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的人类都在从各自的文化、科学、工程角度去理解安全,这里就以欧美的学术界对安全的认识,来引领和指导其实践的角度,来谈谈这一百年来,人类对”安全/风险“的认识路径和侧重点。
实际上从人类演化的本身,就是对人身安全和生存的时刻警惕,是一种潜意识的本能,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验的总结。这一点很有意思,如果你的第六感告诉你情况不太对劲儿,那么危险可能就快来了。比如熊靠近了、要下大雨了、地震要来了等。同样,人生经验大多是在我们吃了无数亏之后,知道哪里有坑容易摔倒。而这些安全经验是可以总结、提炼与模型化的么?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安全科学的意义了。如之前文章所属,1802年可能是人类开始关注到工业安全、职业安全这一问题,并开始立法的起始。例如,给齿轮和皮带加防护罩,也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认知过程才达成共识,并成为技术法规的条文。到了1912年美国工业化前后几十年,美国开始系统地整理欧洲和美国的安全实践practice,并逐步成为OSHA的技术法规code, 人类开始用量化的、规范的、程序性的模式来认识和改变“风险”/“安全”所应呈现的面貌。直到今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有了哪些进展呢?
欧美学者比较认同的一个对于安全的认识路径如下图所示。从工业革命到1970年,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技术安全或者说功能安全是最基本的保障,如FTA, ETA, FMEA等用图论和表格化的方法都是聚焦在机械故障、系统可靠性上。随后因为航空工业、核工业等复杂系统中,人因失误的问题被凸显出来,尤其是对比机械部件的可靠性,人的可靠性远无法满足要求,人因(human factor)、人为失误(human error)、人机工程(ergonomics)等研究领域得到长足发展,似乎在技术安全得到保证之后,人成了最弱的一环,这也是自动化和数字化排除人工和人为干扰的初衷。
1990年以降,整合的安全管理思路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兴起,席卷全球。这是也是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学派自20世纪初不断演进,抓紧全球化契机和工业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而产生的需求。管理的思路还从企业文化衍生出了安全文化,这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了所有人对安全的感知。值得反思的是人因失误和安全管理的矫枉过正,使得在一些地方对技术安全的弱化,这在没过经过安全技术实践积累的地区显得尤为严重。
近些年,由于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技术在各学科的尝试与应用,安全科学也在探索数据所揭示出的安全管理。这种知识探索是数据技术的本质,但由于安全科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很多规律是不证自明的,这在宏观层较为易见。目前的前景是,对于传感器类感知数据,对故障、风险的预测与警报,这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一展拳脚的地方。
那么对于安全科学不像物理、数学本身具备的世界本真的科学属性,可能不在于发现其定义和内涵的某种规则,而在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去辅助技术伦理的实现,就像最初的技术安全,到被凸显的人因失误,到企业管理与综合管理,以及目前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正当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尤其是是AI的兴起,取代人类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风险,这就是笔者在学习和研究的“人与自动化系统的冲突、人与AI的冲突”。另外,可能我们最终会面临,AI与人的终极之战,这种终极生存对抗冲突,我还是乐观地预测人类的胜出,因为我们一直在研究安全。
本文由温贺2022-8-28首发于科学网博客,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