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潘学峰健康科普-电磁辐射与人类健康

已有 1938 次阅读 2023-7-23 16:14 |个人分类:潘学峰论衰老健康|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开始了基因组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对这方面比较熟悉,也出版过有关的专著。一个事实是自波长400纳米以下的电磁辐射,包括紫外线(非粒子射线/非电离辐射),X射线和gamma射线(粒子射线/电离辐射)(见图1例举),现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它们均致癌。而1000纳米以上的电磁辐射是否致癌尚无定论和共识。

nuclearexplained-what_is_radiation-ch_04_non-ionizing_-_ionizing_radiation.jpg

图1 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举例

400px-Electromagnetic-Spectrum.png

    图2 自然界中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辐射

    最近有人感叹中央电视台很多大家熟悉的主持人因罹患癌症去世。这些人想必大家比笔者熟悉,因涉及隐私,故不能提名。这让我不禁想到了1000纳米以上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图2)。最近电磁波对人脑机能的影响发表在Nature 杂志上,研究者利用当今大脑研究的最有参考价值的功能核磁共振分析发现波长60毫米以上的声波直接影响大脑各个功能区的电传导。

       除此之外,频率为423赫兹,528赫兹等声波可体现舒曼效应和莫扎特效应,即此类频率的电磁波可以与地球和空气电离层回荡所产生的环境中7赫兹的电磁波产生共振,直接影响大脑的生理状态(清醒或兴奋)。诸如此类的了解都在指向电磁波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最后我希望允许说出本人的关切,如果后续的研究表明无线电波长期高效接触会导致癌症的推测被证实,那么我希望提前提醒公众朋友,为了健康,请最小程度地使用手机。

    时间关系,留待大家提供素材。本科普可归类为#癌症会被攻克吗# #癌细胞是哪来的##基因问题知多少# #辐射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1396348.html

上一篇:潘学峰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个见
下一篇:《中国作家诗人风采》(2023)由成都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收藏 IP: 120.18.8.*| 热度|

3 尤明庆 郑永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