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前不久,一位国内一流大学的青年博导作为委员参加老文学院一个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会。答辩会结束后,几位导师喝茶闲聊,青年博导谈到自己的一个研究生给他提出选题要求:希望研究方向至少20年不过时。青年博导说他不知道这样的方向在哪里。
老文第一时间对青年博导表达由衷羡慕之情,羡慕他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学生。
放眼整个研究生群体,说这样的学生千载难逢可能有点夸张。但老文当了20余年博导,职业生涯即将收官,至今没有遇到这样的学生,推己及人,一个导师遇到这种学生的概率,不会高于千年等一回。
为什么说这个学生是千载难逢的好学生?至少20年不过时的研究方向在哪里?
二
老文建议青年博导读一读《西游记》,不一定读完整本书,读一读前两回就可以了。
孙悟空拜菩提祖师为师时,“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
菩提祖师是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的顶级神仙,作师父的年限说千年万年长应该是很保守的了。
千万年来,菩提祖师不计其数的弟子中,为什么只有悟空学成了威振天下、名贯古今,而其他人都寂寂无名?
菩提祖师“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的弟子中(包括后来入学的悟空),为什么唯独悟空令他“你今有缘,我亦喜说”?
两个问题,同一个答案:菩提祖师不计其数的弟子中,唯独悟空决心“学一个不老长生”,非此坚决不学。
20年,基本上是一个人博士毕业后整个科研职业生涯的时长。至少20年不过时尽管远非长生不老,但于凡人而言也算是毕生追求。
如果“希望研究方向至少20年不过时”的考量,与悟空决心“学一个不老长生”的执着别无二致,那么,那个研究生就是悟空式的好学生,千载难逢!
三
对研究方向时长的追求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就?
悟空在成为菩提祖师的弟子后,第一天,跟大众学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从第二天起,“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这种事情看起来比今天的研究生们戏称的“搬砖”苦力活还与学问无关。这种活悟空“不觉倏”地干了六七年。说明悟空是沉得住气的,对研究方向一点都不猴急,与今天的许多研究生一入学就追着导师要方向、要题目、要可发论文的事情做有天壤之别。
哪怕本性猴急的人,一旦眼光放长远,便也沉得住气,不易猴急了。
之后,祖师在一次课堂上跟悟空讨论了研究方向的事。
祖师问悟空:“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
悟空说:“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话虽这么说,但悟空真的“但凭尊师教诲”了吗?
祖师接连抛出“术”“流”“静”“动”等方向。悟空听不懂,也不细究。祖师每抛出一个方向,悟空始终如一只提一个问题:“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每每道“不能,不能”,悟空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学,不学!”
悟空的回绝最终惹祖师“发火”了:“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
众所周知,正是悟空“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当天晚上三更时分,祖师在他的卧室接见了悟空,师徒俩敲定了下一步要做的课题(是不是方向不好说)。
三年多后,悟空毕业,离开了祖师,准备大闹天宫。悟空做课题的时间大约只有“搬砖”时间的一半。
悟空在毕业后径回花果山的一路高歌中唱道:“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悟空的切身体会:最终学成什么,是由立志学什么和坚决不学什么决定的。他之所以学成脱胎换骨,即从“凡骨凡胎重”学成“身轻体亦轻”,而他的师兄弟都没有学成,是因为只有他肯立志修玄,而他的师兄弟都不肯。
玄是啥玩意儿?谁也说不清,说得清就不玄了。菩提祖师感叹过:“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修玄其实是修最玄的道。所谓道,本质上也说不清,今人多少明白那么一点点的只是:道就是到底儿了的或无法再究了的(相当于original)、根本性的(相当于fundamental)、非等闲的东西。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道类似于“从0到1”的东西。
悟空的师兄弟都想学什么呢?书中没写,但我们很容易推断出来。
他们在观摩祖师传授悟空筋斗云时,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他们此前在课堂上见悟空毫不含糊地表达不愿学祖师抛出的一个个在今天看来易学、实用、好发论文、好毕业、好找工作的方向时,都以为祖师是真发火,而且,“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
可见,悟空的师兄弟满脑子想的,是“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的东西,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眼前的苟且”。
人各有志,正如“师徒们天昏各归洞府”,无可厚非。
原著写道:“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亦长生之美。”
按《西游记》的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只是一念决定,一夜成就的。
四
至少20年不过时的研究方向在哪里?
回过头来再看看菩提祖师给悟空抛出的“术”“流”“静”“动”等方向都具体做啥——
“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静字门中,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动门之道,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不难发现,这些方向即使在今天,学的做的仍大有人在。但学它们做它们,想要实现长生不老,祖师说,似“壁里安柱”,也似“窑头土坯”,亦如“水中捞月”。
研究方向本身不存在过不过时的问题,但的确有可否使做它的人在一段时期(例如20年)长盛不衰乃至长生不老的问题。悟空关切的是后者。
悟空最终做的方向是什么?至今无人知晓——那本来也是他们师徒俩在密室敲定的东西,外人无从知晓。
人人知晓的是,悟空通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掌握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这两项本领使他在大闹天宫时“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也使他在后来的西天取经路上“炼魔降怪有功”,最终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爱因斯坦说,如果人们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研究更是看人们所留下的,而不是看他们所做的一切,包括研究方向。你知道或你想知道爱因斯坦成名前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吗?估计爱因斯坦自己都不知道。他说过,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不叫研究。(If we knew what we were doing, it wouldn't be called research, would it?)
可能有人要质疑:悟空的研究方向不是长生不老么?这个方向在他求学前就定好了呀!
其实拍拍脑袋就想得明白,长生不老不是研究方向,而是求学目标。悟空求学想要学成长生不老,正如今天的研究生读研想要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是研究方向么?
悟空不是有方向,而是有目标。
有目标,就有方向。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方向,相应的,最终将有什么样的成就,只要像悟空那样咬定目标不放松。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诺奖得主们大多得到了悟空的真传。
《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发表过一篇文章,探讨诺奖得主为什么喜欢远离人群(本质上是远离已知或热门研究方向)。文章指出,冒险进入新领域、质疑现状的能力和信心,是诺奖得主得诺奖的首要原因。许多诺奖得主在得奖前许多年就喜欢远离人群,得奖后,利用诺奖带来的自由,又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悟空能找到长生不老的方向,诺奖得主能找到可望得诺奖的方向,我们岂找不到区区20年不过时的方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