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 Francis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dfmarketing 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社,提供专业的学术出版服务与全球网络支持!

博文

开放获取图书推荐 | 开放获取的未来与挑战 精选

已有 4205 次阅读 2024-12-9 17:04 |个人分类:图书推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640.jpg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开放获取(Open Access)已经成为学术出版和科研传播的重要趋势。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向您推荐两本深入探讨开放获取的图书Open Access i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Theory-Practice Relationship and Openness《理论与实践中的开放获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与开放性》Achieving Global Open Access: The Need for Scientific, Epistemic and Participatory Openness《实现全球开放获取:需要科学、认识论和参与式开放》,它们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也为图书馆和出版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在这个信息日益开放的时代,相信这两本书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开放获取的运动中来。不妨将这两本书加入您的阅读清单,一起探索开放获取的未来。

image.png

本书探讨了实现有效、公平的全球开放获取(OA)所需的一些关键条件。开放获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好事,但却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认为它延续了全球不平等和认识论上的不公正。人们认为它强加了剥削性的商业和出版模式,加剧了排斥性的研究评估文化和实践。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认识到全球开放获取辩论现在不仅涉及出版商业模式和学术奖励结构,还涉及什么是有效和有价值的知识、我们如何了解以及谁有发言权。本书认为,开放获取要想发挥其潜力,首先需要与“认识论开放”联系起来,对什么是有效和有价值的知识有更广泛、更包容的理解。它还需要与“参与性开放”相伴,使更多不同群体能够为知识做出贡献。通过与相关理论和当前实践的互动,本书讨论了实施这些不同形式的开放性所面临的挑战、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局限性。本书是从事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开放获取和出版研究的学者和学生的必读书。对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出版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同样具有价值和意义。

image.png

本书研究了开放获取出版和传播研究成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通过对开放获取文献和当前实践的详细分析,以及对从业人员、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的详细访谈收集的数据,本书讨论了什么是"理论",以及理论家和从业人员如何看待理论的作用。作者探讨了理论与实践在开放获取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方式,并讨论了这对开放获取现象本身的性质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启示。本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开放获取,因此,从事信息科学、出版研究、科学传播、高等教育政策、商业和经济学领域工作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学生应该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本书还对信息科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做出了更广泛的贡献。

作者简介

image.png

Stephen Pinfield教授

Stephen Pinfield教授于2012年加入谢菲尔德大学信息学院,此前在英国高等教育部门负责高级信息工作。最近,Stephen Pinfield教授在诺丁汉大学担任首席信息官,负责支持英国、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诺丁汉校区的庞大融合的IT和图书馆服务。

Stephen Pinfield教授领导过众多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并参与国家政策倡议,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研究和教学中。Stephen Pinfield教授的主要研究和教学兴趣集中在学术交流、研究数据管理、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数字学术、研究政策,以及组织中信息和技术服务的管理。Stephen Pinfield教授现在是Research on Research Institute(RoRI,一个国际合作机构,开展有关研究系统的转化研究)的高级研究员。

------------------

与传统模式相比,开放获取图书章节的平均下载量是非开放获取图书的7倍,被引用量比非开放获取图书增加50%,网络提及量是非开放获取图书的10倍*。这种曝光度的提高可以帮助您更快地建立自己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您的科研传播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吸引更多国际读者,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数据来源:Metrics | OA Books Toolkit (oabooks-toolkit.or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74014-1463565.html

上一篇:又快又稳!Routledge教育学与心理学优质期刊推荐
下一篇:跨学科期刊精选 | 国际视角探究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之维
收藏 IP: 18.139.1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