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ond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wonder

博文

留在乡村的童年 精选

已有 3121 次阅读 2024-6-20 11:46 |个人分类:纪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56a47c411d0eb442464038c13daf2ba.jpg

       在我当学生的时候,每逢放暑假,我最向往的事情就是去农村的姑姑家。

姑姑的村庄有个很美的名字,叫梅潭,此名来历不详,因为村里既没有梅也没有潭,这个村只是江西新余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小村庄,之所以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她很美吧。

环绕着村庄的是一片片的丘陵小山,小山上种满了油茶树,可以用来压榨茶油,那是我们当地很高级的一种食用油,农村人一般用来赠送尊贵的客人。山脚下,就是一片片的稻田、菜地。春天到来的时候,金黄的油菜花盛开怒放,散发出清新的芳香,沁人心脾;盛夏的时候,稻田金黄一片,风吹稻浪,一番丰收的喜悦。   

我每次去姑姑家,父母给我布置两个任务,一个是玩,一个是帮助干些农活,其实对儿时的我来说,都是玩!我骑着车带着妹妹,沿着山路骑行二十多里地就到梅潭村了。当我们穿过田埂,欢天喜地地来到村口,一眼就看到那棵有很多年头的柿子树茂盛的枝叶在随风摇晃着,像是在向我们招手了。一进姑姑家门,表哥表妹们、还有那些村里的小伙伴们就会围拢过来,大声喊着我们的名字,像过节般热闹,姑姑总是热情地下厨,为我们做上加了两个鸡蛋的热腾腾的面条,这也是我们当地的风俗,表示对我们两位小贵宾最热烈的欢迎。

那时我常觉得,农村就是好,好玩的地方多,好玩的小伙伴多,人们太热情了,比城里强多了。

村庄的南侧,有一条常年奔流不息的小河,叫孔目江。河不宽,大概也就二十几米,但很长,上游据说在分宜洞村,下游汇入袁河、赣江直至长江。河水很清,清澈得可以见底,现在还是我们老家整个城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对我和小伙伴们来说,这条小河承载了太多的欢乐。我们常到河里游泳、捕鱼。那时鱼很多,也允许捕捞,我和表哥乘着小船,带着渔网到河里捕鱼。我们常常把网撒下去,布好网就等着鱼儿往网上撞。有一次,表哥正在布网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条大鱼从船边游过,表哥伸手就去捉,由于用力过猛,重心失去平衡,船一下子就翻了,鱼没抓到,人一下子掉进了河里,幸亏表哥水性很好,三划两划就游到了岸边,真是狼狈极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等鱼上钩的期间,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在河里嬉戏,当时河中有一道坝,坝的下游河水很浅,浅的只能没过膝盖。我们在水中摸石头底下的螃蟹、虾米,或者捡起石头打水漂。柔柔的水草拂过脚面,俏皮的小鱼儿咬着脚趾,我们痛快得如小神仙一般。玩累了,我们就躺在河边的大石头上,闻着清新的草香,听着潺潺的水声。任蚂蚱在身边跳来跳去,望远处的仰天岗树木靑郁,看蓝天白云间小鸟飞翔,那时的我就遐想,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也不过如此吧,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把这开发成旅游胜地!想着想着,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收渔网,只见一条条的鱼儿挂在网上,欢蹦乱跳的,在阳光下鳞光闪闪,又是一顿美美的午餐了! 

姑姑家的饭很好吃,菜虽然简单,但都是新鲜的蔬菜,口味是现在超市买的菜无法比拟的。吃的饭也很香,由于是夏季刚刚收获的新稻米,香味扑鼻,不就菜都能吃三碗。在姑姑家我的饭量要比在城里要大许多,尤其是干完农活之后。

我在姑姑家学会了干一些农活,比如说收割水稻。暑期是早稻成熟的季节,要抢收抢种的。炎炎夏日,大人小孩一大早就齐上阵,图的是天气凉快。大家戴着草帽、弯着腰,挥舞着镰刀,在稻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人进稻退,稻田里满满的禾株,如被蚕食般一片片地倒下,转眼只留下一些稻茬。大家把收割下来的一捆捆稻子抱到田中央的打谷机上,用脚把打谷机踩得飞快地转起来,打谷机不停地轰响,金灿灿的谷粒就哗哗地脱落下来,很快就填满了谷仓。脱完粒后的禾杆被捆扎起来,整齐地码放在田中。盛夏的太阳和这收获的场面一样炽烈,往往一天下来,人都要出几身汗,皮肤也要黑几圈,在这里我才更加理解了粒粒盘中餐的来之不易。

