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什么原因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已有 921 次阅读 2024-11-7 09:14 |个人分类:文章|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1.jpg

      当地时间10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西班牙东南部突降暴雨,引发严重洪灾。其中,巴伦西亚省首府巴伦西亚市郊奇瓦镇8小时内降水491毫米,超过此前20个月降水总量。截至11月3日,由此次强降水引发的洪灾已造成至少214人死亡,还有许多人仍下落不明。

 2.jpg

是何原因导致此次极端降水呢?如果分析直接原因,并不算复杂,引发这次洪水的是一个从高空西风急流中分裂出的切断低涡系统,稳定在地中海西部上空一带,这类系统在与其他系统叠加配置后,常会在这一区域产生暴雨天气。

 9.jpg

实际上,2023年在利比亚造成上万人死亡的特大暴雨,也是这类切断低涡系统引发的。而此次更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则是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的原因,即其产生的气候背景。

从相关资料看,包括重灾区在内的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在洪水来临之前,正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土地沙漠化严重。这也导致当地政府更为关注抗旱防沙,而对于急转出现的暴雨洪涝,防范意识不足。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了在量级上的极端外,也包括这类极端的逆转,往往更加难以应对,令人措手不及。

为什么在地中海连续发生这类引发重大灾难的极端天气事件呢?目前给出明确答案显然还为时过早,需要做具体的归因分析。但从以往的相关研究中,也不是无迹可寻。

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已指出,“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很多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自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观测到的热浪、强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等极端事件,特别是将其归因于人类影响的证据,均已增强。”

对照这一结论,从近两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洋温度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来看,发生这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在预料之中了。

关于气候变暖对地中海切断低涡所产生的影响,还能找到更有针对性地分析。2021年,瑞士多学科开放数字出版机构(MDPI)在其期刊《Atmosphere(大气)》上发表了一篇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罗莎娜·费雷拉的研究文章,题目为《西班牙东部的切断低涡与极端降水:当前和未来的气候》。

通过对1998年至2018年发生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产生极端降水的切断低涡进行季节性天气气候分析,并利用WRF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气象研究与预报数值模式),进行了计算模拟。

结果表明,切断低涡是巴伦西亚地区引发极端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在季节过渡期,最强切断低涡降水事件通常发生在9月至11月间。文章还指出,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西班牙东北部的极端切断低涡降水可能增加88%,在毗邻的地中海区域可能增加61%。

这一结论,显然对这次事件给出了更为直接的解释。

 5.jpg

切断低涡

 

今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文霞、周天军等与英国气象局学者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过去一个世纪降水变率增强的人为影响》并指出,研究发现过去百年来,全球陆地降水变率显著增强,并可归因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极端灾害问题。

今年以来,并非仅是地中海一带发生灾难,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极端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引发公众关注。而对于引发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同样不容乐观。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年度《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2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

 8.jpg

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演变

对于这一结果,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表示,“这一年,又创了一个纪录,应该给决策者敲响警钟,我们显然偏离了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路径。”

11月下旬,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即将召开,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的领导人将再次聚集,研究解决气候问题。

希望决策者们面对严峻的现实,能拿出较以往更为积极有效的举措,虽并不乐观,但仍充满期待。

《中国气象报》

微信公众号科学网博客.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1458939.html

上一篇:飓风海伦妮
收藏 IP: 223.72.120.*| 热度|

3 许培扬 张学文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