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通过问询函回复的方式,谈及专利对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IPO的影响。后面还会讨论专利对企业在科创版IPO和北交所IPO的影响。
研读了很多问询函及其回复意见,这里先谈一下对上市IPO问询函的几点感悟。
客观而言,对问询函的回复,属于信息披露的范畴。
如何准确无误地回复,首先看包括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发行人)的理解、梳理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考题,并且在现有基础上清晰和有条理的回答。
这要求要有足够“量”的“食材”,而且食材要“好”。文过其实或者答非所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米下锅”。当然,也不排除“厨师”搞砸了的情况。所以,还是要找对“厨师”。
其次,就看文字之外的真功夫了。这可能是最关键的。
一是取决于发行人的专利构思、研发、申请(乃至运用于产品的潜力),表现为专利质量高低的层面,所拥有专利处于行业地位及其垄断性,所包含的创新技术是否具有行业影响力。
有些企业,专利存货也有一点,产品还卖到了国外。简单检索就可以发现,这家企业在国外并没有申请专利,更没有授权专利了。这值得高兴呢还是摇头?
二是取决于专利(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包括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空间。有些专利,确实是转化运用到自己的产品上了。但是,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产品也卖得很好。
所谓“专利产品”是可以“保护”自己的产品了,但是为什么不能保护并扩大市场份额呢?
核心原因还是在于专利本身。简单地说,就是专利质量较低,尽管是授权专利,但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并没有多大影响。
例如,竞争对手通过专利规避的方式,轻轻松松就绕过你的专利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多几件专利或少几件专利,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做材料时,有东西可写罢了。
三是核心专利-核心技术-主导产品-主营收入之间的关系处理。目前,能够在这个层面考虑来前瞻性考虑专利创新与生存、发展关系的企业不多。这也是我们国家企业长期习惯价格竞争导致的思维模式。
余大嘴最近说到,有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卖一辆车亏十万。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最难的,也是很耗时的,更要要付出很多代价的。
不过呢,如果发生了这些变化,问询函提出的问题可能更难了。
那么,在专利/技术等方面,怎么写问询函回复意见才更好?这是笔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欢迎共同讨论,合作共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