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文版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CD146三十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长篇综述。该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共同通讯作者为冯静副研究员。
CD146分子发现于1987年,最初被认为是黑色素瘤标志分子,随后30余年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该分子在早期发育、免疫应答、代谢等生理过程以及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病中的重要作用;对其功能机制的认识也从最初的黏附分子,发展为作为细胞膜受体接收胞外信号并调控胞内多种信号途径。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提示,CD146已成为多种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的重要参考,并有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阎锡蕴院士自上世纪90年代发现CD146是肿瘤血管标志分子开始,致力于该分子在肿瘤和免疫疾病中的功能研究,不断发现其新功能和新机制,并探索了多种以CD146为靶点的疾病诊断和靶向治疗策略,是国际上该领域重要的研究力量。
CD146研究历史中的重要发现(原文图8)
为了全面认识CD146,并为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更多借鉴,特撰写该文。全文4万余字,引用近400篇参考文献,在国际上首次全面回顾了CD146的研究历史,系统地对CD146分子的组织分布、表达调控机制及其介导的细胞信号途径进行了介绍,并分别对CD146分子在发育和间充质细胞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和免疫疾病中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不仅如此,该文在总结和梳理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CD146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了其未来临床应用的潜能,对于拓展和深化CD146未来的研究疆域,发现其更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正常组织中CD146mRNA和蛋白质表达谱(原文图3)
CD146信号转导及其表达调控(原文图4)
CD146在胚胎发育和部分疾病中的“极性化”特征(原文图5)
sCD146的病理学功能示意图(原文图7)
研究详情请阅原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