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镜: 说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jp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博文

图文 | 德国柏林植物园(2)

已有 1513 次阅读 2023-12-24 15:17 |个人分类:研究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7世纪以前为柏林宫药草园1679年扩建为农业示范园(kurfürstlichen Mustergarten),1718年由普鲁士科学院管理但并未很好维护也用于科学目的。1801~1812年由威尔德诺(Carl Willdenow, 1765-1812)担任园长,1809改隶新成立的柏林大学,植物园逐渐具有科学特征,主要从活植物收集转向了植物标本的收集与鉴定,推动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大量新植物标本地涌入植物园。1889~1921年在恩格勒(Adolt Engler, 1844~1930)管理下植物园发展达到鼎盛时期,1897恩格勒指导植物园搬迁至大莱(Dahlem),指导设计了占地13 hm2的植物地理区,按世界植物的地理区划规划设计,分区栽培代表六大洲(除南极洲)的植物,每个洲内又分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共建立32个区,并按植物生长环境分为190余个小区,包括12种岩石生境、8种森林类型及7种荒地草原,涵盖了约6,400种北半球温带植物,恩格勒的设计展示理念为“花园里的世界”(Die Welt in einem Garten)。

柏林植物园.jpg

图1 柏林植物园简史及迁地植物信息

图2 柏林植物园分区平面图.jpg

图2 柏林植物园分区平面图

图3 植物园展览温室及分区.jpg

图3 植物园展览温室及分区

图3-2 植物园展览室内仙人掌景观.jpg

图3-1 热带植物温室仙人掌景观

图4 柏林植物园热带植物温室.jpg

图3-2 柏林植物园热带植物温室

图4 药用植物园分区平面图.jpg

图4 药用植物园分区平面图

图5 植物地理区 亚洲园.jpg

图5 植物地理区亚洲园

图6-1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1).jpg

图6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1)

图6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3).jpg

图6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2)

图6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2).jpg

图6 苔藓园,纪念 Friederike Schumann 苔藓研究 (3)

    柏林植物园现占地43 hm2,约有16,865种活植物42,818登录种质,分为户外活植物展区、温室群和植物博物馆三大部分。户外园区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基调,辅以巴洛克风格的几何式园林(主要是意大利花园),8个特色园区,除植物地理区外,还有树木园(14 hm2)和草本系统分类区,展示柏林露天栽培的1,800种乔灌木和1,000草本植物,按科属分组种植,其中科的划分按照恩格勒系统药用植物园栽培230种植物按对人体作用部位排列。此外还有苔藓园、感官花园和湿地植物区。柏林植物园拥有世界最壮观的展览温室群,现存有15栋编号A-P(除J)的展览温室,以及许多举办展览活动和植物繁育温室。最具标志性的是1907年建成的大型热带植物室,占地1,800 m2,高达23 m,是当时最为现代化的温室。植物博物馆藏有380万份植物标本、13,000份种子和50,000DNA样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8-1415136.html

上一篇:图片分享| 德国柏林植物园
下一篇:图解 | 德国柏林植物园面向2030战略规划
收藏 IP: 124.42.240.*| 热度|

2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