另一件农活就是放牛。放牛娃也是我们常常扮演的脚色,早上起来,迎着晨曦,我们从牛栏里牵出牛,踩着小草上的晨露就出发了。每个小孩基本是固定牵一头牛的,我每次牵到牛的时候,都要摸一摸牛的大脑袋,和那双大大的牛眼对视一番,虽然牛不会说话,但是在你摸它的时候,它会感觉到主人的温存,牛眼里泛着温顺的目光,仿佛在和主人交流一样。牛是人类最重要的朋友,它忠实忠诚,任劳任怨,我特别喜欢牛,也特别喜欢放牛。为了尽快把牛喂饱,我们总是把牛带到最茂盛的草地,看着牛儿欢快地吃着鲜草,我们也特别开心。但牛儿吃草有个毛病,就是它往往不知道自己饱了,我们就要时时关注他的肚子,在靠近胃的一个地方,只要看到那儿由凹变凸了,就不能让牛吃了,否则它会撑坏的。    

姑姑家还种了很多的果树,就在房前屋后。屋前有很多的枣树,大人们出工经过枣树底下,都会顺手抄起竹竿敲打一下枣树,粒粒大枣就哗啦啦地掉下来,大家捡满裤兜,边走边吃,快活逍遥得很!屋后有很多梨树,在夏季果实累累,大人们收获了就会挑到城里去卖。我们小伙伴们也帮着去摘果子,但摘着摘着就过起嘴瘾来了,干脆就在树上吃个够,吃完就躺在树上不下来。那时我的肠胃不太好,经常拉肚子,但吃了姑姑家的大梨就会很快好起来,疗效真是神奇! 

爬竹子也是我们经常做的一种游戏。在姑姑家旁边原来就有一片小竹林,竹杆有碗口粗,越往上越细,我们爬上竹竿,快到顶时,竹子就弯曲下来,我们像小猴子一样敏捷地在竹林中穿越、追逐,这样的游戏百玩不厌。当然,也有危险的时候,有一次表哥在竹子上玩着玩着竟然睡着了,姑姑姑父他们找他不见,最后抬头看他在竹子上纹丝不动,也不敢叫醒他,怕他受惊吓掉下来,最后还是等他自然醒后自己下来的,当然免不了又是一顿大人的责怪。

62a8027fa9936bf134aa5463b907b29.jpg

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白日的喧嚣渐渐散去,夜幕就悄悄来临了。乡村的夜晚静谧而深沉,只有农家的星星灯火点缀在漆黑的大地之上。那时还经常停电,煤油灯或蜡烛是大家常用的备用光源。大家吃完了晚饭,就搬出小板凳,围坐在屋前的空地上,或聊天或发呆,打发着夜晚的时光。我记得那时的夜空非常美丽,星光灿烂!仰望星空,仿佛宇宙离我们如此之近。现在的孩子,是无法想象那不插电的乡村之夜的动人之处的。那时的电视很稀罕,偶尔,我也会和表哥他们一起,划着小船到河对岸的林场去看看电视,夜晚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船小人多,我坐在船里一动都不敢动,生怕小船翻了,就这样摸着黑去又摸着黑回来,为了这难得的一点奢侈享受!

现在的梅潭村,人们的生活是大大改善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几层高的红砖房,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村里还发动大家种植葡萄,葡萄园里的串串葡萄很是诱人。据说市里把这当成了城市的后花园,除了加强环保外,还要发展旅游业,我儿时的梦想就快成真了!遗憾的是,由于建房子,那片竹林已不见了,果树也只剩下寥寥的几棵,大家也不指望这几棵果树挣钱了。只有村口的那棵柿子树,还枝繁叶茂,迎来送往地见证着世事的变迁。  

现在姑姑和姑父的身体都很硬朗。姑姑和姑父都九十多岁了,没有任何疾病,身板挺直,还能去放牛。姑姑姑父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他们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原来做梦都不会想到会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我想这样乐观的心态,正是他们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吧。

表哥小名叫细牙,我们当地方言就是小男孩的意思,他是姑姑家的小儿子。我那时和他几乎形影不离,甚至于离开他就会害相思病。小时候的他黑黑的,经常打着赤脚,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嗓门也特别大,十分淳朴。这几年回老家也老见到他,胖了很多,在建筑工地打工,虽然辛苦,但生活过得还是不错的。转眼我们都已经年过半百,走着不同的生活的路,谈起儿时的往事,不胜唏嘘。

  现在我在遥远的北京工作,回老家的次数也是一年比一年少,但每次回老家,我都要争取去姑姑家看看,看看那里的亲人和伙伴,看看我留在乡村的童年。

27f81696932aa8dae3aadf3e94f1dd6.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02524-1438972.html

上一篇:农诗解读——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收藏 IP: 124.17.34.*| 热度|

15 孙南屏 汪运山 朱林 周健 晏成和 刘进平 周忠浩 崔锦华 郑永军 孙颉 冯兆东 郭战胜 李学宽 邝宏达 褚海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