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uann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ihuannan

博文

偶遇老相识--作家荆竹

已有 332 次阅读 2024-12-7 09:59 |个人分类:插队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前天我在“美篇”发表了《我的科研之路》一文,在点赞者中发现一位名为“荆竹”的读者,于是我点开他的“美篇”,发现他是我在延川县通行组工作时,解放军县中队的一位年轻的战士,他喜欢文学,在《山花》上发表过作品,故我与他有所交往,后来听说他成了作家,我一直联系不到他,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了。我马上在他的美篇留言,很快得到他的回复。下面是我们的交谈。

  荆竹: 看了您写的科研之路这篇文章,深受感动。您的不懈努力与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十分令人敬佩敬仰。您的青年时期从北京到延川县,又从延川走出读大学,终圆学术梦想。我曾于1969年10月至1974年2月在延川县-即延川县中队当战士,与谷溪、路遥、闻频(焦文平)等熟悉。1974年2月离开延川回到宁夏贺兰县文化馆至同年8月,去了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后一直与谷溪、路遥、闻频等有书信来往……您的名字我在延川就记住了,应该见过几次面,我记得您那时戴眼镜着……唉,往事不堪回首哦,我比您小5岁,如今也七十多啦……!先就此打住,有机会和联络方便时再叙述!您的好文、美文,将一直感染人、感动着我!

       焕南:谢谢在这里碰到了你,一直也想与你取得联系。当年的英武的小战士如今已成大作家,延川是个令人难忘的地方,想不到延川出了那么多的作家,人杰地灵!       荆竹 :延川的确人杰地灵,出了如您这么杰出的数学教授,实乃不易啊!是啊,如今这个年龄的我你他,皆有一个“延川情结”,至此遇见就如遇见亲人一般!每期《山花》仍可收读,格外心切!       我姓王,原名王金柱,从七十年代发表文章一直沿用“荆竹”,故原名反而不太有人知道了!我一直记着您呀!这么多年见到谷溪,闻频等,也问过您,杨世杰等县宣传队很多人,因为当年县宣传队借我去参加乐队拉板胡,好像演出《第九支队》那个小歌剧,曹培植作曲并指挥。在县通讯组时,您和谷溪在一起搞通讯报道,我爱好文学,在谷溪,闻频的鼓励下,我在《山花上》还发过几句幼稚嫩句。

       我与荆竹加了微信后,给他发去了我写的有关延川的几篇文章,“曹谷溪——延安北京插队知青的贴心人”,“堂坡记忆”,“再忆在通讯组工作的日子”和“采访孙立哲”,收到他热情洋溢的回复:

       一口气读完了您忆往事与友人主题之系列散文作品,作品不仅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之情感,还带我重回当年延川,一睹当年之真实面貌。您的系列回忆文章,赋予了独特的艺术美学价值。

       首先是情感的真挚性。作品以您的真实经历与感受为基调,通过细腻之叙述笔触描绘了当年在延川生活中之点点滴滴,情感真挚,能够深深触动如我“延川人”之灵魂。

       其次乃对当年延川生活之深刻观察与感悟。您通过自己亲力亲为之事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展现了当年浓厚的延川生活色彩,作品同时蕴含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再次是审美体验的丰富性。您在描写当年延川生活之各类场景与情感方面的文字时,总是蕴含着一种深远的意境与丰富的思想哲理,使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产生强烈之共鸣。复次,审美理想之塑造。在您的审美意识中,通过回忆来塑造审美理想,既有理想情感之塑造,亦有对理想社会之追寻与理想人生境界之刻画。回忆往事与友人之主题文章(散文)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学价值。我相信您的系列回忆文章,不仅在延川(延安)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不可或缺之重要组成部分。您的文章不仅是个人情感之抒发,亦乃特殊年代生活世界之反映。我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您的这些作品,同样也会从中感受到他们自己对人生世界、现实生活、人性与社会之深刻洞察,从而获得情感世界之共鸣与思想之启迪。

       另外,您的文章可以提醒人们珍惜往昔之回忆,珍视与友人之情感联系,同时也启发人们反思当下现实世界,追寻更美好的未来。

        我相信您的作品,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地域文学史上留下深刻之印记,并对当下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通讯员学习班,新胜古,71年.jpg

       这是当年在延川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新胜古大队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

                                  前排右一是曹谷溪,二排左一是我,后排左四是荆竹。

王金柱(荆竹).jpg

荆竹近照

       这是网上的介绍:原名王金柱,笔名荆竹。宁夏平罗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宁夏贺兰县文化馆创作员,《宁夏日报》文艺部编辑,宁夏回族自治区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夏青年报》副总编辑,宁夏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宁夏文学艺术学院院长,研究员。宁夏文联第六届副主席,宁夏作协第五、六届副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智慧与觉醒》、《诗文探美》(合著),王国维、陈寅恪学术研究专著《学术的双峰》等,电视专题片撰稿《谁托起明天的太阳》。作品获1994年国家民委、广电部、文化部、中国文联骏马奖一等奖,宁夏首届文学作品二等奖,宁夏第四、五、六届文艺作品一等奖,宁夏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53835-1463295.html

上一篇:我的杂文选《生活之路》正式出版
下一篇:文学评论家王金柱(荆竹)对我的几篇散文的评论
收藏 IP: 111.193.90.*| 热度|

3 尤明庆 杨卫东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