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s

博文

2024量子引力(续):引力全宇宙尺度历史性物理表述(含量子化和重整化)——NES原创物理梯队

已有 252 次阅读 2024-6-20 19: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问:上贴似是你们的三大宇宙格局,46项发现,宇宙秩序生成纲领,宇宙图,及宇宙监督和标准的,核心表述,能否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在大观宇宙理论中,它佔何地位?答:可以,着重三大格局。大观宇宙认为:没有格局,就没有真实宇宙的存在。没有结构,就没有宇宙物理学。没有逻辑链,就没有宇宙的演化统一及宇宙物理。而没有宇宙的格局,结构,逻辑链,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量子引力QM。完备的QM,将最终触及人类物理哲学的最前沿,和人类认知的底线!基至翻新物理学!再说三大格局之第一大格局,即宇宙从普尺度始,经历的是源重全面离散到全面连续的两个阶段。没有这两个阶段的科学表述和转承过度的理论,其存在性受怀疑,不可能是根本的宇宙理论。内对称规范场允许从场起始完成重整,但引力不行。引力是外部规范场,它必须从普尺度开始,经历宇宙离散到连续两个阶段,再走向把广相改造后引力的重整化。因与内部规范场不同,引力不能排除,作为引力场它可深入到普尺寸附近。历史上无有任何量子引力攻略,对此做过有据表述。但这必须做出,且被我们做出。第二大格局是,相对论通过来自物理現象的4条原理,从宇宙广持性中揭佔的度规份额,不能认为是宇宙仅有的!不排除宇宙尚有其它度量组份形成新的宇宙叶!新宇宙叶的物理事务的存在,不能破坏宇宙引力叶的存在,只能与其叠加向人类展现出它的存在,和对引力叶物质运动等的影响(如所谓暗暗現象等等很多可能)。第三大格局是,3SA—理论,已具有自成体系的对宇宙引力叶的表述(含引力和空时重整化),是一种宇宙格局和根脉逻辑链结构。在未确立引力子必须与其它物质粒子和规范粒子有相互作用的条件件,它已是一种满足宇宙前二格局的,深入的量子引力。可以讲,三大格局是宇宙的脊梁,决定宇宙的整体存在和发展走向。宇宙图等给出了人类对宇宙的現有揭示。宇宙监督定理和标准,给出了宇宙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宏大有据的可能建树,及可能的新人类文明的发现和发展方向!

问:请再深入介绍一下双变量量子引力的基本过程,以及与其它量子引力的不同!答:可以。首失告知,实现引力的全面量子化(含重整化),必须具有两种常被忽略的根据,即引力系统所处在的能量等级(环境含粒子能标),和考察的宇宙尺度物理下的尺度。这些不在同一水平之上,不能构成真实物理系统。所述一切均白搭!然而,当前多见所谓量子引力,忽视甚至完全不具这种立论的根本!甚至处在——“背着书包上学”——之表面水平之上!实际上,谈不到量子引力!以宇宙尺度物理的尺度改变为线索,我们得到的结果与其它探讨不同:a我们的量子引力场可以深入到普朗克尺度附近。因这种微尺度下存在空时和引力自旋网。它们可以就近,也可受宏大尺度下引力物质的激发,而无阻碍通向微尺度。b引力质量的“激发”是种广义但深刻的概念。即质量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有引力场伴随——激发。这是惯性质量的本性和本能!即引力质量和引力场相伴存在(不可能孤立存在),是引力的本性和本质。c而质量是物质根脉的物理量中,从宇观到宏观再到微观的全部贯通的物理量。宏观它是惯性的量度,微观量子场论它是参量,QM中它也是参量而非算符。它是一种普适和稳定的物理量和根据。目前只有它作为荷决定引力。d质量是荷,必有伴随的规范场,即引力扰动。这是引力宏观功能的起源。而微观出生是质量的激发。即引力具有微观出生,和宏观功能上的两种来源本质!e是质量在不动点之下主宰引力,爱的弯空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二元(空时十引力)弯曲流形,本质上根本不是空时。

问:请再用尺度物理简表你们量子引力!答。普朗克尺度附近随着物质的激发而生出的质量可激发出离散引力圈线。空时连续后得到引力场。初期GR进入不成熟,但尺度曾大粒子或集团出现惯性和质量密度后,GR可进入。存在重整的问题,但可证明引力自身作用可重整化。

问:粒子质量可由Higgs机制获得,与你们质量是何关系?答:a是相容的,只要获得的是质量就可以。b这一机制是在标准模型的尺度。也是获得质量问题的一种探讨。不排除更小尺度质量的存在可能,和其它获得质量的可能。c只要有质量,就有引力场的同时存在!我们就只关注这一条!

谢谢!不客气!

点研院/大研院,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0625-1439047.html

上一篇:2024量子引力:引力全宇宙尺度历史性物理表述(含量子化和重整化)——NES原创物理梯队
下一篇:2024量子引力(3):引力全宇宙尺度历史性物理表述(含量子化和重整化)——NES原创物理梯队
收藏 IP: 117.154.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