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研究是对物理世界规律性的理解和认知,是对客体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的把握。科学的价值在于能够让人类获得驾驭物质世界的方法和力量,摆脱不可预测性。科研成果构成了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有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一个国家拥有核心科技资源和重大科学成果,就会拥有主导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和高额的经济利益。对于个人而言,重大的科研成就意味着巨大的荣誉和产权。由于科研活动与这些高端权益紧密相关,注定了学术界并非一个清修之地,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竞技场。
一项科研成果要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必须通过必要的认定程序。每篇论文的审稿或者一项科研成果的评审,现在都有一套评判标准,例如思想原创性、技术先进性、数据准确性、表达规范性、文字可读性、引用完整性等等。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专家打分,再综合评判。理论上讲,这也算一套很科学的评估方式,面面俱到。裁判员都是业内专家,采用同行评议,这也是合理的安排,因为外行评判不能给出客观准确的结果。
但是这套评判方法忽略了人的因素和监控机制。现在,论文的同行评议规则显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信息不对等的暗箱操作。投稿人在明处,审稿人在暗处,审稿意见是不公开的。认真审稿是做义务劳动,胡说八道也没任何责任,很多编辑部还要求对审稿报告代为保密。第二、关系网和圈子效应。很多期刊要求投稿人推荐审稿人,这对热衷拉关系、圈子大的人非常有利。因此一些存在低级错误的论文也能发表在顶尖期刊上,因为编辑和审稿人都是圈子内的自己人。第三、论文的虚引指数。论文引用率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但现在多是圈子内人士之间的相互虚引,并没有多少内容上的关联性,不过是人情关系,皆大欢喜。至于科技创新和学术公正就排在后面了。这些都是现行评审规则的致命缺陷。
科研成果评判规则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是科研活动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这个问题最近科学网上已有很多讨论。我在2009年4月曾发表过博文《如何保证“同行评议”的公正性?》,时至今日,蛋糕是大了,但现实情况好像每况愈下,更加糟糕了。就像我在博文《和张双南讨论什么是科学》中贴出的审稿意见,审稿人都没看明白,就认为“引入函数X(a)没有创意”,他认为自己想出一个复杂的物态方程更有创意,不理解这个具体函数作为特例,已经包含在一般函数X(a)之中了。还有《如何保证“同行评议”的公正性?》中贴出的推导引力对气体物态方程的影响的论文,审稿人不检查推导过程就认为结论无效。《检验质能关系式》的论文很早投稿到CPL,退稿意见认为意义不明确。这么重要的关系式还没有检验过,怎么会意义不明确。你能指望这些人客观地评价一篇具有真知灼见的科学论文?同样的规则造就同样的群体,现在国外情况也差不多。
此外,我觉得审稿意见、申辩报告和投稿论文一样有价值,甚至价值更大。因为它是专业人员之间就具体科学问题展开的科学讨论,在方法论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建议应该与论文一同发表。拒刊论文和退稿意见,只要论文没有原则性错误,也应一并在预印本网页上公开,便于监督和借鉴,每个期刊都应该设立预印本网站。其实错了的论文也是有价值的,哪怕是民科的论文,只要不是低级错误,也是学生很好的反面教材。这样一来,审稿人的责任就大了,为了防止拒绝审稿,每个杂志可以规定,一个在本期刊发表过一篇论文的作者,有义务三年内审一篇稿。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拒审后三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的新稿件。等我有空了整理一本《论文审稿集》,一定具有科学哲学的意义。
现在申请科研基金,大家都像做生意一样。网上介绍有职权的学术权威,往往不是介绍他的代表作品,而是申请了哪些大科研基金项目,搞到了多少科研经费。我做博士后研究时,也申请过一次博士后资助经费,申报的项目是研究非线性旋量场的性质,经费限额壹万元整。我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了一大叠资料,办理了大量手续,最后还没批下来。这次经历也算是对我的一次人格侮辱,从此我再也不申请什么科研经费了。那么,是不是我的课题没有重大意义呢?显然不是,因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还没有人做过,“一个内在的声音在告诉我”,揭秘基本粒子和暗物质暗能量之谜的底牌就在这里。那么是不是这个课题太简单,不值得资助呢?当然也不是,因为这种课题很繁琐很困难,谁也不愿意认真钻研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基础课题。有人认为可能是我的态度不够好。这可能有点关系,因为实际情况是,我没有圈子和关系网。论文审稿、基金申请和成果评审都是要看圈子的。这种局面怎么能够容忍局外人的创新成果呢?基础研究本来就是一件极端伤神费力的苦差事,竭尽全力尚嫌不足,哪能让研究者操这份心。
现在国家在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建立了越来越科学和完善的法治体系,社会风气和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一些有效的规定和措施是可以移植到科研评价体系中来的。趋利辟害乃人之天性,人的权利需要明确界定和保护,否则就会出现恶性竞争、巧取豪夺的局面。作为竞技场的学术界,现在还在信奉高尚情怀的道德准则,没有科学的监督程序和严格的追责机制,是很容易产生学术霸权和学术腐败的,这对实现基础突破和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是一个很大的潜在隐患。因此,我觉得对于基金申请和科研成果的评审委员会,不能全由本专业的专家组成。而应该像人民陪审员制度一样,找一定比例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专家参与和监督,因为他们没有利害关系,更能在宏观层面上理解科研成果的潜在价值,这样也能为学术评价多一份公正保障。
网上经常有人长篇大论地讨论一个人或组织的成熟标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标志只有一个:什么时候意识到人性丑陋,什么时候就开始走向成熟。前两天有人做了手脚,要求百度屏蔽了我的书籍《Clifford Algebra and Unified Field Theory》。本来百度搜索“Clifford algebra”我的书还挺靠前的,现在直接搜索书名也没有了,难道这本书也是不良信息。另外下面再附几篇最近的审稿报告供大家鉴赏:
《Conceptual Problems in Bell's Inequality and Quantum Entanglement》
《Theory of Spinors in Curved Space-Time》
《Energy-Momentum Tensor and Parameters in Cosmological Mode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3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