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榕城1(微信推文)
福州又称榕城。宋代福州太守张伯玉曾号召市民广植榕树,以改善城市环境,这一举措使得榕树在福州广泛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因此福州有“榕城”之美誉。
公元前202年,无诸在屏山东南麓冶山一带筑城建都,称为“冶城”,为福州建城之始,距今约2200多年。当然福州建城时间与中原的一些古城相比要短得多。
福州建城初期,实际上属于蛮荒之地,到了唐末天佑年间,五代十国时 才有闽国的存在,闽国的第一代闽王王审知治闽期间,福州有较大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个国际商贸港口。
到了宋朝是福建历史的黄金时代,经济大规模增长。文化上,教育发达兴盛,书院林立,学者辈出。宋人屡有作诗称颂福州文教之兴盛者,如“路逢十客九青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可见文风之盛。
宋朝时期,福州一共出进士2247名,在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莆田)。
宋朝以后,历经明、清、民国,直到现在,福州的文化教育仍然十分发达。
下面我侧重谈谈闽都深厚的文化内涵。
闽都文风鼎盛,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包括:昙石山文化、佛教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安泰河文化、烟台山文化、船政文化、摩崖题刻文化、寿山石文化、花灯文化、根雕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温泉文化、金鱼文化……这些文化铸就了闽都的辉煌历史。下面对这些文化略作简介。
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距今4000年—5500年,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
佛教文化:福州佛教在晋朝已开始流传。福州最早的寺庙是绍因寺,至五代时已有“东南佛国”之称。宋末元初,福州府统辖的各县佛教寺庙有1500多座。福州佛教高僧辈出,古代的有懒安、怀海、义存、神晏、如然……近现代的有虚云、圆瑛、妙莲、古月、振光、明旸……如今,福州还有大小寺庙数百座,仍然香火缭绕,不愧为佛教之城。随着福州人大量迁居国外,福州的各种宗教活动也在当地兴盛起来,如在纽约闹市区出现了众多的福州宗教活动,推动了纽约市华埠宗教场所的兴起。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博大精深,充分体现闽都文化的内涵,构成了闽都文化的底蕴与核心。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曾以最高公众票数入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成为福州的城市名片。
清末举人王国端有诗句描述三坊七巷南后街的繁华景象:“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将南后街比作当时北京的琉璃厂,足见当时街市的繁荣。
三坊七巷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仅体现在石板深巷,黛瓦白墙,精致的雕饰。镂空的门窗……古建筑的魅力,更令人赞叹不已是在不足半平方公里的街区内,产生了大量的重要人物,许多精英在历史舞台上风起云涌,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人们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并不为过。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又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历史上著名人物达260余人(不包括在世的)。三坊七巷及第进士150人、举人300人、状元2人、榜眼2人。毗连的大宅内,钟鸣鼎食之家,户户相连;父子孙几世蝉联,比比皆是。陈承裘家六子科甲,其长子陈宝琛是清代末帝溥仪的老师。和帝师陈宝琛家一样的世代科甲还有宋代林元奇家一门九进士,明代陈一元家一门七进士,清代叶观国家七子科甲,郭阶三家五子登科等等。
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甚至影响全国的人物就有:林则徐、沈葆桢、林旭、林觉民、严复、林纾、陈宝琛、陈衍、郑孝胥、刘冠雄、罗丰禄、陈箓、高鲁、冰心、林徽因、邓拓……
安泰河文化:清朝时安泰河两岸酒市歌楼林立,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每当夜幕降临,河面上船只穿梭往来,灯笼高挂,照亮了河面和水中的倒影。两岸的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与河面的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安泰河上的夜景便显得格外迷人。
安泰河的夜景曾经与南京的秦淮河夜景相媲美。可惜现在已倘然无存。
烟台山文化:福州烟台山,作为福州近代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欧式建筑和民国建筑,更是成为了这片历史风貌区的独特亮点。
烟台山在巅峰时期,矗立着来自1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办处)、数十家洋行、8座教堂、3家医院、11所学校及百余座公馆,这些建筑中包含了大量的欧式建筑。同时,烟台山也拥有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在风格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又融入了西方的设计理念。
船政文化:船政文化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船政开启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船政学堂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是我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文化还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船政学堂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如严复、邓世昌、詹天佑、萨镇冰、魏瀚、陈季同、刘步蟾、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等等。
摩崖题刻文化:福州州多山,在鼓山、乌石山、于山等处都有摩崖题刻。福州最早摩崖题刻是唐开元十年(722年),刻于乌石山的李阳冰篆书《般若台记》。 散见于各景点的历代摩崖题刻逾2000段,以鼓山的摩崖题刻最为集中,有“天然碑林”之称,被誉为我国东南书法艺术宝库。
寿山石雕刻文化:寿山石雕具有“上伴帝王将相(清代皇帝均用寿山石制宝玺),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力。工艺品巧夺天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构思独特的国宝级珍品,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的好评,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
花灯文化:福州南后街的花灯文化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具有千年的传承历史。
在福州方言中,“灯”与“丁”谐音,送灯寓意着“添丁”,因此送花灯也成为了福州的一种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灯品种繁多,包括八角灯、球灯、西瓜灯、宫灯、走马灯等各种造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20天,福州南后街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当地有句俗语:“前街买买蚶,后街看看灯。”福州的小孩,每当回忆小的时候,都会想到元宵节晚上大人牵着手在南后街赏灯、买灯的情景。
古代诗人曾描写了福州灯市的盛况:“春光艳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处处现祥光。”第二句诗中的“福唐”就是指当时的福州城,确切地说就是福州南后街的灯市。
根雕文化。根雕是福州名闻遐迩的特艺之一。“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福州是根艺的故乡。福州根材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人才济济,创作实力雄厚,福州成为八闽根艺的龙头。不少人近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屠一道先生的作品早就摆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了国宝级的名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