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很久不逛博客,偶然发现两则很得我心的两句博文节选,特摘录于此:
多与导师主动沟通交流,“导师有很多个学生,而你只有一个导师”
我也常面临此困境,我是个不爱与人交流的人,往往喜欢就事论事。如果无事可论时很难想起与人交流。而学生好像刚好相反,当我就事论事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探讨和批判,学生们就会觉得我在批评他们或是觉得他们懂得太少而停止与我沟通,通常都是不再说话。其实我完全对事不对人,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没有任何意见,我只是想把某一个问题搞得更清楚或探讨更好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因上课、备课、写材料、开会等时间的占据,只能在每周一次的组会时或学生单独约我时沟通交流,或是因为有什么想法和工作和学生直接交代一下(感谢微信时代拯救了我这种社恐患者,能发文字和语音绝不打电话和见面。当然,我也知道见面沟通最有效,然而积习难改,和人面对面压力太大),除此之外我很少单独找时间主动挨个约学生聊聊近况。这样一来学生如果一旦因为种种原因不愿主动联系我,就大大削减了交流时间。这样于我似乎不是什么太大损失,而对学生来讲,可能是一种损失,毕竟我多吃过几年咸盐,经历和经验应该能有点对他们有用的。所以,这句话与学生共勉,希望学生们能意识到,多和导师沟通对自己绝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导师是一种资源,不用白不用,而且主动踏出一步比被动等待要有用很多很多。
2. 上课是“教授方法论还是讲授知识点”?
刚好前一段时间和一个本科生聊过,她觉得我给平时成绩有点苛刻,而且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像某位老师一样把考察点讲得特别明确,导致考试考得不好。该老师会在讲课的时候明确重要内容和考点,讲清楚概念性的考点内容,再以提问的方式提问学生,确定大家都掌握。举个例子,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有哪些?我最好能多强调几次,给出答案,而且以提问的方式让大家快速记住性能参数包括扬程、流量、效率、轴功率等,这样考试的时候肯定大家会失分很少(当然,这是我举的一个例子而已,这是我课上的内容,不是该教师课的内容)。这位学生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在课堂上就能很快掌握知识点,复习时也很有重点。而我有点不置可否,我和这位同学回复说:“首先,我们工程类课程可能不同于化学或生物类课程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散,需要记背的内容比较多,工程类课程讲求理解概念、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有的知识点都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具体的知识点的考察也是基于理解了整个原理和衡算及校核方法;其次,我并不愿意只讲考点,不是我觉得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好,只是我个人觉得,作为大学教师,如果只为考点和分数服务我是有些不情愿的。我希望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不止掌握了知识点,或者说,学生掌握的核心应该是方法论,知识点只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论的一种辅助考察方法。比如对于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了性能曲线,理解了离心泵的选型方法后,自然而然就理解和记住了其性能参数有哪些。相反,如果你只背下了性能参数有哪些,而还是不知道怎么通过计算和给出的性能曲线进行选型,那么记住的那些内容其实一分不值。
这位同学给我提出的一些建议我觉得很好,让我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他们希望更快地掌握知识获得更多的分数,而且希望努力能换来更多的分数。这无可厚非。而我的课程内容可能95%的学生在毕业后都完全用不到,完全不如一个漂亮的GPA对他们帮助更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