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刊登关于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报道,也恰逢进博会在上海开幕。我想起我在这座城市的生活。
(一)仪式感
我喜欢有一种仪式感。待过的地方,好久没去了,有时候突然想起来,就会像完成一件心事那样,抽空去一下。
刚回国时,我住在坐落于仁德路上的教师公寓。购物在大楼斜对面的吉买盛,小孩上托儿所也在逸仙路的西面小区。我记得很多回,我们周末到吉买盛购物,顺便到吉买盛楼下饭店(好像叫“味之都”)吃饭。那时候,生活有些“朴素”,就是超市里人多,大多是市民,而不是大学里的人;我们就像市民一样推着手推车,在超市购物;我们也没有汽车,天黑了就回家,烧菜做饭看电视。
楼下转角有一个书报亭,有夫妻模样的男女轮流值班卖报刊。他们在书报亭里面看小电视,等待顾客来买报纸。他们的脸上似乎看不到什么笑容。最终,有一天,街头的书报亭都“取消”了。而附近的小饭店,招牌换了又换。
我已经搬离教师公寓十多年了。如今,去那附近办事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故地重游。我去吉买盛超市,感受当年逛过的超市,觉得有些印象,但也有些生疏。我去吉买盛南面新开的购物广场(那儿是以前的轻纺市场),但过去一看,购物广场里面没啥商店。
我开着车,在附近的纪念路、万安路逛,只见以前看到的二层楼的老房子大多被拆掉了。辟出的空地用作临时停车场。又过了一段时间,我重新过来,只见这儿正在造楼、打地基。我想,再过几年,这儿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吧?
以前曾经熟悉的地方,渐渐地生疏了,就因为我没有在这儿十多年了。但有的时候,我会回到这儿,坐在这儿,走在这儿,细细地品味,细细地回想曾经的岁月。在这儿,我的妻子曾经手机被偷;在这儿,我曾经骑着自行车接送小孩;在这儿,我去过寺庙三观堂。那是很遥远以前的事情了。
(二)还是仪式感
最近几年,我有时候会开车,通过长江路隧道或者外环隧道,到浦东西北角一片土地去看看。那儿有小高层,也有老房子,有居民区,也有乡村。有大块的树林,也有海边的堤坝。有的时候,周末无聊的时候,我会开着车,用汽车播放着网课,到那儿兜一圈,来回差不多消耗一两个小时。我把车停到双江路的尽头,走上堤坝,看看海水和堤坝上的碉堡。
我过一段时间,就会朝那儿开一下,我能看见那儿的变化。比如:刚开始,堤坝上的一个碉堡是没有被铁丝网保护的,人们自由上下,路径也是泥土和石子混在一起的。后来,这个碉堡的侧面被别人用石头“装饰”了起来,泥土的“路径”消失了。再过了一阵,这个碉堡上部被人用铁丝网保护了起来。再过了一阵,这个“野生景点”被报纸曝光了,于是周围都被围墙和铁丝网围了起来。尽管如此,还有钓鱼的人有办法到海边去钓鱼。
我还会走在有名字的公园或者正在修建的园子,看到像鹿一样狍子,看到隐藏在公园角落的碉堡,也看到惬意的钓鱼的人。钓鱼的人把自行车或者小电驴停在池塘边上。我拿着拐杖,在公园里走着。我骑着共享单车,在公园里。我还开着车,在浦东的大地上行驶着,看着周围的路况、路边停的集装箱卡车。我把车开到电厂附近的江边,意外地发现江边废弃的掩体。我把车开到别的地方,也发现早已废弃的掩体群。在掩体上方,有片菜地,有老者在种地。也有的老者用看陌生人的眼光看着我,当我朝他微笑着说明来意,他也微笑着递过来香烟(虽然我不抽烟)……掩体的附近,有狗妈妈带着小狗,艰难地生活着,朝我狂叫,也会害怕地退缩。
我还开着车,在附近的大路上。我能看见一些不知名的工厂,以及早已不用的临时方舱。开着开着,阳光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美,这种环境和大学、实验室不一样,构成了一种“疏离”。
在上海浦东的海边,还有高尔夫球场,有美国学校,有外国人居住的别墅区,围起来的,有保安。从围栏外面往里面看,很有乡土气息。
到了家,还是面对三口之家。这时候,我感到很祥和。
后来,我很少再去浦东西北角了。这和天气的冷暖、是不是下雨以及工作忙不忙有关。
(三)上海
上海很大很大。以前,经常带着家人出去玩。有去野生动物园、石文化馆、新场古镇、东林寺、朱家角、东方绿舟等地,看过真的潜水艇和假的航空母舰,也去过很多的商厦。经常在报纸上或者微信推文里面看到“又开了一家商厦”,于是我带家人去看一下。而如今,周末很少一家三口出去,孩子忙学习,我忙工作。
有段时间,我还像“探险队员”一样,迷上了看碉堡。我有带家人去崇明。上午,妻女在旅馆还没有起床,我就开车到外面逛,去找寻碉堡。有个五星级旅馆的对面有碉堡群,我拄着拐杖,进入一个两层楼的碉堡。我还打着手电,穿着套鞋,进入一个地上有水的碉堡。天下着雨,在离开崇明的那天早上,我把车停在乡间小路看碉堡,离开时,车轮陷在湿湿的泥土里,打滑。花了好多时间才脱离。
我不但实地看碉堡,还在小红书、大众点评、微信推文里看碉堡。有人说,他看过上海400多个现存的碉堡。其实,上海现存的碉堡估计超过500个。历史遗迹和城市如何和谐存在,这是将来需要思考的。
看上海,是地理上的。而坐在沙发上看书,书中的世界可是无边无际的。回国十多年,我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本书。几百本应该是有的。但是,对我工作、写作最有帮助的大约只有一百本。前看后忘记,是常有的事。于是,我过了一段时间,会重读对我有帮助的书,也想故地重游那样。我会用荧光笔在书上划句子。我说不清楚看书有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我觉得这些书有价值,也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因此格外珍惜。
这时候,坐在家里的阳台上,面对着电脑打字。我听着窗外汽车碾压马路的声音,有点像海潮的声音,也有不规则的声音。我知道,打字只是休闲的一种方式。到了明天,新的忙碌又要开始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