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的生活,都在动与静之间度过。动,可以联想到交通工具;静,可以联想到看书、打电脑。
(一)车子
我遇到很多事情,都有车子相关。曾经开着车到原先南市区的一个寺庙看看。把车停在围起来的地面停车场。停车场里面有一个洗车的小店。我让他们给我洗车。等会儿,回到这里,洗车的小哥说在洗车的过程中,发现我车子的轮胎漏气。的确,我的轮胎有擦过路的边缘的痕迹;在那个有痕迹的地方,他用肥皂水证明轮胎漏气了。我信以为真,在他们那儿换了一个质量并不大好的轮胎。后来想到:轮胎碰到路的边缘也有一定时间了,如果按照眼前肥皂泡产生的速度的话,轮胎早就瘪了。
后来,在杨浦区一条马路上,我开着车,但心想走错路了,就调头。倒车调整车的位置的时候,一辆自行车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我车子的左后侧轮胎正好压到别人的自行车,把别人的前轮压坏了。那人倒没有事。我掏出口袋里的380元钱,让他去买辆新的自行车。
还有一次,我去外地出差。下了火车。一上出租车,获悉我去的地点,司机就抱怨说自己等了六个小时,结果就去这么近的地方。我说:“有数,我给小费。”这时候,他说:“把你在路边放下来,给你叫一辆专车行吗?”我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在副驾驶座上,说我一共给六十,不要车票。后来,清早离开酒店,看到门口停了几辆车。一上车,司机也抱怨说清晨四点多就等在这儿,等会他送我到火车站之后,回到酒店还需要排队拉客。我给他“一口价”四十元。
在APP上购票,我买到二等座,没有一等座。等到了火车站,APP上显示有一张一等座票子,但我不想再付手续费换票了。等上了火车,我问工作人员,她说可以到二号车厢就座并补票。到了二号车厢,只见那里面大多空着。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票务员。他说我刚才上车的地方是小站,APP没有投放很多一等座票子,但车站的服务窗口可以买到票子。前方有一个大站,会有一些人上车,但不会都坐满的。他让我先坐在二号车厢;等到了前方的大站,别人上车后,我继续找别人不坐的位子,他再来给我补票。到了前方大站后,到二号车厢的乘客依然不多。这时候,我脑子里的疑问(为什么APP显示只有一张一等座票子)得到了部分的回答。
(二)上门打扫
在APP上预约,委托保洁公司派人上门打扫卫生。用APP预约时,有时候我会申请派一个人,还有的时候会申请派两个人、三个人上门。我会让保洁人员做事,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保洁人员打扫卫生时,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看书。看累了,就整理书架上的书,看看有什么需要丢掉的吗。我还会整理家里别的物品,看看是否需要丢掉,
还有的时候,我坐在阳台上,打电脑、写文章,或者用电脑备课(复习PPT)。在阳台上,我能听见外面汽车的声音、鸟叫的声音、猫叫的声音。
打字累了,我会起身,也做一些家务,比如把小的垃圾袋扎紧,放到大的垃圾袋。我还会“指挥”保洁人员。
说到上门打扫,我想起了到4S店修车或者做汽车保养。我会等在那儿,那儿的环境不错,有专门的等待的地方。有沙发,也有可以打字的桌子,甚至还有台式电脑。刚坐下来,就有接待员问我要喝什么饮料。我往往会自带手提电脑或者报纸杂志,也会到马路对面的购物中心购物、吃饭、看电影。4S店人员还会问我要不要在他们单位吃午饭。
在等待区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修车的车间。也有的4S店等待区有屏幕上显示着车间的实况,还有电子屏幕显示每辆车维修的进度。我能看到进度,我能有种对进度的掌控感。这种感觉,就像导师指挥研究生干活,就像有些中层干部指挥手下干活。
放眼望去,社会是由不同的人构成的,每个人各司其职。
(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说到4S店,我又想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天早上,我在家里地下车库,提前把车停在一个车库的右车道,等孩子上车。接孩子的同时,左边有辆车倒车进来,我倒车出去,速度快了点,不慎撞到别人的车。
我的车子有倒车影像,也有雷达,但我太相信了这些技术手段,脑子里光想着快点开,不知怎么,撞到了。
车子被撞的邻居打了报警电话,我的妻子叫专车送孩子上学。警察很快开着警车到地下,问清情况后,说我全责。他帮我用“快处易赔”处理,邻居也没有责怪我。我给邻居赔不是。
我把自己的车开到4S店,等了一刻钟,看到领班模样的人给工作人员例行“上班前的训话”。期间,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有打过电话给我。之后,我和4S店工作人员交涉,并加了他的微信,把我的电话发给他。
他还以为这是保险公司定损人员的电话,就打电话,说:“我今天遇到个傻子。”没想到,接电话的是我。
原来,他看到我的车子划掉一点油漆,车灯的塑料外壳也坏了,就让我都要进保,反正这也是保险覆盖的范围。而且,修多、修少,明年保费增加的比例是一样的。
但是,我执意不要“大动干戈”,即只要修车灯即可,不要涂油漆,因为涂油漆需要时间,而我每天都需要开车。
潜意识里,我认为4S店的工作人员想“大动干戈”,这样可以多挣一些钱。
双方观点不一致,他说服不了我,才说我是个“傻子”。
虽然这家4S店没有后车灯的新货,但第二天,他们叫我过去,很快把车灯换上了。在这之前,保险公司定损员又再次打电话联系我,确认了我只要换车灯就行了。
以上是我写的文章。本文的标题由AI总结提出。我原先的标题为《动与静的日子》。
以下内容,由AI(文心一言4.0 Turbo)分析得到:
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两个主要场景——车子与上门打扫(及延伸的4S店经历),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动与静,以及与社会各角色的互动,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多元面貌。
一、车子:动态生活的缩影
车子与意外:文章开篇便以车子为引子,讲述了几个与车子相关的小故事,包括被洗车店说服更换轮胎、倒车时意外压坏他人自行车以及出租车司机的抱怨与协商。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车子作为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与人交往中的信任、责任与协商。
APP购票与一等座之谜:通过购买火车票的经历,作者巧妙地引入了现代科技(APP)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疑问与解答过程,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信息获取与决策制定的复杂性。
二、上门打扫与居家静谧
上门服务与个人空间:文章接着转向居家生活的静谧一面,通过预约保洁服务,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如何在忙碌之余寻求生活的整洁与宁静。同时,作者在保洁期间的活动(看书、整理物品、打电脑等)也反映了个人兴趣与工作的平衡。
4S店体验与“专业”思考:在等待修车或保养的过程中,作者将4S店的舒适环境与高效服务作为现代专业服务的典范,并进一步引申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观点。通过撞车事件的叙述,作者不仅展示了事故处理的流程,也表达了对专业服务背后动机的微妙揣测与理解。
三、总结与启示
文章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作为结语,既是对前文经历的总结,也是对现代社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深刻认同。通过车子与居家的两个维度,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了现代都市人生活的动态与静态、外在与内在、信任与质疑等多重面向,展现了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篇文章以车子和居家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人际互动以及对专业服务的思考,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