摘要,是否直接用机器翻译。
第三,目录。目录是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关注的就是逻辑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每个章节的内容和标题是否有逻辑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每个章节内部是否有逻辑问题。
因为学位论文是一个整体,研究内容不能随意的堆砌,通过目录基本上对这个学位论文就有初步的印象。此外,章节内部的逻辑是否合理,这也是值得关注的。例如以前评审学位论文的时候,有个哥们论文第三章的内容是XX算法,然后在小节标题里面有出现XX算法,一模一样。这显然是不合适,改为XX算法的伪代码,就更合适一些。
第四,科研成果。主要关注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是否发表?如果发表了,说明通过了同行评议,这样内容的可信度就高很多。当然,如果没有任何发表记录的话,那么就会在正文重点阅读这一章节的内容。
第五,参考文献。这个部分主要关注文献的引用是否规范,格式是否统一,是否有遗漏最新的工作等。这个部分虽然简单,但以这些年评审的经验来看,算是重灾区。基本上每年在写评审意见的时候,都会写上这条。
第六,致谢。这个部分算是学位论文中最简单的部分,但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大多数学生写的都差不多,改改几个字,换换人名。最好的做法,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觉得可信度高,而不是应付。
第七,正文。正文算是学位论文的主体,除了关注一些格式问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内容的创新性与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后的内容的衔接。切记不要没有任何的过渡,让评委去猜你的上下文。
总之,评委在看完标题、摘要、目录、科研成果、参考文献、致谢等内容之后,就会形成对学位论文的初步评价。详细阅读正文的过程中,差不多就是验证这个初步评价的过程。
如果正文内容比较糟糕,就会降低分数;反之,就会提高分数。学位论文对于研究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不过,就意味着延期。最坏的情况,拿到的offer也可能泡汤,所以务必要重视。
很多博文未发布在博客,更多精彩见本人微信公众号,按三秒识别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31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