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系统论为指导 (连续转载3)
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系统科学来攻中医现代化这个关是可以肯定的了,这就是中医现代化的战略。
(1985年12月30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218页)
2、要注意现在已有苗头的一些很重要的哲学观点,这就是系统论,人天观。系统论,人天观实际是人与宇宙形成一个超巨系统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的一些最核心的观点,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等的一个新的补充。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302页)
3、我们在北京的同道近年来已明确地认为:
1)有一类特殊复杂的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人体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3)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不能用Prigogine的方法,也不能用Haken的方法,那些都不行,只能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因此中医系统论也必须用这一概念,老的一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以为中医理论其实已蕴育着我上述现代化的观点。
(1991年3月30日致祝世讷——《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78页)
1、什么是人天观?请注意在复杂巨系统前面的“开放的”这三个字。开放是说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是与其周围环境有不断交往的:小的是呼吸、饮食、排便,还有声光信息的受与发;大一点如人生活的环境既对人有影响,而环境又不断受人的影响与改造;再大一点的就是阳光,空间磁场,宇宙线对人体的作用。
2、所以人体是对小到生活周围,大到宇宙,都有交往,都是开放的。这一观点,我称之为人天观。把人放在主动地位,不是我国古代的“天人观”。
(1995年1月26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下卷)》1011页)
5、18世纪开始的所谓“中西汇通”,大概脱不了当时的“西为中用”;也有点成绩,如中药引用了西洋参。五六十年代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用西医的理论来改造中医,有成绩;但最后也走不通,中西医结合的老专家邝安堃就亲口对我表示困境。
我想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再就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医药是对人的,而人体就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复杂巨系统,不仅仅是系统,更不是简单系统。这些都是带根本性的,是新一代中医药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要注意不搞机械唯物论,盲目相信仪器;
二要注意不搞简单化,把人体当作简单系统。仪器读数是表象,深层实质是复杂的,决不能“一对一”。
中医药研究要走人体科学的道路,也就是综合中医和西医等的成就,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医学、21世纪的医学。而综合要靠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
(1990年6月15日致宋健——《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20页)
6、开放复杂巨系统概念的形成和从定性到定量总合集成法的创立是中国人的功劳,从此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既然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我们研究人体科学,就要应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这是一个根本的观点和方法论。
现在我要说,我们的理论又上升了,上升到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这个观点,我们要以这个观点,来改造一切旧的、关于人体的学问。
(钱学森《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中国人体科学》1991,1卷2期53页)
7、西医中的人知识面不广,尤其对今天人体科学的新发现不慎了了,而新的发现却说明经典西医理论局限性太大,好多现象讲不清。所以国外医学家倒反而对中医理论很感兴趣。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启发诱导这些西医论者认识今天人体科学的实际;中医讲究意识、情绪的重要性,这又是西医论者的大忌!他们以为讲科学就不能讲意识,不能讲精神,这也是个误解。
现在科学早已证明意识和精神不过是物质的大脑活动的表现而已,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也因此意识和精神可以反作用与人体。
以上两个方面的事做得好,还可以打开一些中医的眼界,看到现代科学毕竟是进步的,不能死抱着几本中医经典不放,闭关自守。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把中外医学的好东西结合起来,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现代化,即医学现代化。这是由低到高的扬弃!
综合而扬弃是最难的。历史上的飞跃、科学革命都是如此得来的;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剩余价值论是综合而扬弃;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综合而扬弃!
(1983年11月29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52页)
8、把中医(包括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都纳入到科学技术的体系里,创立新的关于人的科学,我称其为人体科学。
这样的科学一旦创立起来,必然会提高、改造现在已经有的科学技术体系,当然这一步应该是彻底的,不仅是现象的概括,不仅要知其当然,而且要能讲出其所以然。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现代化;不,不止于现代化,甚至可以说是中医的未来化!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是改造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创立新的科学技术体系,所以是一次科学革命。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301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