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外感病学》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调整研讨会在深圳宝安召开

已有 867 次阅读 2023-10-31 14:1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2023-10-30 15:17

10月28日,由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深圳市岐黄学院、诵明书院主办的“《外感病学》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调整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北京、上海、广东、山西、贵州等地外感病教学和临床一线的老中青专家学者,针对外感病理论规范,外感病课程设置,《外感病学》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研讨。会议同时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800x451_653f3277033f3.png

本次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主任医师肖相如主持,深圳市宝安纯中医医院姚似鸿书记、张恩欣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夏文芳书记、李海峰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肖相如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缘起。他指出,中医根据病因将疾病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但即使是内伤杂病,也多由外感诱发或加重。外感病对人类的威胁持续存在,中医关于外感病的理论不规范、课程设置不合理,外感病的误治普遍而严重。规范外感病的理论,调整外感病的课程设置,编写《外感病学》教材,显得尤为迫切。并建议遵从“病因为纲,疾病为目”原则编写教材。关于课程设置,建议开设一门临床课《外感病学》,去掉《温病学》和《疫病学》。《伤寒论》要明确作为古典医籍来学,要理解《伤寒论》建立的中医临床治疗体系,理解《伤寒论》对外感寒邪所致外感病的治疗思路,而不是作为外感病的课程来学;与之相对应地增加《温病名著选读》,可选取叶天士的《外感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病篇》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作为对外感热邪所致外感病古代医家治疗经验的了解。

上海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主任杨爱东教授对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的发展和《外感病学》教材编写,分别从前瞻、核心、聚焦、协同四个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金匱教研室主任吴中平教授认为《外感病学》教材的编写要注重“解惑”与“实用性”,同时指出呼吸和消化疾病是外感病的重点内容。此外提出了“外感病不等于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与消化道疾病存在核心药物。最后表达了对《外感病学》教材编写的浓厚兴趣,愿意全身心投入这项有意义的工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胡静教授指出《外感病学》教材编写需要明确定位、明确教学对象,同时要走进大学、走进一线教师、走进学生,充分调研,了解教学参与者真实的需求。此外编写《外感病学》既要理清源流,规范概念,同时又要融汇新知,吸纳近些年传染性疾病诊疗的新成果。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万晓刚教授指出新教材的编写需要把握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大道至简,首先需要明确定位,即根据不同层面教学对象设置课程内容。教材需要重点关注概念梳理和临床思维模式。

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山西省柳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张扣启主任通过自身跟随肖相如教授系统学习外感病以及临床辨治外感病的体会,对外感病教材进行反思,并对《外感病学》教材编写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资深编辑朱江提出中医治疗外感病见效快、优势突出,品牌效应好,高质量的《外感病学》教材,对优秀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同时指出,教材编写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的,不能因为有所顾虑而止步不前,必须勇敢向前推进,不断查漏补缺、补充新成果。

贵州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郑子安博士结合自己教学、学习的体会和思考,认为伤寒与温病相互补充。中医不能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需要在梳理概念历史源流的基础上规范化,提升学生的鉴别学习能力。建议教材编写中,注重并突出体质因素。

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聂广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特邀专家,指出国医(中医)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已经有数代中医人探索了上百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关键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医概念体系的重构非常艰难,也非常重要,需要更多像肖相如教授这样有学识、有情怀的专家来推动。建议以肖相如教授提出的特异性方证以及外感病初期研究成果为重点,探索临床诊疗模式,寻求更多共识。

800x442_653f3277ad9f1.png

会议最后由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张恩欣院长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是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成功会议。《外感病学》教材的编写肯定会遇到质疑,甚至阻力,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止步不前,能把有质疑、有阻力的工作做好才更有价值。解决中医药的问题,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如疗效规律、传承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等,都与教材编写密切相关。“中医讲大医精诚,只要我们坚定人民的立场,做利于人民的事情,我们就不怕困难,有信心去推动中医药的发展。”最后向各位专家学者的付出表达诚挚感谢!

800x426_653f3277b0505.png

会后,与会专家参观了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对医院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来源: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07890.html

上一篇:[转载]张武宜:城市漫步City Walk——翟雅阁博物馆
下一篇:[转载]聂华苓文学馆暨湖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广水揭牌
收藏 IP: 120.231.2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