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研究量子连续变量纠缠态时注意到一个古代关于曾子啮指痛心的故事,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参,后世称曾子,以孝著称。他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找曾子,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远在山里砍柴的曾子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找你,我只是用这个方法让你回来。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
这似乎是说明两人的心灵之间有纠缠。后来, 我又读到另一个故事:
原文: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出自《战国策》)
我觉得这两个故事似乎不自洽,如果真的曾参杀人,这么一件大事由纠缠的特点可以推断曾参的
母亲肯定能有感应,但是她没有,故不会相信传言。所以,我以为其母投杼逾墙而走的原因是怕好事者再来烦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7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